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計算機維修課程是一門專業(yè)技能學科,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學習,才能在現(xiàn)今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計算機維修教學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水平,還要提高學生的動手技能,而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維修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關 鍵 詞] 計算機;維修;技能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1-0134-0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計算機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yè),社會上很需要熟悉計算機操作而且懂維修的技術人才。在計算機的教學中,要同社會需求相適應,就要加強學生動手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維修技能,使學生今后在就業(yè)上具有競爭能力。
一、加強動手技能的訓練
人們在完成某任務中,以完善、合理、熟練的方式順利地完成實際動作,這就是動手技能。在維修計算機教學中,動手技能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面對一臺計算機出現(xiàn)的故障,如果只是掌握一些基本的維修理論知識,但動手技能很差,是不能順利地排除計算機故障的。在實際操作中,計算機所出現(xiàn)的故障是十分復雜的,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都有可能出現(xiàn)故障。因此,在維修中正確掌握計算機的原理和培養(yǎng)技能就顯得十分重要。目前一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低,往往掌握了維修基礎理論,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能運用,這就影響了我們的教學目標。任何發(fā)展的事物都有階段性,同樣,維修計算機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動手技能,動手技能訓練的階段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掌握基礎知識
知識是人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結果,可以反映客觀事物的屬性和聯(lián)系。人們的認知來源于直接經(jīng)驗,但不能依賴直接經(jīng)驗,其實很多的知識都來源于間接經(jīng)驗。課本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間接經(jīng)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通過各種經(jīng)驗概括和總結得出來的。因此,在實踐中假如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作指導,是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的。計算機維修的知識帶有很強的實用性。如,在講計算機維修方法時,要求學生要按照這樣的原則:“心明手動,先外后內(nèi),先軟件后硬件,先電源后機內(nèi)?!泵恳粋€步驟都十分清楚,(1)心明手動是前提,修理前必須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能亂動手。(2)先外后內(nèi),也就是說,動手排除故障前,首先要分析問題,如,電腦外部設備是否有問題,不能夠還沒有看清楚外部就動手修電腦內(nèi)部。(3)先軟件后硬件,針對電腦而言,只有排除了軟件的故障以后,才能夠去查找硬件的故障。(4)先電源后機內(nèi),這是關鍵,電源是重中之重,只有排除了電源故障,才有可能去分析電腦的其他問題,如,電腦供電部分某個電壓有問題,誤認為電腦內(nèi)部有問題,就可能造成人為故障。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在課堂上講,而是應讓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因此,可采用以下的辦法使學生掌握電腦維修的知識:(1)全班分幾個小組。(2)每小組分用一臺壞計算機,按照以上的四個原則來分析。(3)找出故障,寫在紙上。(4)教師講評。經(jīng)過這四個步驟的教學,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維修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了。
(二)技巧訓練階段
在掌握基礎知識后就可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熟悉維修方法,但是計算機維修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有一定的技巧性。例如,檢修一臺故障設備時,確認模擬電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是:(1)詢問法;(2)調(diào)節(jié)法;(3)直觀檢查法;(4)萬用表檢測法;(5)儀器檢測法;(6)其他一些實用檢測方法。理論與實際的差別就是解決問題時的操作性。例如上述第四種方法,用萬用表對電路進行測試,特別是電路測試要有一定的技巧。經(jīng)過第一階段的練習,可進入第二階段的訓練。首先,讓學生把懷疑的零件拆出來用萬用表測量一下,記住零件的數(shù)據(jù),然后把原來的零件焊回去,再用萬用表對這零件測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與第一次測的數(shù)據(jù)比較一下,這樣以后測電路中的零件,就可以不用拆出來,也可以用電路測試估計零件的好壞。經(jīng)過以上階段,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電路測試零件的技巧。讓學生動手實踐是最重要的,因為任何一個計算機維修人員,對很多技術性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
(三)靈活運用階段
由于課本中提及的維修技術有限,而在實際工作中計算機出現(xiàn)的故障又十分復雜,因此,在掌握基礎知識及技巧訓練階段,就要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去靈活處理計算機的故障。例如,計算機有很多原因會引起不能啟動的故障,但怎樣才能迅速找出引起故障的原因呢?課文中沒有詳述。這就要求學生多實踐,同時教師在實踐中多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漸積累維修經(jīng)驗,提高維修技能。平時,在實踐中可先讓學生動手維修,在維修過程中,學生必須調(diào)動他們所學的知識,在此過程中,經(jīng)過大腦的回憶、判斷、分析、綜合等階段,使所學知識更加牢固。經(jīng)常性地對學生進行這種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和勤操作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對知識就會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但是,在實際中不是任何問題學生都能自己解決。這時,可通過參看課本、同學的操作和教師的指導進一步熟悉操作技能,以便能對故障的排除做到心中有數(shù)。
二、加強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技能的訓練
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心理活動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進行,這就是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及方法是綜合分析問題的本質(zhì)和特征。而維修計算機教學中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技能訓練,就要側重于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技能的訓練。
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可在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和實操過程中進行。在講授基礎理論時,不能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而應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在講述“如何迅速判別計算機是軟件或者是硬件故障”課題時,可讓學生先閱讀課文,思考一下,然后教師講判別的方法。這樣就促使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在實操中為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打下基礎。
其次,要注意學生聯(lián)想思維的培養(yǎng)。單一的聯(lián)想會造成思考途徑狹窄、呆板。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把個別的事例或特殊的事例概括成一般原則和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對故障要多加以分析。例如,在講“建立修理思維”這章節(jié)時,要具體講清修理思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方法:(1)思考問題應與設計者求同,與故障發(fā)生規(guī)律求同。(2)要善于了解被修設備的功能和基本原理。(3)要善于設計檢修方案。(4)會設計驗證自己判斷的方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最后導出從事維修計算機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要學會按照故障發(fā)生規(guī)律和修理規(guī)律去思考問題。在講解方法的過程中,把一臺計算機拆開一邊講解一邊示范,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處理計算機故障的方法去維修計算機。但是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這種思維方法的過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十分重要的,這樣能克服學生的盲目性。
最后,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實際維修中,除了正確的判斷思維外,觀察能力同樣重要,因為有了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有正確的判斷和處理方法。例如,講到“直觀檢查法”時,其實很多故障都留有表面痕跡,通過直觀檢查,就可找到故障部位。為了使學生好記、好理解,我把常用的直觀檢查法概括為6個字:看、聞、聽、摸、撥、震。然后再拿一臺已損壞的計算機給學生演示,通過這樣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不少。
總的來說,教學中的動手技能與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動手技能是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是動手技能的保障。因此,要提高學生計算機的維修技能,就要注意動手技能與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增強學生的就業(yè)技能,提升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金華,雷倩,張瑩.加強有效學習與促進知識理解[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18).
[2]張志佳,宋繼紅,張純明.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就業(yè)競爭力[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12).
[3]鮑慶會.如何提高維修電工技能[J].民營科技,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