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凱勒(Keller)所發(fā)展的ARCS動機模型(將動機的激發(fā)劃分為四個主要項目: 注意(Attention )、相關(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滿意(Satisfaction),簡稱為 ARCS)為理論框架,提出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實現(xiàn)自主學習為中心的平面美術設計教學模式。該模型給予教師的啟示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fā)和維持作為中心,并將其貫穿于教學的開始階段、展開階段和結束階段。
[關 鍵 詞] ARCS動機模型;平面設計;學習動機;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1-0010-01
一、ARCS動機模型在平面美術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
平面美術設計的定義泛指具有藝術性和專業(yè)性,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xiàn)的方式。筆者所在中職院校該課程的主要學習對象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往往興趣寥寥,常常都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他們只負責完成作品,但從不在意作品的質量。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常常感到很挫敗又很無奈,如何改變學生這種狀態(tài),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的困惑成了教師教學過程中最大的問題。而ARCS動機模型就是通過運用注意、相關、信心和滿意四種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此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嘗試運用ARCS動機模型對平面美術設計課程進行構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平面美術設計引入ARCS的步驟
根據(jù)ARCS動機設計理論,結合學校學生的特點,在平面美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可以構建用精心設計的實例或者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導入,以引起他們對學習目標的注意和興趣;然后將課堂交給學生自己主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其出色地完成作品,從而維持學生的注意;最后通過多元評價,讓其體驗到學習后的成就感,從而產生信心并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到滿意。
(一)精心地設計導入,吸引學生注意
注意即ARCS動機中的A策略,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學設計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喚起學習者的好奇心,使他們有意或無意地將注意力指向學習活動。平面美術設計課程的成功導入可以通過案例的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等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平面美術設計課程多適于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往往通過完成一個實例來習得相應的技能,所以教師要精心準備好每一個教學實例進行導入。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驗所得,案例選擇好壞的關鍵有兩點:首先所選案例要新穎有創(chuàng)意,新鮮的事物總能很快吸引人的眼球,勾起人的求知欲望;再者就是實例所內含的技能要盡量簡單、明確。正如著名教育學家維果斯基所提出的“支架”原理,知識技能要讓生摸得到、夠得著,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動機。
根據(jù)ARCS動機中的相關性策略(R),結合中職產—學結合的教學特色,筆者通過真實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覺學習與自身息息相關,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
(二)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信
凱勒提出的ARCS動機模型指出動機不但要在教學的開始階段進行激發(fā),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學結束后繼續(xù)維持。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多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進而有效地維持學生的注意力。緊跟時代的步伐,結合一些最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平面美術設計課程一般都是2個課時為一次課,教師可以作如下安排: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帶著問題進第二節(jié)課,教師解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有效的落實。然后提出本課的任務,教師依舊提供各種學習幫助文件給學生,如任務書、小助手等讓學生通過學習并依托這些文件的輔助有信心完成課堂任務,從而掌握新知習得技能,實現(xiàn)讓學生做學習真正主人的目標,從而有效維持學生的注意。
(三)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感到滿意
ARCS中的最后一個滿意策略(S)就是使學生對他們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成就感到滿意。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要給予公正的評價,讓他們對成績產生積極的體驗。
作為計算機老師,我們結合本專業(yè)的特點多采用網絡教學平臺來實現(xiàn)我們的評價。網絡評價系統(tǒng)就是專門用于上傳、展示和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分的平臺。這種評價改變了一直以來老師當主裁判,一人說了算的現(xiàn)狀,而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評價活動中,從而使成績評價公平公正,讓學生滿意,并使學習者對學習成績產生積極的期望。
三、結論與問題
(一)結論
筆者經過半學期嘗試運用ARCS動機理論構建平面美術設計課程的研究表現(xiàn)出如下三個好的現(xiàn)象:
1.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一進教室問的第一個問題不再是“老師今天開網嗎或者老師今天可以打游戲嗎”,而是“老師我們今天做什么,你可以把案例發(fā)下來讓我們做了嗎”,這種問題的變化意味著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實現(xiàn)了一次質的飛躍。
2.課堂上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互相競爭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勢。
3.作業(yè)的提交率由原來的80%多到了現(xiàn)在的100%,且提交上來的作業(yè)質量很高。
由以上三個好現(xiàn)象可見運用ARCS動機理論構建平面美術設計課程,對于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是有一定成效的。
(二)問題
本文只是筆者對基于ARCS動機理論的平面美術設計教學模式構建的一個初探,而并未詳細研究,也沒有實際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說明,尚需補充與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利.ARCS動機理論下的高中信息技術“任務”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7).
[2]陳俊翰,鄭燕林.ARCS模型視角下小學單詞教學游戲的設計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10).
[3]胡珊,丁勇,甘茂華.ARCS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師多媒體教學設備技能培訓的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