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浙江省自2014年實施中職課程改革以來,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強化選擇性,即以學生的充分發(fā)展為教育之本,尊重學生的成長意愿,在教師加強引導的同時,賦予學生更多選擇課程、選擇專業(yè)、選擇學制的權利。而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大特點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內涵可以通俗地概括為“想學”“會學”和“能學”。課程改革的其中一個關鍵是課程開發(fā),從課程開發(fā)和教師如何提高學生選擇能力角度,探討如何提高中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 鍵 詞] 課程改革;中職生;自主學習;課程開發(fā);選擇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1-0166-02
“自主學習”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狀態(tài),最大的特點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謂“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從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它的內涵可以通俗地概括為“想學”“會學”“能學”,具體指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的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主性”包括三個方面:學生學什么的自主;學生怎么學的自主;學生學習成果的自主。
在自選性課程改革的前提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為使學生達到“想學”“會學”“能學”的目的,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提高學生自主選擇的能力,包括專業(yè)和自由選擇課程。為符合中職課程改革需要,作為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課程,強化課程開發(fā),同時,必須加強教師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課程自主選擇能力。
一、課程開發(fā)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
首先,中職課程的開發(fā)要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進行課程開發(fā)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為了課程開發(fā)而開發(fā)。有些教師在編寫校本課程的時候,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中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想學,但看到內容就會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反應,達不到課程開發(fā)的目的。眾所周知,大多中職學生學習能力欠缺,學習缺乏積極性,成績不理想。所以課程開發(fā)必須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真正能做到“想學”“會學”“能學”。
其次,開發(fā)的課程盡可能符合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課程開發(fā)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起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什么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學習興趣。有的學生有些課程成績特別好,但有些學習課程成績卻特別的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說明了這一點。在進行課程開發(fā)時,有些教師把許多學生望而生畏的英語課改為“趣味英語”,吸引了不少害怕學習英語的學生選擇這門課程。有些學校把課程開發(fā)與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結合起來,與今后的就業(yè)聯(lián)系起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學習這些課程的興趣。
最后,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要圍繞學生學習的任務和目標,課程學習的內容,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要符合學生成長的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動力。
二、教學方式、考核手段要有創(chuàng)新
選擇性課程的教學、考核手段必須多樣化,其目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和實際需要??己藦娬{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職業(yè)技能的考核,降低理論方面的要求。教學必須打破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努力實行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三、課程開發(fā)設置要分門別類,使學生在選擇課程時更有目的性
為了便于學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習課程的目的和與自身成長的關系,在開設選修課時,要進行分門別類,可以將選修課分成素養(yǎng)提高類、體能提高類、技能提升類等,使學生在選擇課程時有的放矢。
四、強化校本教材建設
校本教材的編寫在中等職業(yè)教育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現(xiàn)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教材的編寫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一方面,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可以更加適合中等教育的教學,符合中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增加了自選課程的數(shù)量,從而提高了學生自由選擇的余地,適應中職課程改革的需要。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必須與中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結合,達到課程教學的要求。
五、選擇課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了解專業(yè)相關知識和中職課程改革方案
在新生進校時,學校首先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專業(yè)認知教育。學??梢愿鶕?jù)專業(yè)的不同,組織專家給新生進行講座或參觀相關企業(yè),使他們明確所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等重要內容。其次,在選擇課程前,學校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本校的課程設置方案或選課指導手冊,使學生熟悉課程方案及設計理念。通過選擇課程前的指導和學習,使學生能準確把握自身發(fā)展的意向,并能根據(jù)自己的主客觀條件,選出適合自己個性發(fā)展的課程。
六、教師在進行選課指導時應該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由于學生選課科學與否不僅關系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學校教育教學秩序和教育教學效益,作為教師來說就有為學生選課提供指導有責任和義務,對于學生的選課,教師的指導必須慎重并且要綜合考慮。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不能包辦或代替。在選課過程中,學生擁有最終的決定權,教師主要角色是“導”,而不是“決定”,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七、發(fā)揮教師在學生選擇課程中的引導作用
1.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學校課程開設的情況、師資力量以及學校的一些基本制度及校園文化等。同時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業(yè)和生活。
2.幫助學生制訂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和個人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優(yōu)化學生知識結構,培養(yǎng)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教師對學生進行選課指導時一定要負起責任。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負責,那么學生在選課時可能會走彎路,并且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也許會付出更多的努力。
4.教師指導中必須考慮的一些因素。首先,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即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生的特長與潛能及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其次,是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知識結構、成長記錄及成長的家庭影響等。再次,就是要考慮學生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和社會背景,尤其是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狀況和趨勢。最后,就是要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包括學校的硬件、師資力量等。
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校面臨的永恒課題。在當今中職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學校在搞好課程改革、強化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這個理念,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程的時候,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這樣才能真正收到課程改革的目的,真正使學生做到“想學”“會學”和“能學”。
參考文獻:
[1]林桂梅,張金升.在新課改下教師如何給予學生適當?shù)倪x課指導[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8):222.
[2]朱躍東.探究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開發(fā)與實踐[J].新課程·中學,2013(11):28-29.
[3]譚啟榮,趙立華.普通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調查報告[J].教育(文摘版),2015(8):31-32.
[4]熊建平.高職示范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