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汽車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通工具的劇增必然導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有所上升。越來越多的傷者需通過司法鑒定維護自身的權益。在法醫(yī)司法鑒定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患有自身疾病的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最棘手的便是關于傷病關系的分析。鑒定人理解不一,鑒定意見差距很大,是重新鑒定乃至投訴頻發(fā)的重要原因。通過2例脊柱損傷案例的分析,依據司法鑒定工作的實踐經驗,運用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結合臨床法醫(yī)學、脊柱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特點,共同探討關于此類案件的分析思路,提高鑒定意見的客觀性與公信力。
關鍵詞:脊柱;疾?。唤煌ㄊ鹿?;傷病關系;參與度
1 臨床資料
1.1案例1 案情:2014年08月28日盧某(男,55歲)在交通事故中受傷。
病歷摘要:主訴:車禍傷致頸部疼痛伴四肢乏力、左側肢體麻木8h。脊柱外科骨科情況:頸椎生理曲度差,C3-7椎旁、棘突壓痛,頸椎活動度受限。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雙下肢直腿抬高試驗(-)。手術記錄:在全麻下行\(zhòng)"頸前路C4/5、C5/6椎間盤摘除、椎間LDR融合術\"。出院診斷:①頸脊髓損傷并不全癱;②C4/5、C5/6椎間盤突出。
法醫(yī)檢查:被鑒定人盧某步入檢室,神清,應答切題,查體合作。頸部右側見一橫形瘢痕,頸部活動受限,四肢肌力尚可。頸部活動度測量:前屈:40°(正常45°)、后伸:40°(正常45°)、左側屈:15°(正常45°)、右側屈:20°(正常45°)、左旋:45°(正常60°)、右旋:50°(正常60°)。訴:頸部不適。
MR片示:①胸3椎體中上份骨髓水腫,頸4及胸2椎體輕微骨髓水腫;②頸3/4-頸6/7椎間盤變性、突出,以頸4/5及頸5/6椎間盤突出較重;③頸4~7椎體輕度失穩(wěn);④頸椎退行性變;⑤頸4/5-頸6/7椎間隙水平椎管狹窄。
鑒定意見:損傷主要由自身疾病形成,交通事故為次要作用[1],事故參與度為16%~44%。
分析:被鑒定人盧某因交通事故受傷倒地,傷后覺頸部疼痛明顯,四肢乏力,左側肢麻木不適,C3-7椎突、棘突壓痛, MR片示:頸4椎體輕微骨髓水腫,頸3/4-頸6/7椎間盤變性、突出,以頸4/5及頸5/6椎間盤突出較重,頸4/5-頸6/7椎間隙水平椎管狹窄,其\"頸脊髓損傷并不全癱,C4/5、C5/6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成立;椎間盤退行性變是導致椎間盤突出的最根本的原因。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是椎間盤變性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椎間盤突出的誘因。一般急性損傷較少見,此種情況往往暴力較大,破壞較重,不僅椎間盤受累髓核突出,而且相應椎體及附件也有損傷。椎間盤的退變與年齡有直接關系,研究表明椎間盤的生理退變在30~50歲即已開始,被鑒定人盧某為中老年男性,存在一定程度的頸椎退行性變及椎間盤變性,當椎間盤變性時,椎間盤纖維環(huán)變脆,當頸椎受到外力作用或刺激時,纖維環(huán)破裂,椎間盤髓核溢出纖維環(huán)外,由此造成頸椎間盤突出,壓迫頸髓和頸神經根而產生癥狀。盧某受傷入院行MR檢查,結果顯示胸3椎體中上份骨髓水腫,頸4及胸2椎體輕微骨髓水腫;從客觀檢查可見,椎體及附件均完整,僅出現頸4椎體輕微骨髓水腫,由此推斷頸椎并未受到較重的外力破壞。然此外力使盧某在原有椎體疾病基礎上加快、加重了其頸椎間盤突出,致使頸4-7椎體輕度失穩(wěn)、頸4~7椎間隙水平椎管狹窄,從而出現頸脊髓損傷并不全癱瘓,以及產生頸部疼痛、活動障礙及左上肢麻木等臨床癥狀,并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才能改善。對此分析,作者認為本次交通事故外傷為次要作用,建議事故參與度為16%~44%。
1.2案例2 案情:2014年01月11日彭某(男,65歲)因交通事故受傷。
病歷摘要:①主訴:車傷致全身多處疼痛2h。專科情況:脊柱呈生理彎曲,腰1椎體處骶尾部壓痛,未及骨折感,雙側臀部壓痛,未及骨折感,雙下肢可見多處挫擦傷,未捫及骨擦感及骨擦音。出院診斷:a.左腓骨下段骨折;b.全身多處軟組織挫擦傷;c.腰椎退行性病變;②主訴:腰骶痛、左小腿腫痛伴行走困難9d。??魄闆r:被動體位,跛行步態(tài),脊柱無明顯后凸、側彎,雙下肢感覺對稱,未及棘間壓痛,棘旁壓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手術記錄:在麻醉下行\(zhòng)"腰部脊柱(L5/S1)融合+椎體脊椎融合裝置的置入+神經根管擴張術\"及 \"腰部脊柱(L4/L5)融合+椎體脊柱融合裝置的置入+神經根管擴張術\"。出院診斷:a.外傷性椎體壓縮性骨折;b.椎體失穩(wěn)癥;c.左腓骨中段骨折;d.尾骨骨折;③主訴:腰椎內固定術后1年,雙下肢麻木1月。??魄闆r:雙側直腿抬高試驗(Laseque征)陰性,腰背部見長約12cm手術疤痕,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出院診斷:a.腰椎間盤突出癥;b.腰椎管狹窄癥;c.腰椎內固定術后。
法醫(yī)檢查:被鑒定人彭某跛行入室,神清,應答切題,查體合作。腰背部脊柱區(qū)見一縱行手術瘢痕,腰部活動受限。腰部活動度測量:前屈:70°(正常90°)、后伸:20°(正常30°)、左側屈:20°(正常30°)、右側屈:15°(正常30°)、左旋:25°(正常30°)、右旋:20°(正常30°)。自訴:腰痛,下蹲困難,雙下肢感覺乏力。
MR片示:L1椎體輕度壓縮性骨折,伴骨髓水腫;腰椎間盤變性;L3/4,L4/5椎間盤膨出,L5/S1椎間盤膨出并向左后方突出,繼發(fā)相應層面椎管狹窄,L5椎體向后Ⅰ度滑脫。
鑒定意見:損傷由自身疾病與交通事故共同形成[1],交通事故為同等作用,事故參與度為45%~55%。
分析:被鑒定人彭某因交通事故受傷,受傷后腰骶部疼痛,閱片示: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其\"外傷性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診斷成立,與本次交通事故存在直接因果關系;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間盤退變,同時,腰椎間盤突出與下列因素有關:外傷(是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職業(yè)、妊娠、遺傳易感因素和腰骶先天異常等。MR片示:L3/4,L4/5椎間盤膨出,L5/S1椎間盤膨出;膨出[2]:纖維環(huán)內層破裂而外層及后縱韌帶完整,退變的髓核組織通過纖維環(huán)裂隙將外層頂起而膨出。突出:纖維環(huán)大部分已破裂或完全破裂而后縱韌帶仍然完整,退變和破碎的髓核從纖維環(huán)裂口突出,達后縱韌帶前方。從概念上可知膨出比突出程度要輕。彭某自身存在輕度的椎體疾病,在受到外力直接作用于腰部后,出現L1椎體輕度壓縮性骨折,伴骨髓水腫,推斷暴力較大,并致L5/S1椎間盤向椎管突出,并致椎管狹窄,后經多次手術才能改善其腰部疼痛及雙下肢麻木不適的癥狀。因此,目前被鑒人彭某腰部活動障礙由自身疾病及交通事故共同造成,建議事故參與度為45%~55%。
2 小結
在法醫(yī)臨床實踐中,中老年人脊柱受傷往往伴隨自身退行性疾病,而且目前該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定工作性質(重體力活者)的人存在脊柱問題的可能性更大。在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時,如果傷者的傷殘是由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傷與傷者自身疾?。òㄒ郧暗膿p傷)共同形成,則應對傷病關系進行分析。然此類案件往往錯綜復雜,難以追溯到事故發(fā)生前傷者的身體狀況,僅能根據所提供的病歷及影像資料進行分析推斷,因此傷病關系分析歷來都是法醫(yī)工作者的難題,如何準確把握顯得尤為重要。在分析脊柱損傷時,我們應重視損傷的部位與影像資料顯示的損傷痕跡相對應,分析其碰撞力度、損傷形成方式,充分考慮年齡、職業(yè)及疾病對損傷程度的影響,綜合分析,給出一個客觀、公平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朱廣友.法醫(yī)臨床司法鑒定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93-196.
[2]鄧振華.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等級鑒定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39-143.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