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心理護理干預對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中臨床護理效果予以探討分析。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進行干預治療,將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將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及術后疼痛程度進行比較,兩組患者具有顯著差異,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過程中,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關鍵詞:臨床效果;子宮肌瘤剔除術;心理護理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婦科腹腔鏡手術的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模式,逐漸成為婦科手術的主要治療方式,具有較小的手術創(chuàng)傷、美觀的手術切口、術后恢復迅速及術中術后痛苦輕等特點,已在臨床上廣泛使用[1,2]。但子宮肌瘤患者中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仍會給患者在心理上帶來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因此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需要進行合理有效地控制,以免加劇疾病的進程[3-5]。本文就主要對隨機選取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接受收治的60例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接受收治的60例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常規(guī)B超、宮頸細胞學檢查以及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為子宮肌瘤。年齡在27~51歲,平均(31.6±3.5)歲。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嚴重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個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施方法 對所有患者實施婦科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而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再加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具體方法為:①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治療前的心理護理,為患者詳細且耐心的講解有關該疾病相關知識,從而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chǎn)生信賴,積極的配合后續(xù)的臨床治療。②在患者進行手術前對患者實施有效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對術前的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及心理疏導,對患者的心理進行深入了解,為患者詳細講解本次手術的實施方法以及該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程度,對于手術后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感以及患者疼痛程度,從而對患者恐懼不安的心理進行有效消除。③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同時,護理人員應該提醒患者進行手術后的臨床檢查及門診隨訪。從而有助于對患者的預后狀況進行有效改善。
1.3評價方法 疼痛評分:采取數(shù)字評分法(VAS)是將疼痛的程度用0~10共11個數(shù)字表示。0分表示無疼痛;1~3分表示輕微疼痛,患者可以忍受;4~6分表示患者感到疼痛并影響睡眠,尚可忍受,應作臨床處置;7~10分表示患者有強烈的疼痛,疼痛劇烈或難以忍受。對其焦慮、抑郁程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4]進行情緒狀態(tài)評定。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同質性檢驗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后疼痛程度的分析比較,腹腔鏡手術后對照組的疼痛程度與觀察組相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給患者帶來壓迫癥狀及痛經(jīng)等不良情況外,還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對于子宮肌瘤的有效治療對于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子宮肌瘤的治療已經(jīng)由常規(guī)手術治療逐漸轉變?yōu)楦骨荤R手術治療,但由于手術本身可導致患者在心理上產(chǎn)生緊張,生理上出現(xiàn)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呼吸急促,血壓上升等癥狀,會給手術的順利進行帶來困難[6,7]。在此情況下,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心理護理干預是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醫(yī)學心理知識,采用恰當方法和美好的語言對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顧慮及疑難問題進行有效的疏導,以幫助患者擺脫困難,舒緩患者情緒,減輕心理情緒對疾病的影響,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可增強患者自信心,使患者心理健康[8,9]。
一般患者在入院后,患者都存在比較嚴重的抑郁、焦慮、恐懼等諸多情緒,在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患者的不良情緒會隨著治療的深入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加重,因此患者在住院后,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進行詳細介紹疾病的相關基礎知識,多為患者講解一些關于該疾病的成功案例,這對于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具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中,將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及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進行比較,兩組患者具有顯著差異,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到腹腔鏡下心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過程中,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辰龍.2006~2013年婦科住院患者疾病構成變化分析及保健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15(25):4263.
[2]楊春紅.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3(10):1685-1687.
[3]肖成煒.陰式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3):375-377.
[4]陳慶云,張小燕.子宮肌瘤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2(12):950-952.
[5]凌笑瓊.手術室舒適護理模式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4):743-745.
[6]魏騫.開腹及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衛(wèi)生經(jīng)濟學評價進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3):238-240.
[7]潘凌云.陰道超聲在腹腔鏡多發(fā)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1):55-57.
[8]趙冰封.中國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與費用比較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3(4):461-467.
[9]郭臻.體位活動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11):2492.
[10]趙彩萍.胃癌患者希望水平與人格特征、焦慮抑郁情緒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1):65-67.
[11]彭莉莉.癌癥患者心理危機的希望支持護理干預[J].內科,2012(3):316-31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