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大學生對禽流感的認知情況并分析認識上的差異,為高校開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 運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采用方便抽樣對廣州市4所高校,共500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 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19份,有效率為83.8%。醫(yī)學生、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大學生比其他學生對禽流感認識知曉率更高,P<0.05。結論 大學生對禽流感知識有所掌握,但不全面,高校需重點宣教,指導大學生加強自我防護和自我保健意識,從而防止禽流感在校園內爆發(fā)和流行。
關鍵詞:大學生;禽流感;認知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如H5N1,H9N2)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播途徑包括健康禽與病禽直接接觸和健康禽與病毒污染物間接接觸兩種,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群對禽流感普遍易感。大學生活是集體生活,具有人員高度聚集的特點,也是流行病暴發(fā)和流行的好發(fā)場所[1]。禽流感具有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和社會影響大等特點,在校園中爆發(fā)屬于高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近年來,世界各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逐年增加,且具有較高病死率,因此,禽流感也成為大學生關注的焦點[2]。資料發(fā)現國內學者已有對大學生H7N9禽流感有關認識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H7N9禽流感知識了解欠缺[3-4]。本研究試圖通過對廣東地區(qū)大學生的調查,以了解大學生對有關禽流感的認識和知識掌握情況,為高校開設大學生公共衛(wèi)生知識課程和學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廣州醫(yī)科大學、廣東藥學院、廣東工業(yè)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4個院校中的1-4年級的在校125名學生,4所院校共50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醫(yī)學專業(yè)197名,非醫(yī)學專業(yè)222名;男209名,女210名;年齡自18~23歲,平均年齡(19.44±0.73)歲。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查閱文獻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參照《某高校大學生對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認知態(tài)度、行為變化和情緒反應》[4]的調查問卷設計,并經過指導老師、臨床帶教老師修改而成,對30名學生進行預實驗,采用結構效度評價問卷的效度與信度,相關系數Cronbach'sα系數為0.814,說明問卷信度較高。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禽流感認識、禽流感知識和大學生對高校開展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專業(yè)、民族、生源地、父親文化程度、母親文化程度、有無得過禽流感及有無親人朋友得過禽流感。
1.2.2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開始前,由研究者向被調查者解釋調查的目的和方法,并講解問卷填寫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并承諾對資料保密,問卷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當場回收,最后由研究者進行核查?;厥蘸蠹皶r審核,剔除無效問卷,進行編碼和分析整理。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19份,有效率為83.8%。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雙人同步錄入,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一般人口學資料如性別、年齡等采用頻數、構成比等統(tǒng)計描述;對禽流感認識的8個問題正確計1分,不正確或不知道計0分,定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做兩組數據均數的比較,采用F檢驗做多組數據均數的比較,檢驗水準α=0.05,分類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
2 結果
2.1一般資料情況 本次調查419位學生,其中男生206人,占49.16%;女生213人,占50.84%。大一43人,占10.26%;大二153人,占36.52%;大三217人,占51.79%;大四6人,占1.43%。醫(yī)學生200人,占47.73%;非醫(yī)學生219人,占52.27%。生源地為農村的189人,占45.11%;城市的138人,占32.94%;鄉(xiāng)鎮(zhèn)的92人,占21.96%。父親文化程度大專以上的59人,占14.08%;高中的116人,占27.68%;初中的136人,占32.46%;小學及以下的44人,占10.50%;未知的64人,占15.27%。母親文化程度大專以上的41人,占9.79%;高中的92人,占21.96%;初中的119人,占28.40%;小學及以下的99人,占23.63%;未知的68人,占16.23%。
2.2大學生對禽流感的認識情況 關于禽流感認識共8個題目,分別為:人患禽流感后能否自愈、感染人禽流感能否治療、人禽流感是否可預防、公眾感染H7N9禽流感的風險是否大、煮沸能否殺滅禽流感病原體、禽流感是否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吃熟的雞肉、豬肉是否會感染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初的癥狀是否與流行性感冒相似,每個問題回答正確計1分,不正確或不知道計0分,用均值±標準差表示。本次調查的大學生禽流感認識知曉率平均總分為5.42±1.43,處于中等水平。醫(yī)學生與非醫(yī)學生禽流感認識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學生對禽流感的認識知曉率較高。父母親文化程度不同大學生對禽流感認識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大學生禽流感知識的知曉率
2.3.1大學生對禽流感流行病學知識知曉率 本組大學生對禽流感流行病學知識的知曉情況,知曉情況由高到低依次為:禽流感病原體、禽流感的傳播途徑、禽流感感染后治療方法、禽流感病原體在沸水中滅活需要的時間。見表2。
2.3.2大學生對人感染禽流感后癥狀知曉率 本組大學生對人感染禽流感后癥狀知曉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發(fā)熱、咳嗽、頭痛、腹瀉和嘔吐、咽痛、發(fā)冷和疲勞、肌肉酸痛、呼吸困難。見表3。
2.3.3大學生禽流感預防知識知曉率 本組大學生在禽流感預防措施方面,知曉情況由高到低依次為:加強鍛煉身體、勤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住口鼻、增加開窗時間、對居住環(huán)境進行消毒、減少到人群稠密場所、增加營養(yǎng)。見表4。
2.4大學生對高效開展禽流感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
2.4.1大學生獲取禽流感相關知識的途徑 本組大學生獲得禽流感相關知識的途徑,按選擇情況由高到低依次為:電視、網絡、報紙、學校、親戚朋友、民間消息及其他途徑。見表5。
2.4.2大學生對高校開展禽流感相關知識教育的態(tài)度 88.1%的大學生表示有關注禽流感相關信息,27.9%的大學生表示所在高校有開展禽流感相關知識的宣傳或指導,70.4%的大學生認為高校有必要開展相關禽流感知識的專題學習,大學生希望高校宣傳相關知識途徑的選擇由高到底依次為:宣傳欄、廣播、???、講座、知識競賽、專題學習周。
3 討論
3.1大學生對禽流感認識的知曉率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禽流感認識,總體平均得分為(5.42±1.43)分(總分8分),處于中等水平,提示大學生對禽流感的認識總體上還處于不明確狀態(tài)。
醫(yī)學專業(yè)與非醫(yī)學專業(yè)對禽流感認識得分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對禽流感的知識知曉率得分較非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高,與祝麗玲等《佳木斯大學學生禽流感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禽流感相關知識知曉率高于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相同[5],可能與大學課程設置不同,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接受較多相關疾病的課程、學習更多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更有意主動去關注禽流感相關訊息有關。
父母親不同學歷的大學生對禽流感認識存在差異,與金瑩《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因素的統(tǒng)計調查研究--基于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的調查分析》的調查結果相似[6],這可能與父母親文化程度不同,為子女輔助提供相關知識和指導子女日常行為的能力存在差異有關,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親能積極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他們不僅可以經常指導孩子的學習,也為孩子樹立榜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7]。
3.2大學生禽流感知識的知曉率
3.2.1大學生禽流感流行病學知曉率 對禽流感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禽流感的知識掌握不全面。雖然90.7%的大學生知曉禽流感的病原體是病毒,但是只有54.9%的大學生知曉禽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且低于40%的大學生知曉人感染禽流感后主要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和煮沸2min即可殺死禽流感病原體,可見大學生對禽流感流行病學知識知曉不全面,對禽流感傳播途徑和病原體性質認識不足,可能高校或媒體等宣傳相關知識時著重點有差異以及大學生對相應知識敏感度高低不同有關。
3.2.2大學生對人感染禽流感后癥狀知曉率 據文獻報道,人感染禽流感后,早期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為主,以發(fā)熱、流涕、咳嗽、咽喉痛、畏冷、乏力、氣促、肌肉酸痛等[8]。本調查中,有90.7%和70.4%的大學生知道人感染禽流感后有發(fā)熱、咳嗽的癥狀,但低于40.0%以上的大學生知道其他癥狀,可能與大學生未見過或親近接觸過禽流感患者和平時較少關注相關信息有關。
3.2.3大學生禽流感預防知識知曉率 本組大學生在禽流感預防措施方面掌握尚可,60.0%以上的大學生知曉有效預防禽流感的措施,高達80.9%的大學生知曉加強鍛煉身體、80.0%知曉勤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可預防禽流感,但只有32.9%的大學生知道有效預防禽流感也需要在飲食上加強營養(yǎng)。
大學生對傳染病知識掌握的多少及對有關問題認識是否正確,與我國傳染病知識宣傳教育和預防控制的成功有直接的關系。綜合上述,大學生對禽流感知識掌握不全面,對病原體的種類、預防措施、等知識點掌握較好,但對病原體的性質,禽流感的傳播途徑、治療等知識點掌握較差,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禽流感防治知識教育時要有所針對性,需要重點加強大學生禽流感流行病學、疾病治療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對疾病整體的知曉情況。
3.3大學生對高效開展禽流感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 本次調查的大學生獲取禽流感相關知識主要途徑時電視和網絡,可能與現代電子設備和互聯網普及有關,只有34.4%通過學校獲得相關信息,可能與學校對相關知識宣傳不到位、未能提供足夠信息有關。大學生對高校開展禽流感相關知識有較積極態(tài)度,70.4%的大學生認為高校有必要開展相關禽流感知識的專題學習。大學校園是人群密集的場所,一旦有傳染病,容易爆發(fā)流行,且大學生是社會上活躍的團體,在推動社會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大學生開展禽流感健康教育,有利于知識傳播,構建科學的禽流感認知體系,也培養(yǎng)了潛在的健康宣教力量。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上,大學生更傾向于高校通過宣傳欄、廣播的方式宣傳相關知識。隨著高校設備的不斷完善,高??沙浞掷眯@內多種新聞媒體,如宣傳欄、廣播、校刊、網絡等方式進行禽流感知識點宣傳,及時將有關禽流感的有關病原體特性,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告知高校師生,指導加強自我防護和自我保健意識,普及有關禽流感的知識,從而防止禽流感在校園內爆發(fā)和流行,最大程度地保護師生員工的健康。
3.4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局限于四所高校,采用了方便抽樣,每所高校的樣本量不大,建議擴大樣本量及抽樣范圍,增強樣本代表性。
4 小結
通過對大學生禽流感認知情況的調查分析,提示高校應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進行宣教時,首先要了解大學生相關知識薄弱方面,重點加強宣教指導,充分利用校園內宣傳欄、廣播等多種新聞媒體進行禽流感知識點宣傳,普及禽流感相關知識,從而防止禽流感在校園內爆發(fā)和流行。
參考文獻:
[1]魏士杰.某高校大學生對傳染病認知情況調查[J].中國校醫(yī),2010,12:909-910.
[2]陸永華,徐明.某校大學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7,02:185-186.
[3]李述剛,劉佳銘,張景玉,等.石河子大學學生H7N9禽流感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01:43-45.
[4]阮積晨.某高校大學生對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認知態(tài)度、行為變化和情緒反應[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
[5]祝麗玲,張波,趙自雄,等.佳木斯大學學生禽流感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J].中國校醫(yī),2004,05:419-420.
[6]金瑩.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因素的統(tǒng)計調查研究-基于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的調查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120-122.
[7]宗立.母親受教育程度對子女素質的影響[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1,05:1.
[8]李宗,張勇,李熠,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2014,01:25-28.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