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qū)東高地第三小學 李立華
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空間,煥發(fā)課堂生命活力
北京市豐臺區(qū)東高地第三小學 李立華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閱讀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時空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享有自主閱讀與探究的權利:展開想象,給學生入境體情的空間;比較思索,給學生深入探求的空間;讀寫結合,給學生學以致用的空間;質疑問難,給學生思維碰撞的空間;拓展延伸,給學生超越提升的空間。學生的主體性與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身心自由舒展,思維靈動飛揚,語文素養(yǎng)就在這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課堂中涵養(yǎng)積淀。
創(chuàng)設空間生命活力語文閱讀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遍喿x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可見,閱讀教學必須把學習的時空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享有自主閱讀與探究的權利,使他們身心自由舒展,思維靈動飛揚,語文素養(yǎng)也在這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課堂中涵養(yǎng)積淀。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遍喿x教學中,放飛心靈想象的彩翼,方能達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的境界。
如《天鵝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飽蘸深情的筆墨講述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的場面,在一旁狩獵的斯捷潘老人看到這一情景深受感動,從此放下手中的獵槍。學習老天鵝奮不顧身、頑強破冰的內容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老天鵝奮不顧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重重地撲打冰面,此時的老天鵝會是什么樣子呢?學生凝思片刻后,紛紛表達。有的說:“老天鵝可能會羽毛散落。”有的說:“老天鵝的身體滲出斑斑血跡。”還有的說:“老天鵝可能會折斷羽翼?!薄棚w想象,奮不顧身頑強破冰的老天鵝鮮活于每個學生眼前。聽著學生們的述說,教師動情地說:“是啊,你看它一次又一次地用胸脯和翅膀撞擊著厚厚的冰面,它的樣子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破冰中發(fā)生了變化,那有沒有什么沒有變呢?”“老天鵝的動作沒有變,重復著同一個動作:起飛、沖擊,再起飛再沖擊。”“老天鵝破冰的堅定信念沒有變。”此刻,頑強、勇于獻身的老天鵝精神震撼著每個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學生放飛想象,將文字鮮活為形象,調遙遠如在眼前,在情景中深化理解,深受感染。
閱讀之道,思索為先。比較是人最珍貴的智力因素,是人們辨別、確定事物異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才有認識、才有創(chuàng)造。閱讀中教師應運用比較的方法去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探究,從而提出自己更為深刻、獨特的感悟、見解等。
如,《鼎湖山聽泉》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其中作者入夜后對悅耳動聽、變化莫測的泉聲做了形象生動的描寫,運用比喻、排比的等修辭方法,展現(xiàn)了美妙的泉聲,耐人尋味。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領悟作者表達的精妙:
1.當學生說到比喻的方法時,刪除括號里的內容與原文進行比較,體會比喻的妙處。
[課件出示]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
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是無數(shù)道細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
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經過比較品讀,學生清楚地感悟到:作者用生活中樂器的聲音來形容泉聲,一下子使無形的泉聲具體了,富有了音樂美感,這樣寫突出了泉聲的動聽與豐富。
2.當學生談到排比的方法時,比較著連讀這幾句話,體會排比的效用:寫出了泉聲從弱到強、由輕到重的變化,體現(xiàn)了泉聲的層次、富于變化。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習作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在閱讀教學中應讀寫結合,在注重“讀”對“寫”的作用的同時,充分挖掘“寫”對“讀”的作用,以“寫”促進學生對文本深入理解、精細解讀,開闊閱讀視角,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真正做到“增強語言文字的感受力,獲得情感、文化和審美的體驗”。
如在學習《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湖水這一內容時,教師先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湖水清亮得可以()?!苯又尸F(xiàn)了:“湖水清亮得可以(),可以()?!弊詈缶毩暤氖牵骸昂辶恋每梢裕ǎ?,可以(),還可以()。”
這一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讓他們學習了課文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苯處熞I造自由、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意識,讓思維活起來,實現(xiàn)語文再創(chuàng)造。
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有學生提出質疑:用“溫暖”和“舒適”形容漁夫的小屋不夠準確。問題一出,我欣喜不已:為孩子的閱讀思考而高興,為他的咬文嚼字而欣慰。對學生由衷贊揚后我引領他們再讀課文,聯(lián)系著上下文想一想,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經過細讀,學生們交流分享閱讀收獲。有的說:“跟外面狂風怒吼,又黑又冷比,小屋是溫暖的?!庇械恼f:“漁夫駕駛小船出海捕魚,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而桑娜坐在家里,守著安睡的孩子。跟外面的大風大浪比,家里相對來說是溫暖而舒適的。”還有的學生與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對照,領會到:“那樣一個簡陋的屋子,對漁家人來說,就算是‘溫暖而舒適’的了,可見他們對‘溫暖和舒適’的要求是極低極低的。文章表面上寫漁家‘溫暖而舒適’,實際上是為了刻畫漁家生活的艱難和貧窮?!本瓦@樣,學生們在聯(lián)系與比較的閱讀中有了新的理解與認識,體會到了漁夫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艱難。
教學是師生、生生間交流互動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要珍視學生的質疑問難,及時捕捉他們思維的火花,在對話中不斷提升。這樣的課堂是靈動而充滿活力的,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共同創(chuàng)造的天地。
閱讀教學在立足文本的同時,還要溝通課內外,拓展閱讀視野,開放閱讀課堂,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中盡情閱讀,自主探究,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更豐富,思維更活躍,感悟更深刻,見解更獨特,最終便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如教學《挑山工》一文,教師最后可引導學生拓展閱讀馮驥才所寫的其他敘事說理文章:《捅馬蜂窩》《花的勇氣》《送你一束花》等。這樣拓展閱讀一類文章,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敘事說理文文體特點的認識,還能鞏固敘事說理文的閱讀策略,同時對作者有了一步了解:關注生活平常事,揭示人生之真諦。
學生是閱讀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的主體性與潛能才會充分發(fā)揮出來,生命之花才會鮮活靚麗,靈動飛揚,我們的閱讀課堂才會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