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寧縣沙田新一中
【摘 要】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的發(fā)展,教育是國家發(fā)展主導力量,因此,作為教育主要機構組成之一高中學校,為了覆發(fā)揮自身教育職能,培養(yǎng)滿足當下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其在教育環(huán)節(jié),開始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具有較好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藝術教學目標,實現(xiàn)自身在教育產(chǎn)業(yè)的價值。本文主要就高中音樂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 微課教學模式 運用 分析和研究
音樂教學和其它教學學科不同,相對來說其比專業(yè)教學知識和理論性教學模式不同,其教學形式較為靈活,具有開放性教學特點。為了保證高中音樂有序開展,教師開始利用微課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滿足當下教育教學需求,利于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目標,保證音樂教學效果,實現(xiàn)興趣教學目標。
一、樹立合理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師在音樂教學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不高,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無法注意力集中,教師看到學生活躍度不高,則自身教學情緒受到影響,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利用微課教學改變了這一教學弊端,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了保證微課教學有序開展,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樹立一個科學化和合理化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學習學習能力和藝術展現(xiàn)能力,保證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保證學生可以學到滿足自身發(fā)展的知識,提高自身醫(yī)音樂表演能力和展現(xiàn)能力。其次,教師也要注意在微課教學時,增加和學生交流,利用眼神和學生進行交流,利用肢體語言和學生交流,降低學生教師之間的隔閡,利于在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班級學習氛圍,學生在和教師距離拉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敢于和教師交流和溝通,學生可以及時掌握學習重點和難點知識,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對《獨特的民族》這一音樂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前期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樹立一個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學習目標,如:情感教學目標:學生要增加對不同民族特色和知識了解,知道我國民族數(shù)量等等。其次,教師也要為學生樹立一個知識學習目標,如:歌曲展現(xiàn)形式。歌曲表達技巧。節(jié)奏和節(jié)拍特點等等。教師在為學生建立教學和學習目標后,則可以利用微課進行實際教學。對于《獨特的民族》這一音樂課教學來說,教師在實際教學前期,可以為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一個具有民族歌曲特色視頻,在視頻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民族藝術魅力,增加對音樂學習興趣。其次,教師也可以把當下火熱的最炫民族風這一歌曲為學生進行展示,在展示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入《獨特的民族》這一音樂,對學生進行教學,并結合微課資源和學生進行交流,問學生發(fā)現(xiàn)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所在,引導學生結合微課資源時說出自身對民族音樂感受等等,了解名民族歌曲展現(xiàn)形式和風格,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
二、增加教學靈活性,包扎微課音樂教學有序開展
為了增加音樂教學靈活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樹立合理化的教學目標是教學基礎,教師也要注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結合微課這一手段進行教學,為微課音樂教學保駕護航。首先,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小組討論和微課教學方法結合,增加學生學習欲望,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把本班級學生劃分為4-5組,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在6-8人,在微課教學完畢后,教師就可以結合音樂教學曲目,為學生選擇一個和教學內容相關問題,讓學生在內部討論和分析,學生在學習分析過程中,就會加深對藝術理解和感悟,形成自身思維運作方式。例如:教師在進行《絲竹相和》這一音樂知識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利用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結合小組討論教學進行,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對《絲竹相和》這一音樂知識教授學生,增加學生對《絲竹相和》這一音樂展現(xiàn)形式和氣質需要涉及樂器了解,在學生大致掌握音樂情感和知識后,教會可以把班級學生劃分為為4-5組,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在6-8人,為每個不同小組給出討論問題。如:教師可以為第一個小組設置這樣問題,讓學生討論《絲竹相和》這一音樂涉及到樂器種類,學生在小組內部討論時,增加可以增加對不同意樂器認知度,可以在課堂上和其它不同小組分享自己所在小組分析和討論成果,這樣一來在實際分享過程中,學生則就增加對知識的印象,可以良好掌握不同樂器名稱。其次,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教師演繹額《絲竹相和》這一音樂是哪個民族和地區(qū)音樂,《絲竹相和》這一音樂展現(xiàn)形式和藝術風格等等,為學生選擇不同話題,引導其在小組內部討論和分析。
三、建立批評體系,提高微課教學能力
教師在教學完畢后,為了增加對自身關注度,為了增加對學生了解,要及時對自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批評。教師對自身教學情況進行批評,利于教師發(fā)現(xiàn)自身教學行為和語言弊端,發(fā)現(xiàn)自身需要改進和完善環(huán)節(jié),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及時批評,可以增加對學生了解,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知識理解情況,為構建合理學習方案和目標,對學生進行音樂針對性教學,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學習潛力,陶冶學生去情操。但是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需要注意嗎,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變現(xiàn)和課堂發(fā)言度結合批評,保證批評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對于高中教學來說,高中教師為了提高音樂教學能力,培養(yǎng)學習自主學習習慣,其開始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滿足當下新課改教學要求,為了保證微課這一教學手段在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首先要樹立合理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教學靈活性,建立批評體系,對自身教學情況進行批評,對學生進行批評。利于發(fā)展自身教學弊端,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難點,進行針對性教學。
參考文獻
[1]姜雲(yún).高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5,(07):195.
[2]郭雪艷.淺談高中音樂教學模式的多樣性[J].學周刊,2013,(22):194.
[3]何流.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究[J].黃河之聲,2013,(09):66-67.
[4]張立云.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探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4):187.
[5]黃霞.探討新課標下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模式[J].藝術教育,2011,(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