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茶店子小學 胡 娛
《數(shù)學課程標準》有這方面的要求,教學的實際亦更需要重視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學習中,評價基本上是老師、家長的事,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老師、家長等成人對自己具體行為的評價,往往認為我們的評價勿容質疑的,并簡單重復成人的評語。自己的評價方式簡單、片面,評價自己的時候往往是好的方面居多,而在評價別人時則是不如自己或差的方面多。而且只看結果,忽視了過程。這些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評價的能力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之一。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小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小學生的評價體系,建構評價模型,還課堂學習評價的主人地位給學生,使評價成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之一,培養(yǎng)良好的評價能力。
1.生生互評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表達自己意見之前,可以先評價一下前面一位同學的回答。教師在訓練的時候可以將回答的方式話語具體到:“我覺得他回答得很好,他注意到了……”“我覺得他回答得不太好,因為……所以我覺得可以這樣改動一下……”“我覺得以上回答中某某的答案最合理,因為……”等。通過互相反饋和評價,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別人,也更學會評價自己,因為,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必須自己先作出判斷,發(fā)現(xiàn)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錯在哪里,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評價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此長期訓練,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從而也形成了評價能力。
2.小組互評
小組之間的互評,顯示小組合作的團隊力量。教師在訓練的時候可以這樣:在小組匯報完畢之后,匯報小組可以主動提出:“我們小組的看法是這樣的,你們有什么意見嗎?”而其他小組則可以提出:“我覺得你們小組匯報得很好,聲音響亮,思路清晰……”“我覺得你們小組的方法……”“對于在你們的匯報,我有一些疑問……”等,注意關注小組合作,幫助自己在小組合作中改進。
1.實時自評
一堂課臨近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反思自問的時間,如果課堂上時間不夠,也需要學生回家抽出時間回顧當天所學內(nèi)容,用成長本和整理本記錄下來。比如,我給他們就制定了以下兩點內(nèi)容:
a.今天我學到了
b.不懂的地方
2.階段自評
(1)數(shù)學周記
首先是翻閱成長本上前面所寫的課堂反思,回顧所學知識,并解決當時未解決的問題。
然后選取一道題目完成以下工作:
a.這個題的解題策略是怎樣的?
b.這種解題策略還適用哪些問題情境?
同時,每周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在班級里集中交流分享。
(2)測試反思
單元,半期,期末測試后,都可以進行反思。低段學生可以在改錯的同時用紅筆在錯題旁寫出錯題原因,而中段或高段學生則可以總結成一段甚至一篇文字。當然,對學生的反思要求不可太高,基礎好的,表達能力強的,反思地深刻的,答案正確的,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A差,表達能力弱的,能寫一二句也可以。關鍵是讓學生不斷體驗到反思的價值,感受到自我評價的樂趣,樂于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才會逐步形成。
學生自己需要做到的是:客觀、欣賞、鼓勵。
有些性格開朗的學生表現(xiàn)較為自信.往往夸大了自己的成績而忽視缺點,而性格內(nèi)向、較為文靜的學生就顯得自信不足,不敢對自己作出肯定的評價。而還有些孩子在評價自己的時候只看重優(yōu)點,評價別人的時候只看重缺點,這些都是不合適的。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盡量從欣賞的角度去評價自己和對方,特別是互評,應多著眼于對方的優(yōu)點處,鼓勵優(yōu)點,改進缺點,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的有效性,保證評價的積極性。
1.營造氛圍,給予時間和空間
教師要創(chuàng)造積極的評價氛圍。在數(shù)學課堂中,師生關系必須遵循一條起碼的原則: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教師應以民主、平等意識尊重學生,充分肯定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形象和心靈賦予積極意義的評價。這佯更能體現(xiàn)在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成為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激發(fā)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比如,對發(fā)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和肯定;面對學生的種種思維結果,或精彩或不盡人意的回答,教師必須以飽滿的熱情,充滿信任的眼神,寬容的態(tài)度,多元化的激勵評價和精當?shù)闹v解。
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保證他們評價的時間。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fā)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師生問答的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基本是被動地接受,所以我們在研究中努力改變這種狀態(tài),比如,每節(jié)課可以給予學生5到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思考、討論、評價。
2.做好引導,注重培養(yǎng)方法
教師要充分地給予示范,指導學生從知識與技能、信息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交際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等方面進行評價。
知識、技能的自我評價包括在學習新知識中應用的自我評價和知識、技能的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評價。例如,課后反思,測試反思。
解決問題能力的自我評價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還必須經(jīng)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解決有關的問題。例如,選擇一道題目,敘述整個思考解題策略。
信息能力的自我評價包括搜集信息能力、識別信息能力、管理信息能力、應用信息能力的評價。比如,高段可以一個設計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交際能力的自我評價包括口頭語言交際能力、書面語言交際能力、肢體語言交際能力的評價。例如,生生互評和小組互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包括學業(yè)情感的自我評價和道德品質的自我評價、公民素養(yǎng)的自我評價。例如,可以每周找出一節(jié)課時間在班級里集中反思回顧,還可讓同學之間互相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調整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目標。
3.持之以恒,隨時關注調整
小學生的自我評價是一個由不自覺經(jīng)自覺到自動化的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由局部到整體的過程。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不是只強調一時就可以了,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更容易出現(xiàn)反復。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評價能力的過程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僅要注意加強小學生自我評價的個案研究,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方案,還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