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在冠心?。–HD)患者的心律失常診斷中分別運用常規(guī)心電圖與動態(tài)心電圖(DCG)的價值對比探究。方法 選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診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所選患者都使用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病癥展開診斷,當中,有39例劃分成研究組,施行DCG檢測,其余39例劃分成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心電圖檢測,比較兩組檢測結果及準確率情況。結果 經檢測后,研究組DCG檢測中,室早和房早成對、室早搏和房早二、三聯(lián)律等的陽性例數都多于對照組的常規(guī)心電圖結果,兩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但在房室傳導阻滯、房早早發(fā)、室早早發(fā)等檢測中的陽性例數,兩組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且兩組的陽性率情況并無顯著的差異(P>0.05)。結論 CHD的心律失常檢測中,DCG優(yōu)越于常規(guī)心電圖,前者更具靈敏性,全天候的心電監(jiān)測能夠為冠心病診治提供詳盡的動態(tài)病情數據。
關鍵詞:動態(tài)心電圖;常規(guī)心電圖;冠心??;心律失常;診斷
心律失常作為冠心病的典型病癥,其主要體現為患者心臟的搏動頻率失?;蛞?guī)律紊亂,部分患者心臟搏動的沖動傳導系統(tǒng)或起源部位出現病變[1-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診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將其分作對照、研究兩組,各39例,所選患者都使用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病癥展開診斷。當中,研究組: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在37~78歲,平均(55±10.17)歲。對照組: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在36~77歲,平均(54±11.24)歲。入院后,以上患者都經權威CHD疾病診治標準予以確診,包含37例心絞痛者,41例心肌梗死者;有31例并發(fā)糖尿病,28例并發(fā)高血壓,19例并發(fā)糖尿病、高血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患者安定情況下,予以常規(guī)心電圖檢測,護士取其平臥體位,讓患者盡量放松身心,采用常規(guī)型12導聯(lián)進行不間斷測記,心電描記速率是25 mm/s,以GCG基線的平穩(wěn)呈現為基準,保證成像明朗、清楚。缺血性ST-T異常的檢測標準是:T波比同導聯(lián)中R波1/10更低,且ST段波線降低幅度達0.05 mV。
1.2.2研究組 選擇DCG對本組患者予以心律檢測,此檢測方式可實現24 h持續(xù)檢測,將心律動態(tài)情況加以全程監(jiān)測。模擬出V1、V3、V5等導聯(lián)的描點成像,全天候記錄12通道的心律電圖情況。心電信息經分析、校正、回放等處理。診斷為陽性的具體標準:①在電位基線標準的條件下,查看ST段形狀(為下降形或水平形),下降幅度高于0.1 mV;②電位基線持續(xù)下降的時間超出1 mms;③心肌缺血的發(fā)作間隔時長超出1 mms,以J點往后80 ms為ST段的準確檢測圖像。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版統(tǒng)計軟件予以處理,采用 χ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表明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心電圖的檢查結果比較 經心電圖檢測后,兩組結果分析可知,研究組DCG檢測中室早和房早成對、室早搏和房早二、三聯(lián)律等的陽性例數都多于對照組常規(guī)心電圖的檢測結果,兩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但在房室傳導阻滯、房早早發(fā)、室早早發(fā)等檢測中的陽性例數,兩組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心電圖的陽性率情況比較 兩組檢測后,研究組診斷的陽性率是71.79%,而對照組診斷的陽性率是66.67%,兩組比較,陽性率情況并無顯著的差異(P>0.05)。
3 討論
心肌病、冠心病等心臟疾病中常常出現心律失常方面的病癥,一些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已經發(fā)展至冠狀動脈狹小的病情程度,然而當其靜臥休養(yǎng)時,卻仍舊可以保持較正常的體內血液流量,并不會出現突出的心肌缺血問題,如此情況下的常規(guī)心電圖沒有異樣,可視作正常[3]。但以DCG對患者的心律施行監(jiān)測,則能夠更為正確地測量心律狀況,醫(yī)生通過DCG查看到患者各個時段的心律電位圖像,方便及時調整相關藥物,降低病癥出現幾率[4]。臨床上對DCG的運用,既提升了心律失常診斷的正確率,也降低了猝死情況的出現率,特別是在冠心病的相關診斷中起到突出成效,DCG使該種疾病的臨床診斷更具可靠性,為醫(yī)護人員的各項治療及護理工作提供更好指標依據,同時有助于篩選呼吸性暫眠病癥、心律失常等方面的治療藥劑[5]。
本文顯示,研究組DCG檢測中,室早和房早成對、室早搏和房早二、三聯(lián)律等的陽性例數都多于對照組的常規(guī)心電圖結果,兩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但在房室傳導阻滯、房早早發(fā)、室早早發(fā)等檢測中的陽性例數,兩組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此外,兩組的陽性率情況并無顯著的差異(P>0.05)。由此說明,CHD相關癥狀的診斷中,DCG優(yōu)越于常規(guī)心電圖,特別是心律失常病癥的檢測更具靈敏性,全天候的心電監(jiān)測能夠為冠心病診治提供詳盡的動態(tài)病情數據。
參考文獻:
[1]張莉,余鳴.比索洛爾對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胸部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心律失常的影響[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4,20(5):305-306.
[2]韓麗華,王振濤,莫曉飛,等.心肌康方案對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心電圖及動態(tài)心電圖療效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5):289-291.
[3]買力旦木·艾克拜,阿米娜·馬木提.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縮與動態(tài)心電圖判定心肌缺血部位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485-3486.
[4]高國潔,陳建昌,孫照蓮.17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動態(tài)心電圖特征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4,54(34):24-25
[5]王學勝,張學平,陳慧.穩(wěn)心顆粒聯(lián)合美托洛爾治療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3,32(11):1159-1160.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