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超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2+26”城市11月PM2.5濃度同比下降37%,改善程度前所未有,“煤改氣”“煤改電”的貢獻功不可沒。
說到煤改氣,聊城市振興街道王橋村村民表示,今年冬天過得舒心,自從改成了天然氣,做飯、取暖都方便多了,而且屋里也干凈多了,這個冬天再也不用受煤爐子的煙熏火燎了。
往年一到9、10月份,村里家家戶戶院門口存放著大大小小的煤堆,整個冬季,村里小路上、各家院子里都撒滿了煤渣。 今年9月份開始,振興街道王橋村、紅廟村開始實施“煤改氣”工作,到11月份,村民們用上了天然氣。
據權威媒體公開報道,今年1—10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其中,城市燃氣增長10.1%,工業(yè)增長22.7%,發(fā)電增長27.5%,化工增長18.2%。
由此看出,今年天然氣需求量增加是全方位的,工業(yè)、發(fā)電、化工和民用全面增加,而今年強勁的經濟勢頭下工業(yè)用氣和天然氣發(fā)電量的增加比預期迅速。同時加上四季度進入采暖季,此時用氣量有所增加,一時局部地區(qū)天然氣有所短缺,影響了個別地區(qū)群眾的暫時取暖,但是隨著多個部委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努力,很多地方的群眾取暖等問題得到大幅緩解。
其實,“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的使用,不僅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的重要舉措,更是民生權益的彰顯。
轉變觀念不僅僅是農民的事情,同樣還有更多的人需要轉變觀念,不要總以為燒柴火、燒煤炭取暖做飯是農民天經地義的事情,好像農民用清潔能源取暖就是一種“奢侈”。在面對環(huán)境保護部巡查人員時,農民說出了心聲:用天然氣真好,干凈方便。
作為國家的公民,農村居民同樣有權利享受清潔生活。如果城市居民享受天然氣供暖是有補貼的,那么各級政府也應該為“煤改氣”“煤改電”的農民提供一定補貼,讓他們用得上、用得起清潔能源。
當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美好生活從哪里開始?首先要從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和喝上干凈的水開始。
正值寒冬,推進清潔能源取暖工程地區(qū)的群眾取暖情況怎么樣?環(huán)境保護部從直屬單位抽調人員組成839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2+26”城市冬季供暖保障工作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全面了解冬季供暖工作進展,準確掌握居民用氣、用電保障情況。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確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p>
持續(xù)的藍天來之不易,行百里者半九十,因此,好事就要做好,“煤改氣”“煤改電”等使用清潔能源工程必須堅持下去,堅定不移地繼續(xù)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使用工程,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