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40例12歲以下植入人工耳蝸的耳聾患兒進行術后1個月的助聽聽閾提高效果評估,初步探討入人工耳蝸后在術后1個月GJB2基因突變組與未發(fā)現(xiàn)突變組患兒助聽聽閾提高是否有差別。方法 患兒術前均完善相關聽力學檢查,在全麻下行人工耳蝸植入術,術后1個月開機后采用標準評估程序,對測試對象進行聽覺能力評估。結果 分別評估患者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GJB2基因突變組患兒在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提高分別為(44.00±5.10)dB、(45.00±4.18)dB、(43.00±3.74)dB和(47.00±3.39)dB;未發(fā)現(xiàn)突變患兒在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提高分別為(44.70± 2.19)dB、(45.45±2.36)dB、(49.24±2.07)dB和(50.76±2.08)dB。根據(jù)GJB2基因突變分組患者各頻率提高差距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根據(jù)患兒GJB2基因突變分組術后1個月各頻率提高無明顯差異。
關鍵詞:人工耳蝸植入;術后;助聽聽閾;評價
2006 年 12 月1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diào)查初步數(shù)據(jù),各類殘疾人中聽力殘疾 2780 萬人[1], 為五大類殘疾之首。 目前較為常見的致聾原因包括噪音性、年齡相關性、藥物性以及遺傳性耳聾等。其中遺傳性聾在聾病患者中占有相當?shù)谋戎豙2]。GJB2基因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NSHI相關,其定位于常染色體13q11-12,編碼縫隙聯(lián)接蛋白26(Cx26),是遺傳性感音神經(jīng)性聾最常見病因。中國26%~33%兒童語前聾為GJB2基因突變所引起,因此研究相關突變基因電子耳蝸植入術后康復情況有相當?shù)谋匾浴?/p>
本研究分析40例電子耳蝸植入術后 1個月助聽聽閾提高效果評估,初步探討入人工耳蝸后在術后1個月GJB2基因突變組與未發(fā)現(xiàn)突變組患兒助聽聽閾提高是否有差別,為GJB2基因突變導致耳聾患兒術后康復訓練、聽力師調(diào)節(jié)程序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新疆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一科就診的40例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患兒的病例資料,術前均診斷為極重度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其中≤3歲12例,﹥3歲28例,植入年齡為1歲3個月~6歲8個月,平均年齡為(4.28±2.4)歲。其中GJB2基因突變組患兒5例,未發(fā)現(xiàn)突變患兒33例子,大前天導水管綜合征2例(排除)。
1.2方法 術前均完善裸耳純音測聽,其中對于低齡及不能配合純音測聽法的患者,采用行為測試的方式進行評估。手術均采用面隱窩入路,植入耳蝸均為24導聯(lián)電極(澳大利亞Nucleus24導聯(lián)電子耳蝸)。開機后,40例患者均接受了純音助聽聽閾評估,對于低齡及不能配合純音測聽法的患兒,采用行為測試的方式進行評估[4]。評估采用聲場揚聲器方式。測試均在本底噪聲低于聲壓級30 dB的隔聲室內(nèi)進行。分別評估患者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
1.3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根據(jù)GJB2基因突變分組分別對各個頻率分別進行了比較,運用兩樣本t檢驗,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兒術前裸耳聽力及術后1個月助聽聽閾測試結果,以GJB2基因突變分組術后1個月助聽聽閾與術前裸耳聽力比較提高情況見表1。
GJB2基因突變患兒在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提高分別為(44.00±5.10)dB、(45.00±4.18)dB、(43.00±3.74)dB和(47.00±3.39)dB;未發(fā)現(xiàn)突變患兒在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提高分別為(44.70±2.19)dB、(45.45±2.36)dB、(49.24±2.07)dB和(50.76±2.08)dB。根據(jù)GJB2基因突變分組患者各頻率提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人工耳蝸已經(jīng)被證明是對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的有效康復手段。通過助聽聽閾測試,可以初步判斷人工耳蝸植入是否幫助患者建立了有效的聽覺功能及是否提供了足夠的聽敏度。助聽聽閾的測試還有助于聽力師調(diào)節(jié)程序,以使患者達到最佳聆聽效果[4]。對于耳聾患兒人工耳蝸植入后康復效果的評估,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5]。它涉及到兒童的多方面的因素。從整體上進行全面、均衡、客觀、有效的評估,遠非那么簡單,不是幾種測試方法就能做到的[6]。言語訓練對于康復有重大臨床意義。我們的目的不僅是讓患兒能聽到聲音,更重要的是能\"聽得懂\",所以術后康復訓練與手術同樣重要。
GJB2基因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NSHI相關,其定位于常染色體13q11-12,編碼縫隙聯(lián)接蛋白26(Cx26),是遺傳性感音神經(jīng)性聾最常見病因。在中國約有26%~33%兒童語前聾為GJB2基因相關突變所引起。其機制為Cx26蛋白和相鄰細胞間縫隙連接是以六聚體的形式形成穿膜通道,耳內(nèi)的這些縫隙連接蛋白通道有助于螺旋韌帶和耳蝸外側壁血管紋鉀離子濃度的流通、緩沖,有利于毛細胞動作電位的產(chǎn)生。由于GJB2相關基因的突變產(chǎn)生了無功能蛋白,影響縫隙連接蛋白的結構,引起鉀離子堆積和再循環(huán)的缺乏可能從而引起毛細胞的功能障礙和退化,從而引起感音神經(jīng)性聾。由于螺旋神經(jīng)節(jié)的殘余數(shù)量及聽神經(jīng)及其后的通路的完整性與人工耳蝸植入術后效果密切相關,因而從理論上說用人工耳蝸替代病變的耳蝸,術后言語恢復效果應該較好。但有些研究卻不盡相同,如Jan- eschik等通過對163例人工耳蝸植入患者長期隨訪(平均5.17年)發(fā)現(xiàn)GJB2基因突變患者術后效果明顯優(yōu)于其他類型的患者。而蔡超嬋等對40例GJB2基因突變及80例未檢出基因突變的人工耳蝸植入患者采用聲場助聽聽閾測試等療效的相關評估,隨訪約兩年后,結果顯示攜帶GJB2基因突變的患兒術后聲場助聽聽閾優(yōu)于對照組,但其余測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研究GJB2基因突變患兒在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提高分別為(44.00±5.10)dB、(45.00±4.18)dB、(43.00±3.74)dB和(47.00±3.39)dB;未發(fā)現(xiàn)突變患兒在0.5k、1.0k、2.0k、4.0k Hz的助聽聽閾提高分別為(44.70±2.19)dB、(45.45±2.36)dB、(49.24±2.07)dB和(50.76±2.08)dB。根據(jù)GJB2基因突變分組患者各頻率提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從理論上說GJB2患者人工耳蝸植入后效果應該較好,但對于這些不一致的結論,仍需要更嚴格的研究設計及大樣本的研究,才能獲得更科學的結論。隨著耳聾基因診斷技術的發(fā)展及相關基因研究的深入,耳聾基因檢測應用于人工耳蝸植入術后效果的預估分析的重要性將進一步體現(xiàn)出來。通過耳聾相關基因篩查,明確重度-極重度聾患兒的致聾原因,同時結合植入年齡、教育方式等可以初步預估術后效果。這不但為耳外科醫(yī)師、聽力師和患兒家長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同時也可為耳聾患者提供后代發(fā)病的風險評估和遺傳指導。
參考文獻:
[1]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diào)查辦公室,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diào)查主要數(shù)據(jù)手冊[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2]李琦,賈蓓,劉思平,,等. 耳聾基因芯片技術在耳聾病因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2(10).
[3]劉莎,韓德民. 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聽覺言語發(fā)展動態(tài)評估方法[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8, 32: 279-283.
[4]陳陽,高磊,邱建華.語前聾兒童人工耳蝸植入后的調(diào)機與聲場評估[J].中華耳科學雜志, 2007(1): 18-20.
[5]Mendel LL. Current considerations in pediatric speech audiometry[J].Int J Audiol,2008,47: 546-553.
[6]Mendel LL. Current considerations in pediatric speech audiometry[J].Int J Audiol,2008,47: 546-553.
[7]Nickel R,F(xiàn)orge A. Gap junctions and connexins in the inner ear:Their roles inhomeos- tasis and deafness[J].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16:452-457.
[8]Janeschik S,Teschendorf M,Bagus H,et al. Inf luence of etiologic factors on speech p- erception of cochlear-implanted children[J]. Cochlear Implants Int,2013,14:190-199.
[9]蔡超嬋,黃莎莎,高雪,等. GJB2相關非綜合征性感音神經(jīng)性聾人工耳蝸植入后的療效觀察[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972-974.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