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沙利度胺+環(huán)磷酰胺+表柔比星+地塞米松聯(lián)合(TCAD方案)和長春新堿+表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療MM(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回顧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血液科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多發(fā)性骨髓瘤58例患者,其中接受TCAD方案治療組及VAD方案治療組分別為28例與30例,分析兩組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TCAD組治療后有效率達PR(部分緩解)及以上的為75.0%,VAD組為66.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70),患者療效達到VGPR(非常好的部分緩解)及以上者的良好反應率TCAD組為21.4%,VAD組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皰疹感染、血細胞減少及乏力腹脹等方面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但TCAD組的神經毒性的發(fā)生率較VAD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TCAD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療效優(yōu)于VAD方案,但治療過程中應注沙利度胺的神經毒性,必要時應調整劑量。
關鍵詞:多發(fā)性骨髓瘤;療效;不良反應反應;沙利度胺
MM占所有腫瘤發(fā)病的1%,約占血液系統(tǒng)腫瘤的3%。全世界每年新發(fā)病例約有86000例[1]。中位發(fā)病年齡約70歲[2]。隨著我國逐步步入老年社會,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增高[1]。近年來,不斷有新的化療藥物出現(xiàn),如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來那度胺的產生,就更改了多發(fā)性骨髓瘤治療方案,也提高了化療的療效。新診斷的MM(NDMM)年輕患者(<65歲)隨機對照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結果表明,強化方案聯(lián)合ASCT(自體干細胞移植)的生存率較常規(guī)化療高,使這一聯(lián)合方案成為標準治療方法[3-5]。但是由于患者年齡、體能狀態(tài)、副反應以及經濟因素,使得我們要綜合考慮療效、不良反應以及花費等問題來制定一個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所以尋找到一種臨床療效顯著并且不良反應少而且花費少的治療方案仍然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血液科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中接受TCAD方案及VAD方案治療的38例患者,所有患者的診斷及分期均參照國際通用標準,將患者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兩個治療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分型分期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化療方案TCAD組 沙利度胺100mg晚一次口服,環(huán)磷酰胺400mgd1,4,8,11靜點,表柔比星20mgd1-4靜點,地塞米松20mgd1-2、d4-5、d7-8、d10-11靜點為1個療程。VAD組:長春新堿0.4 mg/d d l~4持續(xù)靜脈泵入,表阿霉素15 mg/m2~d,d l~4持續(xù)泵入,地塞米松20 mg/m2~d口服d l~4.d9~12.d17~20,d28~35為1個療程。
1.2.2療效及不良反應 評估兩組患者完成4個療程后進行評估,療效評估參照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判斷,①sCR:嚴格意義的完全緩解,②CR:完全緩解,③VGPR:非常好的部分緩解,④PR:部分緩解,⑤SD:疾病平穩(wěn),⑥PD:疾病進展。不良反應評估標準參照WHO毒副反應分級標準。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S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 兩組患者的療效見表1,TCAD組有效率(cR+VGPR+PR)達75.5%,VAD組為66.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70)(表2),但是達到VGPR及以上的患者(VGPR和CR和sCR)TCAD組為21.4%,VAD組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2不良反應 TCAD組患者的神經毒性發(fā)生率高于VAD組(28.6%VS6.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8),其他不良反應如帶狀皰疹、消化道反應及血細胞減少的發(fā)生率TCAD組亦稍高于VAD組,但差異無統(tǒng)汁學意義。
3討論
多發(fā)性骨髓瘤主要的治療手段為化療,以往的目標主要是達到或者是盡量延長平臺期,而近年來研究表明,讓患者盡早達到更高程度的緩解對延長患者生存甚至治愈疾病至關重要。對于系統(tǒng)性治療后達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及完全緩解(CR)患者,其具有更好的長期生存[6]。
過去10年中,已將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來那度胺應用于ASCT前期和后期的治療中。根據(jù)緩解率、緩解深度和PFS等指標,2014年將包含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在內的三藥聯(lián)合作為移植前ASCT的標準治療方案[7,8]。但是由于硼替佐米高昂的價格,限制了在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患者的應用[9]。TCAD方案和VAD方案就是兩個花費相對較少的方案,可以應用到這部分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但是早期傳統(tǒng)的VAD治療方案雖然能夠使緩解率達到50%以上,但是由于使用長春新堿的不良反應較多,而且該方案對于極少數(shù)的III期和II期患者適用,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方案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顯示TCAD聯(lián)合方案與VAD聯(lián)合化療方案,達到部分緩解及其以上的反應率高,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是由于樣本例數(shù)少原因,有待我們進一步觀察研究。該研究顯示TCAD聯(lián)合方案與VAD聯(lián)合化療方案相比,能達到更高的反應深度,達到VGPR及以上的反應率分別為28.6%VS6.70%(P<0.05)。能讓患者盡早達到更高程度的緩解,對于延長患者生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盡管沙利度胺會有累積所致外周神經病。但是通過調整劑量或是調整用藥,多數(shù)患者能夠很好地完成治療。
本研究提示沙利度胺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阿霉素和地塞米松(TCAD)聯(lián)合方案比傳統(tǒng)的(VAD)治療方案能讓患者盡早達到更高程度的緩解,對延長患者生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盡管(TCAD)聯(lián)合方案會引起外周神經病。但是通過臨床密切觀察,及時調整劑量,多數(shù)患者能夠很好地完成治療并取得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Howlade N,Noone A,Krapcho M,et al.Seer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1975-2009(Vintage 2009 Populations).Bethesda,MD: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2.
[2]Beker N.Epidemiology of multiple myeloma[J].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2011,183:25-35.
[3]Moreau P,San Miguel J,Ludwig H,et al.Multiple myeloma: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J].Ann Oncol,2013,24 Suppl 6:vi133-137.
[4]Cavo M,Rajkumar SV,Palumbo A,et al.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 consensus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who are candidates fo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Blood,2011,117(23):6063-6073.
[5]Moreau P,Avet-Loiseau H,Harousseau JL,et alCurrent trends in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yeloma in the era of novel therapies[J].J Clin Oncol,2011,29(14):1898-1906.
[6]R llig C,Knop S,Bornh user M[J].Lancet,2015,30,;385(9983):2197-208.
[7]Barlogie B,Pineda-Roman M,van Rhee F,et al.Thalidomide arm of TotalTherapy 2 improves complete remission duration and survival in myeloma patientswith metaphase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J].Blood,2008,112(8):3115-3121.
[8]Child JA,Morgan GJ,Davies FE,et al.High-dose chemotherapy with hematopoietic stem-cell rescue for multiple myeloma[J].N Engl J Med,2003,348(19):1875-1883.
[9]Moreau P,San Miguel J,Ludwig H,et al.Multiple myeloma: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J].Ann Oncol,2013,24 Suppl 6:vi133-137.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