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寐中醫(yī)學又稱“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是以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為各種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調(diào)、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diào),陽不入陰而發(fā)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有實,且虛多實少。治療以補虛瀉實,調(diào)整臟腑陰陽為原則。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有關?;静C為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一為陽盛不得入于陰。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面,肝郁化火、痰熱內(nèi)擾,心神不安為實;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腎不交,心神失養(yǎng)為虛,但久病可表現(xiàn)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
關鍵詞:不寐;中醫(yī)護理;調(diào)治
失眠,中醫(yī)稱之為不寐。是指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輕者入寐困難寐而易醒、或多夢不眠;重者徹夜難眠,常伴頭疼,煩躁,焦慮等癥狀。很多患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更得不到合理治療,從而引起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出現(xiàn)障礙,工作力不從心等負面影響。
1 中醫(yī)對不寐病因病機的認識
①肝火擾心證:各種情志過激,郁而化火,引發(fā)不寐。②痰熱擾心證:飲食不節(jié),痰濁內(nèi)生,郁而化熱,擾亂心神,引發(fā)不寐。③胃氣失和證:食滯不化,脘腹痞滿不得臥,遂成不寐。④瘀血內(nèi)阻證:心火內(nèi)熾,心腎不交,神志不寧,因而不寐。⑤心脾兩虛證:勞倦思慮太過,損傷心脾,神不守舍,引起不寐。⑥心膽氣虛證:因受到驚嚇,心神不安,而致夜寐不寧。
2 不寐癥狀的中醫(yī)護理調(diào)治方法
2.1多夢不寐 ①情志調(diào)護,保持安靜、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避免各種精神刺激,幫助患者解決思想負擔,耐心地進行心理護理。暢情志,驚者平之,郁者樂之。②生活起居有常,注意調(diào)養(yǎng),加強鍛煉,可做氣功或太極拳調(diào)暢氣血,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③穴位按摩,睡前勞宮對涌泉穴搓揉100下。④失眠貼穴位貼敷。貼壓心俞、腎俞、三陰交、涌泉等穴位。⑤耳穴壓豆。取穴:心、神門、皮質下、腎等。⑥給予艾灸,取穴:神闕。
2.2心煩 ①經(jīng)常與患者交談,可采取勸慰、解釋、鼓勵、適當?shù)谋WC等減輕患者的情緒激動。②協(xié)助患者做好相關檢查,排除其他病變,減輕心理負擔。③可選食懷小麥、蓮子肉、銀耳等清淡養(yǎng)心之品。④保持周圍環(huán)境安靜。
2.3頭痛 ①減少或停止過多的腦力勞動,勞逸結合,臥床休息。②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七情過激。③生活起居規(guī)律。④指導患者做穴位按摩操:印堂、風池、太陽、百會等。⑤耳穴壓豆:心、皮質下、神門、額、顳等。
3 飲食調(diào)治
3.1肝火擾心 宜食柑橘、金橘等理氣化滯解郁之品。食療方:芹菜蘿卜湯。
3.2痰熱擾心 宜食山楂、杏子等消食導滯化痰之品。食療方:枇杷羹。
3.3胃氣失和 宜食蘿卜、荸薺等。食療方:蘿卜半夏海帶湯。
3.4瘀血內(nèi)阻 進食活血祛瘀食物,如桃仁、大棗等。食療方:大棗赤豆蓮藕粥等。
3.5心脾兩虛 宜食紅棗、龍眼肉、茯苓、山藥等補心健脾之品。食療方:百合粥、柏子仁粥等。
3.6心膽氣虛 宜食龍眼肉、蓮子、大棗等益氣補血之品。食療方:當歸羊肉湯、黃芪粥;驚惕不安者宜食酸棗仁、溫牛奶等鎮(zhèn)靜安神之品,食療方:牡蠣湯。
3.7心腎不交 宜食桑葚、蓮子、甲魚等養(yǎng)心益腎之品。食療方:百合粥、蓮子銀耳羹。
4 中藥藥枕
選取中藥適量,勻量裝入布袋制成枕芯,枕于頭部,通過藥物的發(fā)散作用以達到疏肝健脾、鎮(zhèn)靜安神之功效。
由于臟腑技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diào)引起不寐,主要以不能正常睡眠作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位在心。不寐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以失眠為主,能夠伴隨健忘、頭暈、精神異常、頭痛以及心悸等癥狀,大多數(shù)由于內(nèi)傷心脾、思慮過度、肝陽擾動、陽不交陰、陰虛火旺、心腎不交、胃中不和、心膽氣虛所引起[1]。不寐患者護理評估:睡眠障礙原因, 心里社會情況,辨證分型:陰虛火旺證、心虛膽怯證、肝郁化火證、心脾兩虛證、痰熱內(nèi)擾證[2]。給予患者中醫(yī)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并且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光線適宜,防止噪音,床和被褥松軟,解除患者誘因,例如哮喘、咳嗽以及疼痛等,使其能夠安眠,睡覺之前避免情緒激動以及劇烈活動,由于心理因素思慮過度患者有效進行情志護理,解除患者的憂慮,可以適當提供患者食用蘿卜、柑橘以及金桔等,理氣化滯解郁,就寢之前指導患者在庭院進行散步,順暢氣機,促進安眠,可以針太陽、神門、頭維、內(nèi)關以及曲池等穴位,每間隔1天1次,按摩患者的太陽、天庭以及印堂穴,睡覺之前按摩患者的足三里以及合谷穴分別50下,給予患者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例如茯苓夾餅、紅棗粥、柏子仁粥以及山藥粥等,針灸患者的足三里、神門、三陰交以及內(nèi)關穴,或是耳穴埋針神、心、脾門穴,睡覺之前指導患者放松,不進行不愉快的交談,勿過勞、節(jié)房事,可以食用甲魚湯、桑椹蜜、蓮子銀耳羹以及百合粥等具有滋陰瀉火食物,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睡眠習慣,在就寢之前不看電視、看小說過久,防止過度興奮;觀察患者的睡眠總時數(shù)、睡眠習慣以及睡眠形態(tài)等,掌握患者是否引用刺激性飲料,例如可樂、咖啡和茶等,觀察患者夜尿的狀態(tài)[3,4];為患者提供給藥護理,中藥湯劑溫服,觀察患者服用藥物之后的反應和效果;保持飲食清淡,嚴禁食用肥膩和辛辣食物,晚餐避免過飽,臨床前不要進食、咖啡和濃茶等,可以在睡前飲用牛奶;向患者介紹不良情緒對于睡眠造成的影響,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指導患者家屬和親友勸解患者不要思慮過度[5];睡前指導患者使用熱水泡腳,或是進行熱水浴,針對心脾兩虛患者,為其進行背部按摩夾脊穴,針對心氣虛弱患者,給予其睡前服用酸棗仁粉,或是遵照醫(yī)囑為其使用安神補心類藥物;指導患者注意精神調(diào)攝,保持心情愉悅,喜怒有節(jié),指導患者每天進行適當鍛煉,提高體質,注意生活起居時間[6]。通過以中醫(yī)護理調(diào)治方法,大多患者的癥狀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時還可以配合中藥及針灸療法,進一步改善不寐的各種癥狀。
參考文獻:
[1]歐愛華,麥潤汝,原嘉民,等.亞健康狀態(tài)分型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相關性的對應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2,1(01):1223-1224.
[2]張燕,沈揚,樊東升,等.綜合性醫(yī)院神經(jīng)科門診患者失眠情況的調(diào)查[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0,7(03):884-885.
[3]Boyle J,Danjou P,Alexander R,et al.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night-time effects on postural sway and critical flicker fusion of gaboxadol and zolpidem in elderly subjects[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09,12(06):36-38.
[4]王翹楚,徐建,施明,等.落花生枝葉制劑治療失眠癥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1,7(05):902-903.
[5]Drake CL,Roehrs T,Roth T.Insomnia causes,consequences and therapeutics:An overview[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13,11(2):1224-1225.
[6]Morin CM,Wootten V.Psyc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to treating insomnia: critical issues in assessing their separate and combined effect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2,2(15):33-36.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