嚴(yán) 娟
(銅仁學(xué)院 國際學(xué)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美國19世紀(jì)浪漫主義文學(xué)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短篇小說家,也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分析運用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作家。1804年7月4日霍桑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薩勒姆鎮(zhèn)的一個沒落貴族世家,其先祖篤信清教,他是祖先移民北美后的第五代傳人。家族對清教的虔誠使霍桑從小耳濡目染,因而對清教的原罪思想的思索與拷問根植于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如《重講一遍的故事》、《古屋青苔》、《紅字》、《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福谷傳奇》和《玉石雕像》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長篇小說《紅字》。小說于1850年問世,使霍桑一舉成名,并為他贏得了“本世紀(jì)最偉大的作家”的稱號[1]。
小說《紅字》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美國新英格蘭移民時期的故事。女主人翁海絲特(Hester),是一位年輕、善良、美麗、聰慧、能干的女人,獨自生活在波士頓。她的丈夫齊靈沃斯(Chillingworth),是一個知識淵博但是長相丑陋、身有殘疾的蒼老學(xué)者,遠在阿姆斯特丹。噩耗傳來,她的丈夫死于海難。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居然有了身孕,并生下一個名叫珠兒(Pearl)的孩子,并拒絕說出“奸夫”的名字。就在這時,她死去的丈夫齊靈沃斯奇跡般地回到了波士頓。他驚愕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正被人游街示眾,胸前佩戴著代表著通奸(Adultery)一詞的首寫字母的紅字“A”。倍感屈辱的丈夫決定自己查出真相,找出“奸夫”。當(dāng)他覺察到當(dāng)?shù)厥苋俗鹁吹哪翈焷喩ざ∶匪勾鳡?Arthur Dimmesdale)有著重大嫌疑時,就以醫(yī)生的身份,假以治病的借口,接近牧師,悄悄地窺探他,并不斷對其施于精神上的折磨。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坦誠自己“罪行”的牧師丁梅斯戴爾,內(nèi)心無時不刻在承受著道德良知的拷問,心中的罪孽感使他飽受良心的折磨。齊靈沃斯的精神摧殘和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煎熬最終耗盡了他的生命。臨終前,他在愛人海絲特和女兒珠兒的陪伴下,走上示眾臺,向全鎮(zhèn)的人坦陳他就是“奸夫”。失去了復(fù)仇對象的齊靈沃斯,伴隨著丁梅斯戴爾的死去,也喪失了生存下去的意義。不久之后,他郁郁寡歡而死。臨終前,他把自己名下的財產(chǎn)全部贈與珠兒。這筆饋贈,使海絲特能夠陪同珠兒去往歐洲,讓孩子在那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最終嫁給了一戶好人家。女主人翁海絲特回到了波士頓,獨自一人居住在離鎮(zhèn)上很遠的一個海濱小茅屋里,直至死去。她的墓碑是一塊簡樸的石板,上面刻有一道銘文“ON A FIELD,SABLE,THE LETTER A,GULES”(在一片黑的底色上,字母A,為紅色)[2]。
《紅字》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象征主義小說?!跋笳髦髁x”一詞源于希臘語symbolon,意思為“一剖為二、各執(zhí)一半的木制信物”,最后慢慢演變?yōu)橐砸环N具體事物去代替另一種抽象事物,即“象征”。象征主義于19世紀(jì)中葉初始于法國的文化藝術(shù)運動,并于20世紀(jì)初期流傳到歐美。詩人讓·莫雷亞斯在其1886年所發(fā)表的《象征主義宣言》中第一次提出這個名稱。在文學(xué)領(lǐng)域,象征主義手法是指“the writing technique of using symbols.A symbol is something that conveys two kinds of meaning; it is simply itself,and it stands for something other than itself.In other words,a symbol is both literal and figurative ”[3]。也就是說,從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角度而言,象征手法具備字面和比喻、修辭兩種功能,分別傳達兩種含義:一個是字面的意義,一個是比喻的意義。如同“鮮花”一詞:它的字面含義是指散發(fā)著芬芳的一種美麗的花卉;而從它的修辭和比喻功能出發(fā),它可以指代“少女”。美國文學(xué)史上的另一個著名的作家、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海明威也是一位運用象征主義手法的大師。在他的小說《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中,“Arms”有著兩層含義:第一個是指“愛人的懷抱”,引申為“愛”;第二個是“武器”、引申為“戰(zhàn)場”。小說的標(biāo)題《永別了武器》隱射了主人翁亨利最初逃離戰(zhàn)場(永別了武器),希望在愛人的懷抱中尋求到幸福與慰藉的夢想,最終也會因為愛人的死亡(永別了愛人)而成為泡影。象征主義手法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用來表達某種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象征主義手法的優(yōu)點在于它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也以可使復(fù)雜的概念淺顯化、單一化。它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意境能夠拓展讀者的想象空間,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豐富了作品的表現(xiàn)效果。西方主流學(xué)術(shù)界認(rèn)為象征主義的誕生是古典文學(xué)和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分水嶺。
作為美國文學(xué)史中象征主義手法運用的大師,霍桑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了象征主義的手法。小說《紅字》開篇對監(jiān)獄的環(huán)境這樣描述:Before this ugly edifice,and between it and the wheel-track of the street,was a grass-plot,much overgrown with burdock,pig-weed,apple-pern,and such unsightly vegetation,which evidently found something congenial in the soil that had so early borne the black flower of civilized society,a prison[2].此處,黑色代表著罪惡、陰暗、骯臟、丑陋;而黑色的花朵則象征著產(chǎn)生于文明社會的監(jiān)獄。在這樣一個陰暗的環(huán)境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 wild rose-hush,covered,in this month of June,with its delicate gems,which might be imagined to offer their fragrance and fragile beauty to prisoner as he went in,and the condemned criminal as he came forth to his doom,in token that the deep heart of Nature could pity and be kind to him[2].那是一叢生機盎然的野玫瑰,枝頭上綴滿了嬌小的蓓蕾。它們是芬芳和嫵媚的,是大自然對于那些來此受刑的人所給予的憐憫和善意[4]。如果說黑色花朵象征著黑暗與罪惡,那么美麗的野薔薇象征著在清教的黑暗統(tǒng)治下,堅強的女主人翁海絲特Hester。她就如這些美麗的花朵一般,即使身處黑暗,卻依然倔強地生長,并散發(fā)出迷人的芬芳。
字母“A”在小說中具有非同凡響的作用,它一直貫穿小說的始終,被賦予不同的象征寓意。女主人翁海絲特在小說中首次出場時,胸前佩戴著一個紅色的“A”字?!癆”是英文Adultery(通奸)一詞的首寫字母,也或是禁果一詞Apple的首寫字母[5]。它讓人聯(lián)想起Adam’s Fall(亞當(dāng)?shù)膲櫬?,也即是“原罪”。根據(jù)《圣經(jīng)》的記載,Adam(亞當(dāng))和Eve(夏娃)是人類的祖先,由于偷吃了伊甸園中的禁果,被上帝從天庭貶下凡間。因為祖先所犯的罪,作為其后代的人類生來就是有罪的,也即是“原罪”。海絲特在被判有罪之后,她帶著女兒珠兒Pearl離群索居,以給別人做針線活為生。她是一個能干的女人,能做一手漂亮的刺繡活兒。即使是那些鎮(zhèn)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為了能夠把自己和家里裝飾漂亮,也常常不得不悄悄地求助于她。她滿懷真心地去幫助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即使對方曾經(jīng)謾罵和羞辱過她。她的善行和真摯改變了人們最初對她的印象,使她們原諒和寬恕了她,她成為人們心中令人敬重的(Adorable)人、慈愛的(Affection)能干的(Able)人。故事最后,當(dāng)女兒珠兒已經(jīng)長大成人,海絲特又回到了她們曾經(jīng)居住的小屋。由于她是經(jīng)歷過大苦大悲的人,鎮(zhèn)上的人特別是女人更愿意來求助于她,向她訴說自己的悲哀和困擾;她則耐心地替她們排憂解難;寬慰她們受傷的心靈;給予她們?nèi)松闹敢?。她成為一個“妙不可言的媒介,用一個成功地實現(xiàn)了幸福的生命的最真實的范例,來顯示神圣的愛會使我們變得何等幸福!”[4]當(dāng)她死去之后,她的墓碑上點綴著一個閃閃發(fā)光的“A”字。此時“A”的寓意轉(zhuǎn)化為Angel(天使)。由此,女主人翁海絲特這一人物形象完成了從通奸犯(Adultery)到能干的人(Able)、慈愛的人(Affection)、受人敬重的人(Adorable)再到天使(Angel)的演變。除了以上大家公認(rèn)的對于紅字“A”的詮釋以外,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有的人認(rèn)為,紅字“A”指的是海絲特心目中的愛人Arthur Dimmesdale或者是他們的愛情(Amour);也有的人認(rèn)為字母“A”代表她理想的信念——“美國”(America)[5]。還有人認(rèn)為,由于海絲特犯下原罪,在清教徒的眼中她是一個異端(Alienation),被人所唾棄,不得不離群索居(Alone)。更有甚者認(rèn)為,“A”代表Advance(發(fā)展、前行),象征著主人翁人格的不斷完善,并預(yù)示著摧殘人性的清教終將被摒棄,社會終將前行?;羯2焕橐粋€象征主義手法的大師。他在小說中并沒有直接說明字母“A”具體所代表的含義,而是給讀者留下可以肆意去理解和想象的空間。毫無疑問,《紅字》是他為世界文學(xué)寶庫所奉獻的一件藝術(shù)瑰寶(Art)。
霍桑賦予了《紅字》中四個人物的名字:海絲特Hester、丁梅斯戴爾Arthur Dimmesdale、齊靈沃斯Chillingworth和珠兒Pearl不同的寓意。Hester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灶神,受萬民的尊敬與愛戴?;羯Yx予女主人翁此名,暗示著她將通過自己的善良和努力最終獲得大家的寬恕和愛戴。也有文學(xué)評論家認(rèn)為霍桑筆下的海絲特象征著美國夢的永恒的破滅。吳笛認(rèn)同“在從神性走向人性、從天真走向經(jīng)驗的過程中‘美國之夢’的破滅的成分當(dāng)然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她同時也反駁說“…她(海絲特)象征著美國夢的永恒的尋找。因為透過表層的美國夢破滅的悲劇,我們可以看到,她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在尋求解脫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道路上自強不息,在新世界的荒漠上始終做著新生活的“美國之夢”[5]。齊靈沃斯Chillingworth這個名字中的chilling一詞的含義是令人心寒、恐懼的意思。這些詞義其實也就是齊靈沃斯這個人物形象的真實寫照。他陰險、冷漠,當(dāng)他懷疑丁梅斯戴爾就是那個可恨的“奸夫”時,他并沒有像尋常人那樣一擊打垮對方,而是偽裝成替他治病的醫(yī)生,悄悄地潛入他的身邊,窺視、打探他的秘密,并用陰冷的伎倆從精神上、心理上慢慢地折磨他,直至把對方徹底毀掉。這是一個令人一想起來就不寒而栗的人。牧師Dimmesdale的名字中的dim一詞是“暗淡的、悲觀的、懷疑”之意。它既象征著牧師悲觀、陰郁的性格特點,同時也預(yù)示著他暗淡、憂郁的一生。Pearl是珍珠之意。珍珠是純潔無瑕的,猶如海絲特和和丁梅斯戴爾之間珍貴、純潔、美好的愛情。她是父母愛情的結(jié)晶,是他們的掌上明珠。在自然界中,珍珠是砂礫掉進牡蠣的體內(nèi)所孕育出來的物質(zhì)。有病的母體卻孕育出了純潔無瑕的珍珠。她的存在是一個“純粹的象征,罪孽的活生生的成分,‘紅字’的人體形式的體現(xiàn)”[6]。如果說海絲特和丁梅斯戴爾犯了原罪,那么他們的女兒珠兒就是一顆“罪惡之珠”[5]?!八?珠兒)具有清教徒教義所極力否定的一切自然的品質(zhì)”[7]。“就連她性格中的‘野性’,也反映了海絲特與丁梅斯戴爾之間愛情的自然狀態(tài)。而海絲特對珠兒的態(tài)度則表明了她對所犯‘罪孽’的認(rèn)識和喜愛”[5]。珠兒這一人物形象蘊藏著多層的含義,無怪乎著名評論家布魯姆認(rèn)為,珠兒是《紅字》的四個主要角色中最令人震驚、最具備象征意義的人物[8]。
示眾臺(scaffold)在小說《紅字》中一共只出現(xiàn)了三次,分別在故事的開始、中間和結(jié)束??v觀小說的全過程,文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大部分情況下彼此都是單獨會面,而示眾臺的三次出現(xiàn)也正是四個主要人物同時登場之時。示眾臺出現(xiàn)的第一個場景是在小說的第三章“認(rèn)出”。在這個場景中,齊靈沃斯九死一生、歷盡千辛回到波士頓,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海絲特抱著和別人所生的孩子珠兒站在示眾臺上接受審判。而審判者正是她的秘密情人、年輕的牧師丁梅斯戴爾。示眾臺出現(xiàn)的第二個場景是在小說的第十二章“牧師的不眠之夜”。不堪于長達七年的痛苦和煎熬,丁梅斯戴爾在強烈的悔恨心理的驅(qū)動下,在一個人們都已經(jīng)熟睡的深夜里,悄悄地來到了當(dāng)年海絲特當(dāng)眾受辱的地方進行懺悔。恰逢海絲特和珠兒在結(jié)束了對一個臨終病人的守護之后,路過那里。一家人相逢在示眾臺上。而這一切被暗中窺視他的齊靈沃斯盡收眼底。示眾臺出現(xiàn)的第三個場景是在小說的第二十三章“紅字的顯露”。在這個場景中,備受教民欽慕的丁梅斯戴爾結(jié)束了他那令人心情澎湃的布道之后,不顧齊靈沃斯的萬般阻擾,在愛人和女兒的攙扶下,走向示眾臺,一把扯掉了胸前的牧師飾帶,露出其烙在胸前的“A”字,然后倒在愛人的懷抱中死去。示眾臺是北美殖民主義時期用來訊問、審訊犯人的地方,是牧師宣揚宗教道德的地方。它是“整個刑法機器的一部分”,“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然而霍桑在小說中批判它“就像法國恐怖主義者使用的絞刑架一樣”,是“更違背人的普遍天性、更可怕的暴行”[9]。
美國評論家尼娜認(rèn)為這三個場景體現(xiàn)了丁梅斯戴爾的心理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是他的“情人”身份和“牧師”身份的三次較量。在第一個場景中,丁梅斯戴爾看到自己的愛人海絲特被當(dāng)眾羞辱,盡管內(nèi)心備受煎熬,但他還是把他的愛與痛苦秘密隱藏,仍然以牧師的身份對海絲特進行訊問和審判。在這個場景中牧師的“神性”戰(zhàn)勝了“人性”。第二個場景是牧師和海絲特以及珠兒在示眾臺上的第二次相逢。在黑夜的掩護下,牧師被扼制的情感迸發(fā)出來:“就在他握住孩子手的一刻,一股不是來源于自身、而是來源于他人的新生命的激流,如奔騰湍急的洪水注入他的心,并迅即涌入他全身的血管,好像母親和孩子正在將自己的生命的熱力輸入他那半麻痹的軀體。他們?nèi)齻€組成了一條通電的鐵鏈”[4]。在這個場景中,牧師的“人性”戰(zhàn)勝了“神性”。然而這次“人性”的展現(xiàn)是在夜幕的掩蓋下進行的。牧師真正成功展示其“人性”的一面出現(xiàn)在第三個場景中。在這個場景中,丁梅斯戴爾在經(jīng)過七年的內(nèi)心掙扎以后,終于拋開“牧師”的身份,與愛人和女兒勇敢地站在示眾臺上,向人們顯露出他胸前的“A”字,完成了從“神性”到“人性”的升華。丁梅斯戴爾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也象征著以清教教義為代表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應(yīng)該被摒棄,讓位于人的自身[5]。
霍桑深信人之初、性本惡。他認(rèn)為文明社會的萬惡之源都來自于人的內(nèi)心世界;而人的善性,則如同開放在人類荒漠野地里“那叢生機盎然的野玫瑰”[4]。在他的筆下,觸犯了清規(guī)戒律的罪人不再是罪人;字母“A”也不再是恥辱的象征,它已經(jīng)完成從最初的含義通奸罪“Adultery”到Able(能干的)Adorable(令人尊敬的)以及Angel(天使)的升華,成為一個道德準(zhǔn)則的標(biāo)志。這個貫穿于全文始終的耀眼發(fā)光的“A”字,它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點亮著這個陰暗、冷漠的大地[5],也是人類荒原中生長的一朵紅紅的玫瑰,美麗而芬芳。
[1]胡蔭桐.美國文學(xué)新編[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4.
[2]Nathaniel Hawthorne.The Scarlet Letter[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2.
[3]李翠亭,李正栓.美國文學(xué)學(xué)習(xí)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8.
[4]周曉賢.紅字[M].鄧延遠,譯注.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
[5]吳笛.陰暗土地上的輝煌的罪惡——評霍桑的《紅字》[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
[6]福格勒.霍桑的小說[M].諾曼:俄克拉荷馬大學(xué)出版社.1952.
[7]尼娜·貝姆.論霍桑的《紅字》[M].波士頓:特溫出版社,1986.
[8]布魯姆.霍桑論集[C].倫敦:切爾西出版社,1987.
[9]李淑惠.《紅字》浪漫主義主題的歷史見證[D].濟南:山東大學(xué),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