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原縣第三中學 李仁靜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把他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
地理的世界就是一個氣象萬千的世界,給學生的思維解套,就需要教學跳出課本的框框,還學生生動的課堂,還教育初心,讓學生的思維迸發(fā)出生機和活力。
首先,旁征博引,讓課堂“活”起來。
激活課堂就要把大千世界引入課堂,在新、奇、趣的氛圍中展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利用學生的求新、尋奇、湊趣的特點開展教學,則事半功倍。要達到形散神聚的效果,首先目標要明確,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和課標,理清需要備的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圍繞重難點尋求網(wǎng)絡素材,整理加工,生成一堂新鮮生動的地理課。
如果說課堂內容“活”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那么形式的“活”可以釋放孩子們的個性。十多歲的孩子正是思維活躍,愛積極,愿表現(xiàn)的年紀,形式多樣的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展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角色的飾演,劇本的編排,辯論賽的材料搜集,賽歌會等都能夠刺激學生的每個細胞,打開他們的思維,形成多彩的地理課堂。
例如隨著霧霾天氣日數(shù)的增加,范圍的擴大,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為了引導學生關注天氣,關注環(huán)境,我舉行了辯論賽,題目是《中國應該不應該在消耗大量的資源和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上發(fā)展經濟》。要求正反方在課下搜集資料整理支持自己的論點,找出相關證據(jù)資料駁斥對方。
正方根據(jù)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各種資源豐富。只要經濟發(fā)展了,國力強盛了,科技發(fā)達了,我們再抓環(huán)境保護和治理也不晚展開論述。
反方根據(jù)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許多資源都是在特定的地質環(huán)境和漫長的年代形成的,用一點少一點,而且這些資源是地球饋贈給我們人類的財富,我們不能因一時之需,涸澤而漁。不能犧牲人們健康的基礎上發(fā)展經濟,環(huán)境破壞容易,恢復難等方面展開論述。
最后以反方的觀點:“我們應充分吸收英美等國家的教訓,不能先發(fā)展再治理,也不能邊發(fā)展邊治理。我們提倡在科學利用資源,保護好環(huán)境的前提下發(fā)展我國經濟”結束。
學生在激烈的唇槍舌戰(zhàn)中鞏固了知識,鍛煉了語言,在材料搜集中感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形成人地協(xié)調的思想。
其次,搜集“引子”,讓生活“活”起來。
生活中不是缺少地理,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地理學是在人類活動的基礎上發(fā)生、發(fā)展起來的。實踐活動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必要渠道,還是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途徑。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由豐富的表象上升到理性認識,使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在社會實踐中找到答案。
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激起學生的思維靈感。在學習中國的氣候前,布置社會實踐活動:向你的父母及親屬收集描述有關天氣或氣候的諺語,以小組為單位匯總,將匯總的諺語寫在板報上進行小組評比,看誰的小組最棒。
學生在收集諺語的過程中參與社會,與人交流。諺語來自民間,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觀察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總結經驗形成的智慧結晶。同時啟發(fā)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總結生活中的地理規(guī)律,體味“生活中的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
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困惑,感受地理的有用性。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物流的快捷,生活中的四季鮮果不斷,全國各地的水果都涌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在學習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前,鼓勵學生搜集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特色水果,分享比較各區(qū)域間水果的差異,探究西北地區(qū)瓜果比北方地區(qū)(學生所在的地區(qū))甜的原因。分析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氣候對農業(yè)的影響。
學習地球自轉,讓學生觀察一天中物體影子的變化;學習地球公轉,讓學生觀察冬夏季節(jié)陽光通過窗戶照入室內的面積大小;學習降水,讓學生觀察四季降水的變化;生活中電子地圖的使用;天氣預報的收看收聽;霧霾天氣的增多,對我們生活和健康的影響;我們北方地區(qū)冬季落葉,河流結冰,河流的年徑流量變化大,含沙量大;我們北方地區(qū)屋頂?shù)钠露龋晃覀兊闹魇车鹊?,這些都是我們地理課堂的有效“引子”。在有趣的鮮活的“引子”做鋪墊,做銜接,我們的課堂更豐滿,學生的生活更多彩。
再次,設計地理假想問題,讓思維“活”起來。
設計假想問題時,要有科學根據(jù),要切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程度,要善于從教材中發(fā)現(xiàn)假想點,而且要有明確的教學意圖。假想性地理問題的設計,可采取變位、變形、變向、變量、變質、變時、變運動形式等方法。例如學習了影響降水的因素后可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中國的地勢是東高西低對中國的降水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變形假想)
學習地形對氣候影響引導學生思考: 如果落基山的走向是東西方向,北美氣候會有何變化?(變向假想)。
學習地球公轉后引導學生思考:假如黃赤交角變大,地球上的熱帶、溫帶、寒帶的面積將會怎樣變化?(變量假想)假如地軸是垂直于公轉軌道面的,還會有四季的變化和極晝極夜現(xiàn)象嗎?(變質假想)
學習地球自轉后思考: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自東向西,我們還會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嗎?(變運動方向)假如地球不自轉,只公轉,還會有晝夜更替現(xiàn)象嗎?晝夜的更替周期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變時運動)
假想問題,有利于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去體驗地理事物,使學生產生好奇心,調動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產生探究問題的沖動,在思維碰撞中迸發(fā)出火花。
最后,建立立體評價機制,讓學生的個性“活”起來。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教師在評價中要肯定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多一批成功的學生”,每位學生就像一桶金,需要教師來挖掘他們的價值。在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建立量化成長檔案,量化內容多,條目細,每個努力的學生都能獲得加分的機會,例如表現(xiàn)獎(朗誦、演唱)、進步獎、設計獎(導入新課設計、實驗設計、問題設計)、合作獎等?!疤惶?,就能夠到蘋果”,讓學生時常嘗到甜頭,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一周一量化,一總結、一評比,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或個人予以及時表揚,學生很在乎教師的評價。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春雨的魅力在于喚醒萬物,教師的魅力在于用良言來溫暖滋潤學生的心田,促進學生在自信、活潑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