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力,肖琳,陳汝東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100871)
論國家領袖的國家話語能力建構(gòu)
——“習式話語”研究
雷力,肖琳,陳汝東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100871)
國家領導人是最重要的國家話語主體。他們的話語是國家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話語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國家領袖是國家領導人集體的核心,其國家話語能力必須與其領袖身份、使命相適應,必須切合國際政治、國內(nèi)民生期望。近年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代國家領導人的話語受到了國內(nèi)外的高度關注。習近平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獲得了中外輿論的高度稱贊,被稱之為“習式話語”。本文以國家話語能力為視點,結(jié)合當前的國家話語實際,對“習式話語”在國家意志和發(fā)展戰(zhàn)略傳達、全球話語權(quán)主導、社會價值觀導向、社會文化新氣象營造和黨風政風文風轉(zhuǎn)變等方面的實踐進行簡要的剖析、闡述,探討國家領袖的國家話語能力建構(gòu)策略,以期為全球強國形象的塑造與傳播、國際傳播能力的提高和國家話語體系的建構(gòu)提供有益的參考。
國家領袖;國家話語能力;國家話語體系;習式話語
“大家好!讓大家久等了,很高興同各位記者朋友見面。”[1]2012年11月15日上午,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與記者一見面就這樣問候。一句問候,一句表達歉意的話,不但瞬間縮短了國家領袖與記者之間的心理距離,也展現(xiàn)了新一代國家領導人的親民話風,“使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平添更多人格魅力,使中央與普通民眾的心理距離進一步拉近”[2]。
近年來,隨著中央走基層、改文風以及“八項規(guī)定”等諸多政策的實施,在中國大地上刮起了一陣親民話語風潮。這可以說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國家話語能力建構(gòu)運動。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代國家領導人以身垂范,為中國國家話語體系的建構(gòu),特別是國家領袖話語能力的建構(gòu),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國家領導人是最重要的國家話語主體。他們的話語是國家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話語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國家領袖是國家領導人集體的核心,其國家話語能力,必須與其領袖身份、使命相適應,必須切合國際政治領域大國領導人的角色預期以及國內(nèi)民生期望。
1.以激勵人心的話語表達國家意志,展現(xiàn)國家發(fā)展大勢。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了“中國夢”范疇:“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xiàn)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3]這一說法引發(fā)了公眾關注,也獲得了中外輿論的高度認可。圍繞著“中國夢”,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目標成為輿論焦點,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中國夢”進行了深入解讀。
在宏觀上,“中國夢”是對中國歷史使命和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高度凝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3];在微觀上,“中國夢”具體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與職責,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夢”就是要使每個中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zhàn)勝的磅礴力量”[4]。由宏觀到微觀,“中國夢”如同一幅壯麗的畫卷、一張偉大的藍圖,清楚明了地標示出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大趨勢。它以高度凝練的話語形式,向老百姓傳遞了內(nèi)涵豐富的信號,順民意,得民心。
習近平善于用提綱挈領的話語表達國家意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他回顧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走過的歷史進程,分別用“昨天”“今天”和“明天”代表“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并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和“長風破浪會有時”[3]三句詩詞,揭示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國家的發(fā)展方向。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在廣東考察時,他則強調(diào)“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5]。這些話語都切合了國家領袖的角色要求。
2.以鏗鏘有力的話語保障隊伍建設,狠抓廉政反腐工作。習近平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他向全黨表明,實現(xiàn)“中國夢”與黨的隊伍建設密不可分,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強調(diào)“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我們黨建設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quán)才能贏得人心”[6]。
習近平多次以鏗鏘有力的話語,表達反腐的意志與決心,強調(diào)“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抓反腐。[7]他直白地指出問題的嚴重性與緊迫性:“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zhàn),黨內(nèi)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fā)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盵8]“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9]習近平的話語,語氣堅定,擲地有聲。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他還從反腐的工作落實上提出指導意見:反腐工作“關鍵在于‘常’、‘長’二字”[6],觀點的高度凝練,令人記憶深刻,入耳不忘,猶如警鐘長鳴。對于民間的一些說法,如俗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習近平在講話中也予以了嚴厲批判,連用三個“決不允許”——“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zhí)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盵10]這些修辭手段和方法,一方面“接地氣”,用老百姓的語言表達出從嚴治黨、反腐動真格的決心,順應民意;另一方面,表明了對于民間情況了解透徹,直指要害。
掌控國家話語權(quán),占領國內(nèi)外輿論高地,引領社會風潮,樹立社會風尚標桿,無疑是國家領導人,特別是國家領袖話語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云:“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保ㄗ迂曊Z)[11]266“人而無辭,安所用之?!保ㄖ鞲纲日Z)[11]267“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盵11]267“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盵12]語言,話語,是人類交流最直接、最重要的載體與符號,是訴諸輿論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徑。國家領袖的語言能力是國家話語體系及其建構(gòu)的鏡像與核心,正所謂:“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盵13]
在外交領域,國家領袖的話語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其話語建構(gòu)直接關涉外交形象的樹立、政治理念的傳遞、國家形象的傳播以及國際話語權(quán)的爭奪等諸多方面。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在人民大會堂首會外賓時,就明確指出了我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對外政策,向世界表明了“中國的發(fā)展非我贏你輸,決不稱霸搞擴張”[14]的立場。向世界傳遞了中國要構(gòu)建和諧世界的聲音。美國《世界日報》指出,新一屆中國領導人,正試圖傳遞外交戰(zhàn)略新思路,即處理國際關系時強調(diào)“合作共贏”,處理與美國等大國強國關系時追求既博弈又合作的“平等關系”。[15]
在國際上,一些國家根據(jù)歷史上“強國必霸”的邏輯,渲染“中國威脅論”,公開主張圍堵、遏制中國。[16]習近平任總書記后首先公布了治國新思路,強調(diào)了和平發(fā)展的執(zhí)政理念,奪取了話語先機,并在之后的外交路線中一以貫之,不斷提高中國和平外交的國際形象。在2016年金磚國家首腦的會晤中,他提出:“經(jīng)過10年發(fā)展,金磚國家合作已經(jīng)是枝繁葉茂、樹大根深。我們完全有能力化挑戰(zhàn)為機遇,化壓力為動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倡議金磚國家要貢獻“智慧和力量,攜手尋找應對之道”。[17]
在多次出訪、會晤外賓時,習近平均以平和、務實、親切的話語風格,樹立了良好的國家形象。2014年2月,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習近平以溫情而平和的話語談愛好、談生活,他提到:“今年春節(jié)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于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18]一下子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在坦桑尼亞演講時,他用當?shù)卣Z言“哈巴里”問好、用“阿桑特尼薩那”道謝。[19]
習近平善于運用中國古典智慧。他用中國的一句老話“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說明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fā)言權(quán),以此表達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quán)利,反對干涉別國內(nèi)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20]的外交主張。在發(fā)表于厄瓜多爾《電訊報》的署名文章《搭建中厄友好合作的新橋》中,習近平以“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來描述中厄關系,并以“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中國古訓來比喻中厄未來合作的新方向。[21]習近平多次強調(diào)“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并致力于打造親民的國家領導人話語體系,這與我國的外交政策是相互匹配的。
在內(nèi)政上,習近平也用清新而強烈的話語風格,主導國家話語權(quán),樹立了國家內(nèi)政治理的風向標。例如,“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6],“要加強對權(quán)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quán)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6]“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22],“拎著烏紗帽干事,不捂著烏紗帽做官”[22],“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22]等話語,既口語化,又接地氣。他將政策、決議闡釋得清晰、明了,贏得群眾的擁護和信任。以上這些,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領袖所應有的輿論掌控能力。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23]。習近平任總書記以來,十分關注民生問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再提“中國夢”時,習近平指出,這是人民的夢,要實現(xiàn)人民幸福。“我們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jié)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24];“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25]這些話語令人動容,深得百姓之心。
扶貧工作是習近平所提出的治國理政方略的重要部分,也是普惠民生的重要國策。他的“扶貧話語”也是頗有代表性。談到扶貧與教育的關系時,習近平明確地提出了“扶貧必扶智”[26]。此處采用了拈連手法,形象地描繪了扶貧同智力培育、扶植的關系。在談及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時,他強調(diào)“要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jié)合,堅持民族和區(qū)域相統(tǒng)籌,重在培育自我發(fā)展能力,重在促進貧困區(qū)域內(nèi)各民族共同發(fā)展。”[27]此處把直接的扶助與建立脫貧機制分別比擬為“輸血”與“造血”,令人耳目一新。
語境把握能力、語境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態(tài)的語境調(diào)控能力是國家話語能力建構(gòu)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8]在走訪基層時,作為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站在了國家話語建構(gòu)的制高點,卻總是非常注重語境要求,能主動轉(zhuǎn)換角色定位,隨勢而動,時刻注意建構(gòu)與人民群眾親密的平和語境氛圍。在參加“實現(xiàn)中國夢,青春勇?lián)敗敝黝}團日活動時,習近平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他對攀登上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的一名同學表示“非常敬佩”。[29]這令在座的青年學子們都深受感動。習近平成功地塑造了國家領導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長者形象。
習近平非常關注當下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潮流,重視新興文化建設。在訪談和講話中,他就提到了《媳婦的美好時代》《時間都去哪兒了》等廣受歡迎的文化影視作品。針對文藝創(chuàng)作現(xiàn)狀,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機械化生產(chǎn)、快餐式消費的文化市場中,存在調(diào)侃崇高、扭曲經(jīng)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等弊?。徽J為文藝不能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fā)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30]習近平的話語總是透露出“民相親在于心相知”的情感,總能體現(xiàn)出國家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營造出國家文化新氣象。
“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的根本目的是建構(gòu)新的國家話語體系。習近平身體力行,倡導新的文風,在實際的語用過程中,他善用多種修辭手段和方法,對我國民族語言的精髓了然于心。成語、諺語、格言等熟語信手拈來,妙趣橫生。比如,在2012年11月15日的七常委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用了較大篇幅講述反腐問題,用“打鐵還需自身硬”來表明黨自身作風建設的重要性。[31]2013年3月23日,在對俄羅斯訪問期間,習近平發(fā)表演講《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演講中用“鞋子”與“腳”的關系來說明國家發(fā)展道路與國情之間的關系。在視察北京大學與青年學生座談時,他說,抓好青年時期的價值觀培養(yǎng)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32]用“扣扣子”比喻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十分形象,令人難忘。
書面語、口語,整句、散句等各種修辭手段和方法,駕輕就熟,爐火純青。2011年3月,習近平發(fā)表了題為《關鍵在于落實》的文章,提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是千百年來人們從歷史經(jīng)驗教訓中總結(jié)出來的治國理政理念。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提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句式工整,言簡意賅,鏗鏘有力。2014年2月,習近平出訪俄羅斯,在接受俄電視臺專訪時提到中國春晚有一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他說:“對我來說,問題在于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边\用設問句,啟迪人們思考,語言靈動,氣氛活躍。在談及中國發(fā)展的道路選擇時,習近平說:“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盵32]“三個自信”的排比短語,語勢鏗鏘,由淺及深地表達出中國道路選擇的關鍵;引用清代鄭燮《竹石》中的詩句,整齊而富有韻律。
習近平善于靈活運用比喻,無論是明喻、暗喻還是借喻,匠心獨運,雅俗并舉。比如,繼“打虎論”之后,習近平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提出:“黨紀國法不能成為‘橡皮泥’、‘稻草人’”。他把法外施恩的現(xiàn)象生動喻為“免罪的丹書鐵券”,把寄希望于腐而不倒之徒喻為象征清王朝特權(quán)階級的“鐵帽子王”。[33]習近平經(jīng)常把社會發(fā)展中的關鍵問題、制勝要訣形象生動地比喻為“牛鼻子”。在談到建設網(wǎng)絡強國戰(zhàn)略目標時,他強調(diào)“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34];在談到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時,他強調(diào)“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35]。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將尚未落實的政策、服務與實惠等“末梢阻塞”問題比喻為改革中需要突破的“最后一公里”,簡潔生動地把為保持既得利益格局、不愿充分落實重大部署和改革方案的行為比喻為“中梗阻”。[36]總之,習近平的話語,形成了“人們愛聽、愛讀、愛看”的“習式風格”[37],成功地引領建構(gòu)新的黨風、政風、社風和文風。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足跡遍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訪問了數(shù)十個國家,與近百位國家領導人進行了對話,把中國故事、中國道路、中國的國家價值等傳遍了全球。
習近平積極利用中國已有的國際話語場,同時能動地創(chuàng)設新的國際話語場,由以中國為主的國家話語場、中國主導的區(qū)域話語場,逐漸發(fā)展到中國引領的全球話語場,比如“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中歐論壇”“中非合作論壇”“東盟10+1”“東盟10+3”等。在這些話語場中,習近平不斷完善中國的既有范疇體系,同時不斷提出新的全球范疇,如“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戰(zhàn)略合作伙伴”“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生態(tài)文明”等眾多范疇。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范疇,既展現(xiàn)了中國政治家經(jīng)略全球的思維,也引領了全球話語體系的建構(gòu)。
2015年11月,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提出了世界氣候治理的中國主張,強調(diào)堅定信心,齊心協(xié)力,攜手構(gòu)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38],并于2016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代表中國率先向聯(lián)合國提交了氣候變化《巴黎協(xié)定》批準文書。[39]在第二屆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提出了關于推進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治理體系變革和虛擬世界秩序建構(gòu)的四項原則:“尊重網(wǎng)絡主權(quán)”“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gòu)建良好秩序”[40]。在2016年杭州“G20”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了“構(gòu)建創(chuàng)新、活力、聯(lián)動、包容的世界經(jīng)濟”的中國方案。[41]
最能體現(xiàn)“習式全球治理”理念,統(tǒng)籌國際國內(nèi)兩個大局的戰(zhàn)略是“一帶一路”的偉大構(gòu)想,即建設“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是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fā)表演講時和2013年10月3日在印尼國會發(fā)表演講時分別提出的。如今,該戰(zhàn)略已經(jīng)成為中國政治和經(jīng)濟延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的重要途徑,成為了中國連通世界,實現(xiàn)與全球分享中國道路的宏偉藍圖。
隨著國際話語場的建構(gòu)、中國范疇、中國話語的不斷拓展,近年來在國際上刮起了一場“習式話語風暴”。這既完善了中國的詞匯體系和句法體系,也大大拓展了中國的話語空間,展現(xiàn)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方略。與此同時,也不斷化解和消解了與中國對立沖突的話語場,比如美國與菲律賓挑起的南海訴訟、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ǒng)”等事件??傊?,“習式話語”集中反映了“習式全球治理”理念,反映了“中國夢”,也映照了“世界夢”,不僅代表了中國在全球的國家立場,也折射出中國領導人的全球思維和全球謀略。
在國際,成功扮演和實現(xiàn)國家領導人角色,展現(xiàn)整個國家的智慧和魅力,能適時提出解決重大國際爭端的創(chuàng)造性策略,能積極主導重大國際事務斡旋,引領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發(fā)展的方向;在國內(nèi),能體現(xiàn)國家意志,安民心、順民意、鼓士氣,展現(xiàn)治國理政的才能和智慧,引領國家發(fā)展的方向;這些都是一個國家領袖所應具備的國家話語能力。習近平的話語充分地反映了一個大國領袖的角色,在全球話語舞臺上充分展示了中國國家領袖的人格魅力,特別是話語魅力。
我們注意到,在現(xiàn)有的“習式話語”研究中,多數(shù)偏重了其具有個人語言風格特點的話語,對許多具有集體創(chuàng)作特點的話語研究尚顯得不足。實際上,許多帶有政策性、方針性的“習式話語”,政論特點突出,在信息性質(zhì)、文本結(jié)構(gòu)以及修辭手段乃至敘事方式等方面,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時代特點??傊傲暿皆捳Z”具有個人風格特點,也具有集體話語特點,特別是中國特色。它不僅體現(xiàn)了“習式智慧”,也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智慧乃至中國的國家智慧。
[1]人民網(wǎng),2012-11-15.
[2]田文林,趙洋,白云真.“習式”話語體現(xiàn)了何種理念[J].人民論壇,2013(15):42-43.
[3]張爍.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x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01).
[4]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01).
[5]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diào):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EB/OL].新華網(wǎng),2012-12-11.
[6]張爍.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3-01-23(01).
[7]習近平: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EB/OL].中國新聞網(wǎng),2013-01-22.
[8]吳威.習近平提“挑戰(zhàn)”和“問題”振聾發(fā)聵[EB/OL].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2012-11-20.
[9]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EB/OL].新華網(wǎng),2012-11-19.
[10]習近平: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EB/OL].新華網(wǎng),2013-01-22.
[11]劉向.說苑·善說[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2]曹丕.典論·論文[M].臺北:世界書局,1962.
[13]詩經(jīng)·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429.
[14]郭金超.習近平:中國的發(fā)展非我贏你輸決不稱霸搞擴張[EB/OL].中國新聞網(wǎng),2012-12-05.
[15]外報解讀:習近平外訪傳遞中國外交戰(zhàn)略新思路[EB/OL].中國新聞網(wǎng),2013-03-29.
[16]張廣昭,陳振凱.人民日報:習近平治國思想將成中國道路一部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04-05(01).
[17]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上的講話(全文)[EB/OL].新華網(wǎng),2016-10-16.
[18]習近平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全文)[EB/OL].新華網(wǎng),2014-02-09.
[19]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全文)[EB/OL].新華網(wǎng),2013-03-25.
[20]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03-24,(02).
[21]習近平在厄瓜多爾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EB/OL].新華網(wǎng),2016-11-17.
[22]習近平的反腐觀[J].廉政瞭望,2012(12):24-25.
[23]習近平關注民生問題: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EB/OL].中國廣播網(wǎng),2013-03-07.
[24]習近平在常委見面會上的講話(全文)[EB/OL].新華網(wǎng),2012-11-15.
[25]對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關愛關心[N].解放日報,2012-12-31(01).
[26]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EB/OL].新華網(wǎng),2015-09-09.
[27]習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EB/ OL].新華網(wǎng),2014-10-09.
[28]陳汝東.論國家話語能力[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66-73.
[29]習近平勉勵武漢登頂珠峰大學生再攀人生高峰[EB/ OL].荊楚網(wǎng),2013-05-05.
[30]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公開發(fā)表[EB/OL],新華網(wǎng),2015-10-14.
[31]打鐵還需自身硬——關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EB/OL].人民網(wǎng),2014-07-16.
[3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EB/OL].新華網(wǎng),2014-05-05.
[33]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86-87.
[34]習近平:加快推進網(wǎng)絡信息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朝著建設網(wǎng)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EB/OL].新華網(wǎng),2016-10-09.
[35]習近平: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EB/OL].新華網(wǎng),2015-03-25.
[36]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EB/OL].新華網(wǎng),2015-02-27.
[37]王魯玉.習近平的語言風格及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
58-62.
[38]王朝文,陳贄,張正富.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wǎng),2015-12-01.
[39]習近平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xié)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EB/OL].新華網(wǎng),2016-09-03.
[40]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全文)[EB/OL].新華網(wǎng),2015-12-16.
[41]習近平.構(gòu)建創(chuàng)新、活力、聯(lián)動、包容的世界經(jīng)濟——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的開幕辭[EB/OL].新華網(wǎng),2016-09-04.
責任編校 邊之
H05
A
2095-0683(2017)01-0088-06
2016-11-26
雷力(1986-),女,貴州金沙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肖琳(1989-),女,山東濱州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陳汝東(1962-),男,山東利津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球修辭學會會長、國家傳播學會會長,主要從事修辭學理論與應用、傳播學理論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