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對早產低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早產低體重兒9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護理組各45例,常規(guī)組行經口喂養(yǎng)、靜脈營養(yǎng)、喂養(yǎng)不耐受護理,護理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進行非營養(yǎng)性吸吮、微量泵間斷喂養(yǎng)、喂養(yǎng)后俯臥、腹部撫觸,比較兩組效果。結果 護理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治療能促進早產低體重兒的胃腸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經腸道喂養(yǎng)的耐受性,有效減少喂養(yǎng)不耐受的發(fā)生,加快其生長發(fā)育速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早產低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
臨床上將胎齡<37孕周,體重<2.5kg的新生兒稱為早產低體重兒。早產兒的腸胃功能發(fā)育尚不健全,而且吞咽、吸吮的協調功能較差,經口喂養(yǎng)困難,大多采用管飼喂養(yǎng)。如何加快早產兒的經口喂養(yǎng),減少管飼喂養(yǎng),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至關重要。我院近年來在不斷的臨床探索中,總結出腹部撫觸、微量泵間斷喂養(yǎng)、非營養(yǎng)性吸吮等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并將之貫穿于早產低體重兒的日常護理中,并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具體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新生兒科2014年收治的早產低體重兒共90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出生6h內;②出生時體重0.8~2kg,胎齡26~33w,③不經口喂養(yǎng),進行靜脈營養(yǎng)或間斷的胃管喂養(yǎng);④Apgar評分1min 5分均>7分[1]。排除標準: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先天性遺傳性疾病;②未進行呼吸系統的支持治療。根據護理方法將患兒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護理組各45例,兩組在患兒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guī)組 ①經口喂養(yǎng):患兒出生后從小量開始喂養(yǎng),根據患兒的吸吮能力和消化能力增加奶量,其他熱量由靜脈營養(yǎng)補給。②靜脈營養(yǎng):出生后第1d起靜脈輸注10%葡萄糖溶液、6%小兒氨基酸,第2d起加20%脂肪乳溶液。脂肪乳和氨基酸以0.5~1g/kg為起始劑量,每日遞增0.5~1g/kg。③喂養(yǎng)不耐受護理:喂養(yǎng)時如果殘留奶量少于上次喂養(yǎng)量的25%,則打回殘留液,再將奶補至正常給予量。若下次仍有余奶,超過奶量的50%則要暫時停止喂養(yǎng),如患兒有明顯腹脹,必要時進行清潔灌腸。
1.2.2護理組 本組在常規(guī)組喂養(yǎng)、靜脈營養(yǎng)等護理基礎上,進行非營養(yǎng)性吸吮、微量泵間斷喂養(yǎng)、喂養(yǎng)后俯臥位及腹部撫觸四種護理,并將此四種護理干預作為一個護理循環(huán)貫穿在早產兒住院治療的全程中。
1.2.2.1非營養(yǎng)性吸吮 將奶嘴煮沸消毒,每次喂養(yǎng)前將奶嘴置入患兒口中,讓患兒吸吮5~10min,此目的是促進胃腸道的生長發(fā)育和胃腸道的成熟[2]。
1.2.2.2微量泵間斷喂養(yǎng) 對于可以進食的早產兒,將需要喂養(yǎng)的奶量用微量泵經胃管勻速泵入,時間0.5~1h。
1.2.2.3喂養(yǎng)后俯臥位 每次喂養(yǎng)后將新生兒專用的臥墊抬高患兒頭部、肩部,俯臥1h。該臥墊是早產兒專用的供早產兒在暖箱內安全、舒適地俯臥或仰臥的專用臥墊,它由凹形小枕(用于固定頭部)和U型護圈組成。臥墊是絨布材料,U型護圈填充物是高彈力棉。使用時將臥墊放置在已經預熱的暖箱內,根據患兒的身長將凹形小枕和護墊放置在合適位置。早產兒仰臥時,小枕在床墊里側,俯臥時,小枕在床墊外面。適當調整早產兒體位,讓其安全、舒適地仰臥或俯臥在小枕上。
1.2.2.4腹部撫觸 患兒每次俯臥后,在下次喂養(yǎng)前撫觸腹部5min,方法為:用掌心輕柔撫觸,力道要柔和、適宜,以肚臍為中心從內到外順時針方向撫觸。用指腹輕柔地揉患兒左側腹部10次左右,時間以5min為宜。撫觸前用嬰兒專用潤膚油潤滑手掌,動作由輕柔開始,慢慢加重力道。撫觸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反應,如果患兒有哭鬧、膚色變化、肌張力增高、膚色變化時要暫停撫觸。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兒的體重恢復(體重>2kg)時間、鼻胃管留置時間、腸道營養(yǎng)達標時間,觀察和記錄患兒出現呼吸暫停、腹脹、嘔吐、胃殘留等不良現象及喂養(yǎng)不耐受事件。以表現出以下1項(含)以上癥狀為喂養(yǎng)不耐受:①多次喂養(yǎng)后嘔吐;②腹脹:喂養(yǎng)后24h內患兒腹圍增加1.5cm;③胃內有咖啡色樣物;④2次以上被禁食;⑤出生2w后喂奶量<10ml/(kg·次)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x±s)、%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果
組別間主要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
3 討論
早產兒的腸胃器官功能尚不健全,胃腸激素分泌不足,無法做出有效及協調的吞咽、吸吮動作,嚴重者還會出現胃排空緩慢、胃腸道平滑肌發(fā)育不健全、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現象,非常容易出現胃潴留、嘔吐、腹脹、呼吸暫停等喂養(yǎng)不耐受情況[3]。此外,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還會存在胃十二指腸反流和胃食道反流,從而影響到腸道的熱量攝取,影響早產兒的生長和發(fā)育[4]。
我院所實施的綜合護理干預,是在早產兒的臨床護理中進行非營養(yǎng)性吸吮、微量泵間斷喂養(yǎng)、喂養(yǎng)后俯臥、腹部撫觸四種干預方法,并將這4種方法作為一個完整的護理流程。本研究結果表明,四種護理方法疊加應用能夠顯著地提高早產低體重兒的喂養(yǎng)耐受性,比單一的靜脈營養(yǎng)、喂養(yǎng)不耐受干預效果更加顯著。綜合護理能夠更快縮短留置胃管時間,減少靜脈營養(yǎng)時間,實現早產兒的盡快經口喂養(yǎng),加速母乳喂養(yǎng),減少喂養(yǎng)不耐受時間,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在實際應用中,綜合護理干預方法操作簡單,流程合理,而且不增加護理工作量,對早產低體重兒無副作用,無創(chuàng)傷,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護理模式,值得臨床應用和重視。
參考文獻:
[1]張關英.綜合護理干預對早產低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1):77-79.
[2]陳凱瑤,胡愛蘭.早產低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護理方法的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4):280-282.
[3]鄭丹丹,吳曙粵,汪莉,等.護理流程重組對早產低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1,2(20):524-525.
[4]張環(huán).早產低體重兒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9):227.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