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輸尿管鏡碎石術繼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是嚴重并發(fā)癥。通過分析輸尿管鏡碎石術相關尿源性膿毒血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探討尿源性膿毒血癥的發(fā)生病因及手術室護理對策。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今280例輸尿管鏡碎石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5例繼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找出相關危險因素。結果 280例輸尿管鏡碎石術患者中,繼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患者5例,發(fā)病率為1.79%。經(jīng)過積極治療,全部治愈。結論 手術時間過長,副損傷,沖洗壓力過高,回流不暢是誘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的原因。良好的術中配合能有效降低尿源性膿毒血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經(jīng)皮腎鏡;膿毒血癥;并發(fā)癥;對策
從1955年 Goodwin首次提出PCN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到1976年Fernstorm等完成首例PCNL手術,隨著腔鏡器械、碎石工具的不斷改進PCNL逐漸成為治療復雜性腎鑄形結石的首選方法,殘余結石率在10%~31%。采用\"三明治\"治療殘余結石率降至8%,但PCNL的并發(fā)癥高達38%~41%。隨著微通道技術、多通道技術及三代EMS碎石清石系統(tǒng)應用結石清除率進一步降低,而PCNL并發(fā)癥中出血更多被引起關注,嚴重感染及尿源性膿毒血癥卻并未引起重視,國外文獻報道尿源性膿毒血癥發(fā)生率0.2%~2.4%,而死亡率高達25%~60%。我院從2009年3月至今共行PCNL(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280例,其中5例術后并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現(xiàn)將有關臨床資料及手術室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齡38歲;腎結石4例,結石直徑均大于2.5cm,輸尿管結石1例。
1.2方法 全麻+氣管插管成功后,先取截石位,用膀胱鏡經(jīng)患側置入輸尿管導管,接加有亞甲藍的灌注液,然后取俯臥位,B超定位下穿刺腎盂,建立皮腎通道,4例微通道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取石,1例標準通道EMS碎石取石,并記錄手術時間及灌注液量,手術結束后常規(guī)放置雙J管及腎造瘺管,術后常規(guī)監(jiān)測生命體征。
1.3診斷標準 尿源性膿毒血癥診斷標準[1,2]:存在尿路感染證據(jù)的基礎上需在符合至少2項指標。①體溫>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頻率>20次/min或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32mmHg或機械通氣;④白細胞計數(shù)>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細胞>10%。
1.4結果 5例PCNL術后并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患者手術時間120~240min,平均時間150min。其中有4例術中有腎盂穿孔,3例沖洗液外漏至腎周, 1例漏至腹腔。行EMS碎石的1例由于吸引裝置接反,同時剝皮鞘直徑過小(F20號),在高壓狀態(tài)下碎石約5min。5例患者均于術后12h內出現(xiàn)高熱、休克、白細胞增高等癥狀,均符合尿源性膿毒血癥診斷標準[3]。5例患者經(jīng)及時干預治療均治愈,住院時間15~45d,平均住院22d。
2 討論
尿源性膿毒血癥是PCNL手術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起病后病情兇險,如不及時進行處理,極易導致患者死亡。大多學者認為術中操作不當是其重要誘因[4],我院出現(xiàn)的5例都出現(xiàn)在開展PCNL手術早期,通過這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除了患者自身基本原因外,我們認為手術時間過長,副損傷,沖洗壓力過高,回流不暢是誘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些誘因總結了一些手術室相關護理對策,后期鮮有發(fā)生。
2.1術前準備 PCNL手術是一個對設備器械和團隊協(xié)作有高度依賴性的手術,護理配合相當重要,手術室在接到通知單后就應開始準備,術中要用到的剝皮鞘,輸尿管導管的型號要準備齊全,碎石設備再檢查一遍,使其保持良好工作狀態(tài)。
2.2合理布局手術間設備 PCNL手術要用到的設備達7種之多,而且這些設備體積較龐大,護理上要合理布局,根據(jù)手術者操作習慣合理擺放設備位置,以免耽誤手術時間。
2.3掌握設備性能及操作 我院目前使用的碎石設備有氣壓彈道,鈥激光,EMS三種。氣壓彈道碎石快,能迅速將結石粉碎成小塊,其缺點的是機械損傷重,結石粉碎不徹底,操作時間稍長易至腎盂出血,一般控制在20min左右。鈥激光損傷小,但碎石慢。EMS具備前兩者的優(yōu)點,但需要大通道操作,腎損傷稍重,一般用于復雜腎結石,手術者往往會交替使用,手術室護士應該掌握這些設備的性能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手術者使用習慣做好充分準備。
2.4如何控制灌注壓力 灌注壓力過高,回流不暢是尿源性膿毒血癥的重要誘因,早期我院使用灌注泵,壓力不易控制,后期采用三升袋直接灌注,使灌注壓力得到有效控制。術中監(jiān)測腎盂壓力變化,控制腎盂壓力及作用時間,根據(jù)需要手工加壓。對于結石體積大,患者耐受手術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分期手術,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灌注量。此外,由于剝皮鞘過細不利回流,我院改選F18~20號剝皮鞘后效果良好。
2.5防止副損傷 術中腎盂撕裂或裂傷是尿源性膿毒血癥另一個重要誘因,大量沖洗液漏至腎周或腹腔甚至胸腔易導致感染,損傷多因擴張過深或操作粗暴所致,我院常規(guī)采用加有亞甲藍的生理鹽水做人工腎積水的灌注液,用分步擴張法有效避免了損傷,在此基礎上,護理上備好相關藥品也是防范損傷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2.6合理控制手術時間 在腔道手術過程中,高濃度的內毒素(脂多糖類)會進入血液,如果腔道有梗阻,毒素就會更迅速經(jīng)腎盂淋巴、靜脈網(wǎng)系統(tǒng)入血,從而激活身體許多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補體系統(tǒng)等,而它們中的一些因子就是誘發(fā)SIRS的介質。由此可知術中減少手術時間是減少術中毒素和細菌入血的關鍵。Wang等對420例經(jīng)PCNL治療的患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手術時間>90min與術后感染性休克發(fā)生明顯相關。
總之,良好的術中配合能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及副損傷,有效降低尿源性膿毒血癥的發(fā)生率[5]。
參考文獻:
[1]Levy M M,,F(xiàn)ink M P,Marshaii J C,et al.2001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Crit Care Med,2003(4),31;1250-1256.
[2]Wagenlchner F M,Weidner W,Naber K G.Optrmai management of urosepsis from the urological perspective[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7,30(5):390-397.
[3]黃潔夫,湛海倫,劉小彭.尿源性膿毒血癥的防治[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 2012, 6(7): 164-166.
[4]魏 燦,來永慶,史本濤. 上尿路微創(chuàng)碎石術后并發(fā)尿膿毒血癥診療體會[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 2012, 6(15): 4526-4527.
[5]丁萍. 微創(chuàng)經(jīng)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后并發(fā)癥的分析與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2): 122-123.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