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qū)遼化小學
閱讀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會使人受益一生。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關鍵在于培養(yǎng)閱讀興趣,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好習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這不僅能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質,更是為進行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石。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才會減輕疲勞感,當成一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樂趣,才能事半功倍。
1.推薦適合的、喜歡的讀物
第一,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推薦讀物。低年級的學生喜歡形象的、活潑的內容,可推薦童話、寓言、卡通、動漫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年級的學生喜歡情節(jié)曲折、生動的故事,可推薦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高年級的學生喜歡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內容,可推薦他們讀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讀物,如《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世界名著。
第二,根據(jù)教學需要推薦讀物。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助于理解課文和語言文字的積累。如學習《草船借箭》,可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學習《晏子使楚》,可以推薦《晏子春秋》等。
2.閱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學生讀書后,總有一種想表達的沖動,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比一比最后再演一演。根據(jù)小學生喜歡“涂鴉”的特點,可要求學生畫出所讀的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書中人物的思想特點;講故事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可以帶領學生開“故事會”,給學生提供講說的機會,為了激勵學生,每次還應評出“故事大王”;有了一定的朗讀積累后,再進行橫向的縱向的比較,文章內容的比較,量的比較還有看誰朗讀水平的比較,讓學生把所讀改編成課本劇、童話劇等,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二、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薄罢莆樟苏_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焙迫鐭熀5恼n外資料文獻,教師是永遠也講不完的,只有教給學生恰當?shù)膶W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能力、自學能力,讓他們借助一定的工具書,自己去探索、辨析、歷練才能受益。指導閱讀的方法和途徑很多:
1.教給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閱讀是教學中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悟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徑。閱讀方式有多種,根據(jù)實際需要和教學目標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把讀的方式從表現(xiàn)形式上分為兩類:朗讀和默讀。
朗讀是眼、耳、口、目等多種感官以及大腦同時參與的一種較為復雜的認識活動,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感情、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加強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感情朗讀。默讀是大腦對文字的反映,只運用眼睛和大腦兩個器官,從而理解文字的意義。默讀時,可以邊讀邊思考,邊勾畫。
只要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學會了閱讀,就會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
2.認真上好講讀課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語文閱讀課成為名副其實的讀書課,應該指導學生好好地去讀,美美地去讀,從讀中理解,從讀中品味,從讀中欣賞。
第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課文的結構,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認識決定了在部分理解過程中的思維方向、思維方式和思維的準確度。方法: a.閱讀課文的提示、注釋。b.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c.邊讀邊勾、畫、圈、點。
第二,閱讀理解,部分深究。這是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各個方面,也就是指導學生對課文深入研究進去,需要理解性閱讀。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營養(yǎng)。首先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然后再引導學生如何迅速捕捉文中關鍵的詞、句、段,研究關鍵詞語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匠心獨運;最后理解文章各層次間的關系,用心揣摸作者在謀篇布局方面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這能有效提高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能力。
第三,評價閱讀,整體回顧。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課文內容、形式等方面進行評價、欣賞,肯定和吸收正確的、美的東西,批判和剔除錯誤的、丑的東西。訓練學生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評價作者的寫作目的及蘊藏于語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的欣賞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情感得以升華。
三、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課外閱讀能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也可以鍛煉寫作能力,積累豐富的百科知識,這對語文的學習,知識的積累大有好處,還能鍛煉閱讀能力。杜甫也曾倡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作為教師,不能不由此而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最重要的是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自由、無拘束、無負擔的心理狀態(tài)下進行的,所以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盎然、如癡如醉,充分享受著閱讀的自由、閱讀的快樂。指導學生選擇書籍,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書。還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培根說:“筆記不但可以加強記憶,而且使人精明”。因此,作讀書筆記不僅能提高閱讀書、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養(yǎng)成讀書時摘抄好詞佳句、記錄讀書心得的習慣,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語文閱讀強調的是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寫好讀書心得,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極其寫法等的點評,或寫讀后的感想體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消化所學的知識,給每一個學生提供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好機會,更能從中領悟到讀書的樂趣。使自己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只有通過教師指導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