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普外門診換藥的臨床護理方法及體會。方法 選擇 2015年 9月~12月,在我院門診換藥的500例患者進行綜合分析。結果 500例普外門診換藥患者,明顯縮短更換敷料的次數和時間,并有效的促進了傷口愈合。結論 采取正確的臨床護理操作,是促進患者傷口愈合的關鍵。
關鍵詞:門診換藥;臨床護理;預防措施。
門診中換藥也是外科工作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做為外科護理工作中基本操作之一。對于掌握換藥的正確方法、適當的換藥間隔時間都是保障患者傷口愈合、提高外科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門診患者傷口換藥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為患者進行處置、將敷料更換這么簡單,最主要的是對患者傷口的情況進行觀察,當傷口出現(xiàn)分泌物、壞死組織時需要及時清理掉,確?;颊卟粫l(fā)其他感染,從而促進患者傷口的愈合。
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9月~12月我院門診進行換藥的500例患者,男298例,女202例,年齡5~75歲,平均年齡47.2歲;新鮮傷口245例,非感染傷口151例,感染性傷口104例。對患者的不同傷口采用不同的處置方法,讓患者的傷口在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愈合。
2 換藥目的
對不同類型的傷口采用適當的處理方式對其處理,主要為患者的口創(chuàng)面形成一個相對無菌的環(huán)境,防止再次受到感染或者創(chuàng)傷;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創(chuàng)面適時適度換藥可以將患者傷口出現(xiàn)的分泌物等異物清除干凈,防止影響傷口的愈合,以及預防創(chuàng)面感染嚴重,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使傷口可以早日愈合。
3 換藥原則
換藥原則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②先后原則,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患者前,需要將雙手通過流水清洗干凈,防止出現(xiàn)交叉感染。有多位患者需要換藥時,護理人員應先更換清潔的傷口,然后更換污染的傷口;有縫合的傷口應先進行更換,然后在進行開放傷口的換藥。③為患者換藥時,護理人員應操作認真細致,動作輕柔,避免對患者傷口出現(xiàn)較大的刺激。④患者傷口部位、程度不同,采用的換藥方法也不同,應根據實際狀況做出判斷。例如膿液多者應以引流通暢為主,對于出現(xiàn)滲液多者應覆蓋敷料多些,當敷料被浸濕,護理人員應立即更換,同時固定好。⑤患者換藥后,護理人員應隨著患者的傷口的改變而調整換藥方案,及時對變化的病情進行處理。
4 換藥方法
不同傷口采取不同的處置方法,具體分析如下。
4.1無菌手術縫合后的傷口處置 對于無菌手術縫合的患者的傷口應在手術后第2d進行換藥,將覆蓋的敷料打開時應先檢查患者傷口,傷口呈現(xiàn)干燥、無滲出、有輕微的紅腫,按壓有痛感說明患者傷口愈合正常;如果患者的傷口有滲液,并且皮膚與紗布發(fā)生粘連,護理人員應使用生理鹽水慢慢浸濕后,促使紗布與皮膚分開,注意此種情況不能用力揭開?;颊叩膫谙緯r應由中心部位向外周擴散,傷口邊緣外3 cm左右即可,線使用酒精紗布覆蓋,然后再使用無菌紗布進行最后的覆蓋并固定?;颊邞扛? d更換1次,患者拆線后,如有橡皮條引流,適當增加敷料[1]。
4.2傷口清潔和肉芽組織的傷口處置 對于出現(xiàn)此類傷口的患者,傷口呈現(xiàn)肉芽組織健康的應每隔3 d換藥1次,不需要太頻繁的換藥。護理人員換藥時,用主要觀察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對傷口周圍進行消毒,以防引起傷口化膿。一般采取百多邦軟膏覆蓋即可。對于肉芽組織出現(xiàn)水腫的患者則需要每隔1 d換藥1次,情況非常嚴重的則需要每天換藥,方法同上,以控制感染為目的,使肉芽組織可以健康生長。如果患者肉芽組織沒有出現(xiàn)水腫情況,每隔1 d換藥1次,可使用生理鹽水濕敷。如果外口小者,可先用雙氧水沖洗。
4.3小面積燒傷傷口的處置 無水皰患者先用75%的酒精持續(xù)濕敷30~60 min。等待患者燒灼樣疼痛減輕或消失后,用75%酒精濕敷并包扎,也可暴露。
4.4其他感染傷口處置 患者屬于擦傷時需要將創(chuàng)面清洗干凈,雙氧水將傷口反復沖洗,淺皮層壞死的組織、膿液清除干凈,使用無菌的無菌凡士林紗布覆蓋并固定,如果擦傷部位發(fā)生在臉部,可用生理鹽水擦拭。對于甲溝炎并且進行了拔甲術的患者后應隔日換藥,換藥過程中應注意止血,敷料需要及時更換,創(chuàng)面出現(xiàn)分泌物時應及時清除,對患者指、趾末端檢查是否循環(huán)良好,甲床是否平整,凡士林紗布覆蓋,同時外用抗生素,最外層使用干燥無菌紗布包裹固定,隔2~3 d換藥,2 w后無需再用凡士林紗布,可讓其自行生長指甲[2]。
4.5縫線拆線傷口的處置 患者需要拆線時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頭頸面部為5 d拆線,下腹部、會陰部為5~7 d,胸部背部臀部為7~10 d,四肢為10~14 d。特殊人群,包括年齡較大的患者或者嬰兒,傷口長度較長、較深,患者傷口在關節(jié)處,患者有嚴重貧血或身體極度消瘦等,應對以上的此類患者注意拆線時間可適當延長,也可以采取間斷性拆線方式,應注意要等到患者傷口愈合后才可以進行拆線處理,防止患者傷口沒有愈合好[3]。
5 體會
門診外傷傷口的護理,不僅簡單的換藥、換輔料,護理人員更需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并且在門診護理操作技術規(guī)范的前提下,同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臨床經驗對傷患病情進行合理判斷,對癥治療,護理人員需要有高度責任感和同情心,在細節(jié)上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積極取得患者及陪侍人員的配合。通過對患者有針對性地換藥、輔助措施等護理治療,傷口可以迅速愈合;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病程拖延,甚至引起交叉感染、炎癥擴散等不良后果[4]。
參考文獻:
[1]冷莉萍,李新民,林勁秋.清刨縫合術后首次換藥時間的探討[J].南方護理學報,2000,7(6):17-18.
[2]武玉瑩.外科傷口換藥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學學刊,2008,17(12):174.
[3]費成林,于學潔.傷口換藥進展[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6,38(6):921-922.
[4]史仕兵.5000 多例患者外科換藥的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1(10):391.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