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陳店第一初級中學 陳佩霞
時代的前進,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在教學的這塊領域里,也同時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不再是一塊黑板、一根粉筆的時代,多媒體的引進,為語文這一門學科帶來了極其重大的好處!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陳店第一初級中學從2013開始,引進了了計算機的各種設備,課堂上也帶來了多媒體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深感多媒體教學對于語文的重要作用!我將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作用。
第一,直觀性,多媒體集中了聲音、圖像、動畫,形象易懂,易引發(fā)學生興趣。
多媒體的時代,拋開了之前錄音機的時代,帶來了集中聲音、圖像,甚至動畫的時代!在感官的刺激下,學生可以很好地集中精神,通過影片的播放,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從而可以在花很少時間的基礎下深深地了解呢課文的內容!例如,在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屬于北方的雪景,對于南方的學生來說,在認識上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而有了多媒體教學,學生們可以看到北方洋洋灑灑的雪景,可以看到漫天覆蓋下的一片白,有了視覺上的刺激!也可以通過影片了解當時的背景,了解到毛澤東的處境,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再來學習詩歌,就已經(jīng)突破了視覺上的障礙,頭腦中可以浮現(xiàn)百萬紅軍的情景,從而再來理解毛澤東寫這首詞的內心,就水到渠成了!這就是多媒體教學帶來的掃除基本障礙的好處,給學生帶來易懂的時代!
第二,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帶動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般融進語文中去。
語文,融合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歷史等等的精華,要學透語文,必須學生深深地融進到課文之中去,去體會,去感受,去產(chǎn)生共鳴!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并不是一件易事,因為每一篇課文跨度都比較大!但是,有了多媒體,多媒體可以帶領學生跨過這個跨度,自然而然地融進到課文,它可以跨越時代,帶領我們穿越!例如,在學習《香菱學詩》時,大家都知道紅學的豐富性,而要讓九年級的學生讀懂《香菱學詩》,就必然需要了解紅樓夢的一些知識!
在制作課件時,首先我以紅樓夢的主題曲帶領學生進入一個美的意境里!視頻播放著賈寶玉林黛玉讀書作對的畫面,紅樓女子作詩寫字相處的畫面,學生馬上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走進了一個詩的境界里!跨越到了清末期一個看似繁華的世界里去!
其次,在講解的過程中,當講到了香菱分析讀書體會時,單純用語言,無法傳遞出那種美,那種完全投入到詩歌情景中的美,于是我播放了紅樓夢中香菱分析字詞的片段,在她的淡淡哀愁下,在她的詩情畫意語言中,在她的完全投入的神情之下,學生的情感完全被帶動,只需要一點點撥,學生完全掌握了精華之處,如同身臨其境般跨進了大觀園,跨進了詩的世界。
再次,當學習與美麗的畫面,美麗的女子結合時,學生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詩的意境中去,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自然水到渠成!在“嘆香菱”的歌聲中,學生在香菱悲慘的身世中,帶著哀愁細細地品味著紅樓女子的命運,思索著時代的問題!
因此,多媒體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第三,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點燃學生的思維之花。
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那么從這個意義上看,教師教學所要花費的功夫主要應在“點燃”頭腦這個“火把”上,而不是在注滿“頭腦”這個“容器”上?!包c燃火把”的火種就來自學生興趣,而興趣的打火石就是學生自己。學生需要以興趣做引導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習熱情,成為課堂的“主體”,使他們的內在潛能得到發(fā)現(xiàn)、發(fā)揮和發(fā)展。而引進的多媒體,正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可以樂在其中,自由地遨游于已化抽象為形象的語文學習之中。
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文章之前,我播放了愚公移山的歌曲,學生聽著豪邁大氣的歌曲,馬上興趣就被調動了起來,思維即刻進入活躍狀態(tài)之中。再如《智取生辰綱》,情節(jié)一播放,學生就展現(xiàn)了濃濃的興趣,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tài)之中,思維火花瞬間被點燃。
第四,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jié)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節(jié)課45分鐘,在沒有多媒體的時代,一節(jié)課在老師“馬不停蹄”的情況下,只能講解一部分的知識。而如今,有了多媒體,老師在“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情況下,反而能夠加大內容的寬度,短時間內可以讓學生懂得更多的知識。
如《敬業(yè)與樂業(yè)》這一篇課文,單純跟學生講解業(yè)的可敬與可樂,學生處于較單調枯燥地被動接受中,不容易引發(fā)興趣??桑辛硕嗝襟w,在講解“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這個問題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居里夫人在做實驗的全神貫注的神情,學生在沖破難題取得成功后歡悅的狀態(tài)等,眼睛看到的往往要比耳朵聽到的花費的時間短。所以,在短時間的情況下,有了多媒體,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所以,引進了多媒體教學,相同時間內可以取得更好更深刻更全面的教學效果。
第五,在教學這個雙邊活動中,多媒體教學帶來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
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生個人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媒體教學的引進,避開了教師的“滿堂灌”,在教學這個雙邊活動中,我們都清楚,老師只能起一個主導的作用,而學生,必須起一個主體的作用,成為了主體,才能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多媒體圖文并茂,動畫、影片、歌曲等,無一不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在學習《楊修之死》這篇課文時,我只是用幾分鐘播放了楊修7件事的鏡頭,輕輕拋出了問題,學生在視覺的刺激下,馬上針對幾件事情對楊修的對錯進行了討論爭議,進而自然分析到了楊修是否該殺的更深層問題去。運動了多媒體,教師只需拋出問題,學生即刻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也避免了教師的“滿堂灌”。
總之,多媒體給語文教學帶來了質的飛躍,是教學中的一個大跨步!往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鉆研,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帶領學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