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在臨床中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意義。方法 選擇我院門診診斷的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將所選患者按診斷方式分為HbA1c組和FPG組(n=60),HbA1c組采用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進行診斷,F(xiàn)PG組采用空腹血糖(FPG)進行診斷,比較兩組診斷正確率及2年內發(fā)展為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結果 FPG組42例(70.0%)被確診為糖尿病前期患者,2年內18例(42.86%)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患者;HbA1c組中28例(46.67)患者確診為糖尿病前期患者,2年內5例(17.85%)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確診后轉變率FPG組高于HbA1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診斷糖尿病前期采用空腹血糖(FPG)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前者臨床價值更顯著,建議將兩種診斷方式聯(lián)用,臨床價值更大。
關鍵詞: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前期
糖尿?。―M)為無傳染性的代謝性疾病,因為人類機體中的胰島素分泌障礙或者是生物作用導致出現(xiàn)高血糖現(xiàn)象引起,該疾病表現(xiàn)為血糖異常升高,能對心臟、腎臟、血管以及眼睛等造成慢性損傷,臨床上表現(xiàn)以體重減輕、多飲、多食、多尿為主要特點[1]。隨著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導致糖尿病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可知,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在全球排名第一,目前我國的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已超過9000萬,有1.5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2],除此之外,糖尿病的致殘率也在不斷提高。糖尿病前期指的是患者血糖值比正常值高但比糖尿病血糖值低,如果治療及時可以阻止病情惡化,避免出現(xiàn)糖尿病癥狀,所以在糖尿病前期給予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意義重大[3]。本文由此出發(fā),選擇就診時間在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疑似糖尿病患者,均進行空腹血糖及血紅蛋白檢測,分析兩組指標對2年內進展為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的預測價值,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就診時間在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期間接就診的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排除:①患者存在智力障礙和溝通障礙;②不愿配合治療和本次研究;③存在嚴重肝、腎疾病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FPG組和HbA1c組,每組各60例。FPG組中包含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為(54.3±5.8)歲;HbA1c組中包含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為(54.9±5.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禁食一晚后,在第2 d 8點抽取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HbA1c組使用糖化血紅蛋白措施對患者進行檢驗,F(xiàn)PG組使用空腹血糖措施進行檢驗。
1.3診斷標準 空腹血糖(FPG)5.6~6.9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5.7~6.4%,滿足其中一個或滿足兩個。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兩組確診為糖尿病前期人數(shù)及2年內發(fā)展為糖尿病人數(shù)比較應用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檢驗后,F(xiàn)PG組確診為糖尿病前期人數(shù)及2年內發(fā)展為糖尿病病例均高于HbA1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常見于老年患者中,但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趨勢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改變。在眾多的糖尿病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2型糖尿病,其比例大約占所有患者的90%以上,其病理表現(xiàn)主要是胰島受體的敏感程度逐漸下降使得胰島素分泌不足,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容易出現(xiàn)慢性并發(fā)癥,甚至發(fā)生死亡。在糖尿病的前期,人體內的糖調節(jié)已經受到了損害,受損的指標主要是葡萄糖耐量逐漸降低同時空腹血糖也會受到損害。這種疾病本身能夠得到控制,同時能夠防止病情發(fā)展到嚴重階段。所以,對于該種疾病的治療來說,及早的進行診斷以及救治非常重要。到現(xiàn)在為止,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沒有通用的標準,國外有研究顯示對于糖尿病高?;颊哌M行篩選之后,首先是年齡在45歲以上的,其BMI值高于25Kg/m2,這一部分人群非常需要特別關注,還有就是年齡雖然不在范圍之內,但是BMI值不在正常范圍或者存在其他的糖尿病風險,比如運動量少、有家族性糖尿病史、高血壓正在治療患者等等[5]。
HbA1c能夠清楚顯示出患者在患病前3個月內的血糖的平均值,到2009年的時候,國際專家委員會就正式確定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即HbA1c≥6.5%。對于短時間內的血糖波動不會影響這一標準的,患者不需要空腹,但是存在血糖升高敏感性不足等問題,這種診斷方式的漏診率就會大幅度增加。本研究結果提示,空腹血糖指標可更好的預測糖尿病病情進展,對于疑似難度較大病患,建議將兩種診斷方式聯(lián)用,臨床價值更大。
參考文獻:
[1]Doerr R,Hoffmann U,Otter W,et al.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nd HbA1c for diagnosis of diabet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coronary angiography the Silent Diabetes Study[J].Diabetologia,2011,54(11):2923-2930.
[2]厲平,李雪,王子楠,等.我國青少年糖尿病前期診斷用空腹血糖標準優(yōu)于糖化血紅蛋白標準[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26):2965-2969.
[3]喬俊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的關系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4):64-65.
[4]杜群,石福彥,丁奇龍,等.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人群2年自然轉歸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11(3):223-226.
[5]Jeon J Y,Ko S H,Kwon H S,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according to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HbA1c[J].Diabetes metabolism journal,2013,37(5):349-357.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