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篇寫作視角的寫作核心素養(yǎng)“點”
郭家海
在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被界定為四個“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①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領域之一。寫作教學核心素養(yǎng)有哪些?新課標沒有給出答案。高中新課標頒布后,寫作教學是否還會一如過去那般“滯澀”與“混亂”?很難說。為了更好地繼承過去寶貴的經驗,落實新課標理念,本文重點探討基于語篇寫作視角的寫作核心素養(yǎng)“點”,給實際教學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寫作教學素養(yǎng)研究一直以靜態(tài)語篇構成要素的線性研究為主流。我國20世紀20-30年代學者(陳望道,1922;夏丏尊、劉熏宇,1926)等普遍認為寫作主要有2個要點:(1)內容;(2)形式。②20世紀后半期,先后有學者提出4個、6個寫作要點。胡文淑、翁世榮等(1962)提出4個要點:(1)主題;(2)題材;(3)組織結構;(4)語言。③北大中文系漢語教研室(1964)提出6個要點:(1)主題;(2)結構;(3)敘述;(4)描寫;(5)說明;(6)議論。④70年代香港有學者(1978)則提出5個要點:(1)內容和素材;(2)結構和條理;(3)句法和用詞;(4)時間和份量;(5)寫作練習種類。⑤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線性靜態(tài)語篇素養(yǎng)“點”的研究還呈日趨豐富的態(tài)勢。20世紀80年代教學法專家(路德慶,1982;張壽康,1983)等幾乎形成共識,基本上認定寫作有5個要點:(1)中心;(2)題材;(3)結構;(4)表達方式;(5)語言。⑥上列各家的要點歸納用詞表達略有不同,意思則大同小異。
與以上基于經驗的研究所不同的是,朱作仁、祝新華兩位教育心理學者運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寫作教學進行了長期的研究。朱作仁在1984年提出寫作7個要點:(1)審題;(2)確定中心思想;(3)搜集材料;(4)整理材料;(5)選擇體裁;(6)語言表達;(7)修改。⑦2001年,結合了劉榮才(1986)、張鴻苓(1984)、葉蒼苓(1984)、吳立崗(1984)等人的定性研究后,朱作仁去掉了1984年7個要點的“選擇體裁”,提出寫作6個要點:(1)審題(命題);(2)立意;(3)搜集材料;(4)選材和組材(謀篇布局);(5)語言表達;(6)修改文章。⑧這個觀點得到他的后繼者朱曉斌、戴健林的繼承。⑨⑩1991年,祝新華對國內6個省17所小學19個畢業(yè)班402名學生抽樣測驗,采用多元統(tǒng)計的因素分析法析離出寫作5個要點:(1)確立中心;(2)組材;(3)選材;(4)語言基本功;(5)修辭。?采用定量法研究的除了朱作仁、祝新華之外,還有章熊。章熊先后在1994、2000年兩次提出他的定量研究成果,他將寫作分解為3個方面7個要點:(1)內容(中心,材料);(2)結構(條理清楚,結構完整);(3)語言(簡明,連貫,得體)。??
當前,語篇型寫作要點觀依然是我國主流觀點。著名學者徐中玉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里認定寫作有7個要點:(1)材料;(2)主題;(3)結構;(4)語言;(5)標題;(6)標點;(7)修改。?心理學研究者田瀾、張大均在2014年出版的學術專著里認定寫作有6個要點:(1)情節(jié);(2)內容;(3)條理;(4)語句;(5)字詞;(6)書寫。?香港在官方文件《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領域》(2007)里認定寫作有6個要點:(1)寫作流程(審題立意,布局謀篇,書面表達);(2)表達方式的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3)文體寫作(實用寫作,文學創(chuàng)作)。?
西方學者關于寫作要點的研究也源于語篇研究。迪德里希(Diederich)于1974年提出寫作8個要點:(1)觀念;(2)用法;(3)組織結構;(4)字詞擇用;(5)格調;(6)標點符號;(7)拼寫;(8)書法。?哈賓于1976年提出寫作6個要點:(1)平均句長,(2)平均子句長度;(3)次級指標 (從句在子句中的比例);(4)次級指標的權重(非主句的從句給予的權重);(5)罕見從句的比例;(6)人稱代詞比例。?英國的斯科內爾提出寫作3個方面10個要點:(1)思想內容和詞匯(思想清楚;有連貫性;有獨創(chuàng)見解;題材有意義;用詞);(2)結構(句子的多樣化;連接詞和句型;句子構造的正確性;分段和協(xié)調性);(3)技能的準確度(字母的拼寫;標點;語法的正確性)。?
從以上文獻回顧可以看出,一個世紀以來,國內外寫作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一直以線性的語篇為重點。學者們通過不同的研究手段、方法對構成一篇文章的核心要點進行了反復的研究,這些研究都是從實踐中形成理論,理論又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我們也看到,東西方的研究有基本的區(qū)別,就是我國寫作教學核心素養(yǎng)要點的研究更重視整體性,西方寫作教學核心素養(yǎng)要點的研究更重視細節(jié)。最大的差別是我國許多學者的研究都將“審題”作為一個核心要點,西方常常將標點、語法作為要點。就我國不同學者的研究看,又有兩個明顯不同的取向:經驗取向與實驗取向。有意思的是,實驗取向的結果往往與經驗取向的結果沒有太大的差別。
不同年齡狀態(tài)下的兒童書面表達能力是有很大區(qū)別的,鑒于過去線性語篇研究對兒童發(fā)展階段關注和對成品文章質量高低關注的不足,20世紀80年代前后,中外學者們引入“階段”、“水平”維度,對語篇素養(yǎng)研究由“線”擴展成“面”。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是祝新華。1995年,祝新華結合了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此前線性研究的基礎上提出2個階段10個要點:(1)確定中心;(2)組材;(3)選材;(4)語言基本功;(5)修辭(小學生);(6)駕馭語言;(7)確立中心;(8)布局謀篇;(9)敘述事實;(10)擇用方法(中學生)。?
俄羅斯的拉德任斯卡雅提出寫作2個階段7個要點:(1)審題;(2)表現(xiàn)中心思想;(3)搜集材料;(4)系統(tǒng)地整理材料;(5)修改文章;(6)語言表達;(7)選擇文章體裁。前6種是一般寫作要點,最后一種是特殊寫作要點。第一階段在四--五年級,四年級重點培養(yǎng)(1)和(2),五年級重點培養(yǎng)(3)和(4);第二階段是六—八年級,重點培養(yǎng)(7)。(5)修改文章貫穿于各個階段教學;(6)語言表達主要通過文學課、語法課教學實現(xiàn)。?
美國的沙普勒斯1985年提出寫作2個層次3個要點:(1)詞和短語水平;(2)句子水平;(3)節(jié)(篇章)水平。每個要點水平都分為“成熟”和“不成熟”兩個層次?!霸~和短語”不成熟的指標是“講說方言土語,形容詞的重復,因缺乏替代代詞而模棱兩可,不明確的詞”;成熟的指標是“詞的不平常的選擇,抽象名詞,隱喻和明喻,復雜的修飾語,具有思考性的評述,倒置”?!熬渥铀健辈怀墒斓闹笜耸恰熬渥佑胻hen來并列”,成熟的指標是“省略,并列,依靠復雜關系詞或依靠副詞短語的句子配合”?!捌隆辈怀墒斓闹笜耸恰懊鑼懼械娜我忭樞蚝图毠?jié)的單一水平,在步速上呈指數(shù)增長,‘鏈性’和‘纏結’的作文形式”;成熟的指標是“在描寫中改變細節(jié)水平,‘金字塔’、‘論證’和‘刪除加工’的作文形式”。?
上面是國內外寫作核心素養(yǎng)研究中基于語篇視角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框架。同樣是由 “線”到“面”,我國學者和俄羅斯學者更多地關注了兒童的成長階段,美國學者則更多地關注了文章的不同水平。這是由“線”到“面”的不同研究思路,都值得我們今天開發(fā)寫作核心素養(yǎng)指標參考。尤其是美國學者關于水平層級的劃分,與我國高中新課程標準水平層級劃分在理論上是一致的,這種分析思維,對我們中小學寫作教學核心素養(yǎng)要點分解,教學過程中水平認定都有極大的啟發(fā)意義。
透過上面兩種類型的語篇研究視角,我們發(fā)現(xiàn),“線性”的語篇素養(yǎng)要點研究缺乏對具體人的關注,“平面”的語篇素養(yǎng)要點研究關注到了人,但是,還沒有關注到人的情感。根據我國新課程“三維目標”理論,此前的研究焦點仍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維度上。當前我們學習落實新課程“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還要關注到更高的三維目標的凝聚點——品格。品格的要求是國家“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主要指信念、情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興趣等。
在中外寫作教學研究領域,較早關注到情感領域的是美國的威爾金森。早在1980年,威爾金森就研究目光關注到寫作認知涉及的不同領域維度,提出4個維度12個要點:(1)認知領域:例證——具體——抽象;(2)情感領域:自我——他人——現(xiàn)實——想象;(3)道德領域:自治——他治;(4)風格領域:結構——銜接——讀者意識。?從他所提出的領域與要素看,顯得寬泛,缺乏實際操作意義。但是,威爾金森關注到了一個研究發(fā)展的方向,就是不能局限在“線性”與“平面”上,而應該將研究的視角擴展到“立體”,有必要增加一個至關重要的關注點:情感指標。
綜合中外語篇寫作教學要點研究,我們認為,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語篇寫作教學的要點可以確立為三維15個要點立體結構體系:一維是能力維度,包括“中心”“材料”“結構”“表達方式”“語言”五個要點;二維是情感維度,包括“興趣”“信心”“意志”“審美”“價值觀”五個要點;三維是階段維度,包括“語句”“段落”“篇章初級”“篇章中級”“篇章高級”五個要點。
能力維度是對千百年寫作經驗的傳承。“中心”“材料”“結構”“表達方式”“語言”五個要點既是前人實踐中反復檢驗過的要點,也經過了現(xiàn)代心理學實驗的檢驗。作為一篇完整的文章,構成的因素有許多,但是,這個五個是最為重要的“點”。具體到不同的寫作目的、背景,根據不同的讀者對象,自然要分出不同的文體樣式,但是,無論哪一種篇章文體樣式,都少不了這五個要點。因此,中小學寫作教學仍然要緊緊圍繞著這五個要點教學。
情感維度對寫作者的重視。多年來我們的寫作教學中,往往過于重視靜態(tài)的語篇,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的真正主體。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語篇教學必須將學生在寫作學習過程中的情感作為一個重要的維度。“興趣”“信心”“意志”“審美”“價值觀”五個情感要點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邏輯延展。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有興趣;在保護了兒童的寫作興趣的基礎上,要培養(yǎng)信心,要讓兒童每次寫作都有看得見的進步。有了興趣和信心,才容易在困難的時候培養(yǎng)意志力。不同時候根據不同需要的寫作并不都是容易的事情,遇到收集材料的困難、邏輯分析的困難、修改的困難都需要意志力。兒童成長過程中,早期自身的意志力還沒有穩(wěn)定,很容易放棄或投機取巧,這時候就特別需要教師的關注、引導、幫助。審美和價值觀是情感維度上的上層,含有比較多的理性成分。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通過寫作提升其審美能力和人生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階段維度是對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生命的尊重。“語句”“段落”“篇章初級”“篇章中級”“篇章高級”五個要點大約分別對應“小學低段”“小學中段”“小學高段”“初中”“高中”。對兒童生命的尊重,不僅指對基礎薄弱的兒童的尊重,也指對有語言天賦、基礎條件好的兒童的尊重。從兒童發(fā)展的視角看,當前我國中小學寫作教學在兩個方面嚴重缺乏對兒童的尊重:一是提前教學、過早教學、要求過高;二是學段封閉。前者忽視了大量基礎一般乃至薄弱的兒童,讓其過早對寫作失去信心和興趣;后者則遏制了優(yōu)秀兒童的發(fā)展路徑。按照“語句”“段落”“篇章初級”“篇章中級”“篇章高級”五級教學,不僅可以保證所有兒童在其所在年段達到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構建了1-12年級的直線發(fā)展通道,讓某些基礎優(yōu)秀的兒童在較低階段能看到較高階段的要求,明確自己達到了較高階段的狀態(tài),有目標向更高階段發(fā)展。
語篇視角的三維立體寫作體系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三個維度相互關聯(lián),邏輯遞進,不可割裂。在小學低中學段語句段落習作期間,語篇部分能力點是暫時不安排的,情感部分能力點也是暫時不考慮的。進入篇章寫作狀態(tài),三維立體的合力才正式開始,在篇章“初級”“中級”“高級”的不同階段,語篇能力點的要求一定要保持邏輯遞進,情感能力點的要求也應該逐層滲透。
————————
①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學語文教學》,2016年第3期。
②③④⑥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202-203頁。
⑤章熊:《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77頁。
⑦朱作仁:《語文教育心理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9-385頁。
⑧朱作仁,祝新華:《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91頁。
⑨戴健林,朱曉斌:《寫作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90頁。
⑩朱曉斌:《寫作教學心理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206頁。
?祝新華:《作文測評理論與實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245-268頁。
?章熊:《寫作能力的衡量 (上)—大規(guī)??荚囎魑脑u分研究系列之四》,《中學語文教學》,1994年9月版第5頁。
?章熊:《中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定位》,《課程·教材·教法》,2000年5月版第33頁。
?徐中玉:《新編大學寫作》,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19-56頁。
??田瀾,張大均:《小學生作文困難診斷及構思策略的教學干預》,科學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63頁,第8頁。
?榮維東:《香港寫作課程與教學新進展述評》,《語文建設》,2014年10月版第76-77頁。
??劉淼:《作文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94-198頁。
?祝新華:《語文能力結構研究》,《教育研究》,1995年11月版第54—60頁。
?朱曉斌:《寫作教學心理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209頁。
??劉淼:《作文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94-198頁。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常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