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期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00例,分為觀察、對照兩組,分別對其進行舒適護理和普通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出院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神經功能缺陷程度。結果 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舒適護理模式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和預后均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康復;療效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腦卒中患者也呈逐年增多態(tài)勢。腦卒中通常因腦血管阻塞或腦出血引起腦部血液循環(huán)紊亂,從而使腦功能快速缺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可引起永久性神經損傷,是第二大致死疾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明顯下降,因此他們更迫切的需要更適合的護理模式。舒適護理結合護理學與心理學兩門學科,通過對護理方法和患者舒適體驗的研究,使患者從心理、生理上都得到舒適感、愉悅感。為深入了解舒適護理的實施對腦卒中患者的效果,本研究做了相關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00例,經我院進行頭部CT檢查綜合臨床癥狀均可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1],運動功能已出現(xiàn)障礙,腦出血或腦梗死現(xiàn)象均為首次出現(xiàn)。排除合并心、肺、肝、腎等其他臟器的嚴重損害;排除肢體偏癱;排除無法與醫(yī)務人員有效溝通的患者;排除醫(yī)從性差的患者;排除既往抑郁癥或焦慮癥。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對照兩組各50例,分別有男27、25例,女23、25例,平均年齡(55.2±15.2)、(54.3±16.4)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未見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兩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對照組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康復訓練,內容包括:對患者脈搏、呼吸、血壓等的監(jiān)視,對意識狀況、瞳孔情況及抽搐嘔吐現(xiàn)象的觀察;保證2500ml/d的液體入量;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應保證絕對臥床休息[2];給予控制血壓、腦水腫,改善腦循環(huán),保護腦細胞及其他對癥治療藥物;定時翻身,口腔護理2次/d,保持患者排泄功能通暢;增加床擋以保護患者安全;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指導其進行功能恢復鍛煉,并制定計劃,嚴格執(zhí)行。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舒適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保證患者安靜整潔的住院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新鮮的空氣,光線柔和,避免陰暗和強光,保持環(huán)境溫度在20℃~24℃、濕度在50℃~60℃,使患者住院感覺舒適可靠;②護理時動作輕柔,操作嫻熟穩(wěn)重,靜脈穿刺一針見血,體現(xiàn)舒適護理的原則;③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引導患者述說內心的真實感受,并對其實際心理問題給予疏導;對發(fā)病急導致焦慮、抑郁的患者進行宣教,鼓勵其進行情感宣泄,舒緩心理壓力;對患者家屬進行病情的針對性宣教,防止家屬出現(xiàn)對患者的惡性刺激;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不同心態(tài)對患者治療及預后的影響,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避免焦慮、抑郁、緊張等狀態(tài)的長期保持;對肌肉松弛放松訓練采用漸進形式,鼓勵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重建其對腦梗死及偏癱的認知。
1.3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NIHSS評分[3]和焦慮、抑郁自評量表[4]對兩組患者入院6h內和出院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x±s)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 相比進行普通護理的對照組,進行舒適護理的觀察組出院時的SAS和SDS評分比入院6h內的評分水平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而對照組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 出院時觀察組NIHSS評分相比對照組下降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護理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舒適,是患者希望通過護理得到的基本需求之一[5]。舒適護理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對緩解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愉悅的心情有很大幫助,這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還可以使患者對疾病了解更為深刻,正視疾病[6]。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腦卒中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趨于年輕化,其致殘率、死亡率高的特點對患者家庭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和諧都造成嚴重影響[7]。在我國,傳統(tǒng)絕大多數(shù)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僅接受藥物治療和普通護理,對患者的舒適修復重視不夠,為探尋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修復療效的重要意義,我院現(xiàn)開展實際調查研究。本研究結果見前文詳述,說明舒適護理模式更注重患者的感受,以其舒適性作為護理重點之一[8],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和預后均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模式能明顯提高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住院舒適度,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在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效果良好,行之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胡曉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舒適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0):124-125.
[2]郭燕青,樊蕊.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4):60-62.
[3]樊榮.舒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臨床康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3):519-520.
[4]蔡月梅.舒適護理應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3):125-126.
[5]赫惠蘭.舒適護理在40例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0,23(11):4361-4362.
[6]羅蕾蕾.舒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4,27(3):430-431.
[7]衛(wèi)丹,王伊龍.舒適護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研究,2013,10(4):141-143.
[8]李原莉,胡代英,彭燕.舒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臥床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8):2751-2753.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