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是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綜合征。流行性出血熱引起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在臨床報道上很少見[1],我院在2015年收治1例,現(xiàn)將有關(guān)內(nèi)容作如下介紹。
關(guān)鍵詞:流行性出血熱;垂體前葉功能減退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是由不同病因引起腺垂體全部或大部分受損導致一種或多種垂體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臨床綜合征。一般腺垂體組織破壞在 50%上時始出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破壞達75%時癥狀明顯,95%左右時癥狀常較嚴重。成人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又稱為 Simpnd 病。生育期婦女因產(chǎn)后腺垂體缺血性壞死所致者,稱為 Sheehen 綜合征,是本癥最常見的原因。流行性出血熱又稱為腎綜合征姆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屬科引起的以鼠類為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一組以發(fā)熱、出血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由受感染鼠的分泌物經(jīng)破損皮膚或粘膜侵人。筆者在臨床中見到1例流行性出血熱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F(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52歲,男性,農(nóng)民,因反復納差、乏力3年余,再發(fā)加重伴腹部不適3d入院,既往20年前患有流行性出血熱病史,否認肝炎、肺結(jié)核、胃炎病史,入院查體:神清,精神倦,慢性病面容,面色萎黃,眉毛、腋毛、陰毛脫落,頸軟,甲狀腺I度腫大,未觸及包塊,未聞及雜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明顯干濕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2 次/min,心律齊,未聞及明顯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雙下肢無浮腫。入院后完善相關(guān)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紅細胞3.22*1012/L,血紅蛋白102 g/L,紅細胞壓積30.5%,平均血紅蛋白量31.6 pg,中性細胞比率35.7%,淋巴細胞比率53.8%;空腹血糖3.14 mmol/L,低密度膽固醇3.74 mmol/L,載脂蛋白B 1.35g/L,同型半胱氨酸18.16 umol/L,血沉30 mm/h,結(jié)核抗體陽性(+);甲功示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1.67 pmol/l,游離甲狀腺素2.19 pmol/l,促甲狀腺激素5.8 uIU/ml,甲狀腺球蛋白抗體17.24 IU/mL;性激素六項孕酮<0.03 ng/ml,睪酮<0.087 nmol/l,雌二醇<18.35 pmol/l,泌乳素31.63 uIU/ML,促黃體生成素0.261 MIU/ML,促卵泡生成素0.751 MIU/ML;早8點皮質(zhì)醇3.17ug/dl,下午4點皮質(zhì)醇2.44 ug/dl;生長激素<0.030 ng/ml;ACTH 11.34pg/ml;全段甲狀旁腺激素15.30 pg/ml;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電解質(zhì)、風濕三項、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均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示竇性心律,T波改變,肢導低電壓;胸片、肝膽脾胰彩超、泌尿系彩超均未見明顯異常;甲狀腺彩超示建議作T3、T4檢查;垂體MRI示空泡蝶鞍。臨床診斷: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治療上予左甲狀腺素鈉100ug(po qd),醋酸潑尼松片5mg(上午8點po qd),醋酸潑尼松片2.5mg(下午4點po qd),十一酸睪酮膠丸80mg(po bid)替代治療、改善微循環(huán)、護胃及對癥支持治療。筆者對其追蹤隨訪,經(jīng)積極堅持上述替代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
2討論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的成人發(fā)病年齡以21~40歲最為多見。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的發(fā)生,可由于:①垂體病變,致垂體前葉激素分泌減少,此稱原發(fā)性;②下丘腦病變,使下丘腦的各種垂體前葉激素的釋放激素或因子的分泌受到阻礙;③下丘腦一垂體之間聯(lián)系垂體門脈系中斷,下丘腦的促垂體前葉激素不能到達垂體前葉。當下丘腦的促垂體前葉激素的分泌減少或不能到達垂體時,垂體前葉細胞因得不到興奮而功能減退,此稱為繼發(fā)性。孤立性的個別垂體激素缺乏經(jīng)常是由于下丘腦的缺陷,使釋放激素的分泌缺乏,其中以促性腺激素最為常見[2,3]。與病因有關(guān)的常見病史包括:①分娩時因難產(chǎn)而大出血、昏厥、休克病史,或在分娩時并發(fā)感染。②腫瘤引起者,可有頭痛、視力障礙、視野缺損,有時可出現(xiàn)顱內(nèi)壓增高征群。③累及下丘腦的病變。④有顱腦手術(shù)、外傷、顱內(nèi)感染等病史。本病患者為52歲,男性,因反復納差、乏力3年余,再發(fā)加重伴腹部不適3d入院,20年前患有流行性出血熱病史,入院后完善相關(guān)檢查,發(fā)現(xiàn)甲狀腺軸、性腺軸、腎上腺軸、生長激素軸功能皆低下。甲狀腺軸甲功示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1.67 pmol/l,游離甲狀腺素2.19 pmol/l,促甲狀腺激素5.8 uIU/ml,甲狀腺球蛋白抗體17.24 IU/mL;性腺軸性激素六項孕酮<0.03 ng/ml,睪酮<0.087 nmol/l,雌二醇<18.35 pmol/l,泌乳素31.63 uIU/ml;,促黃體生成素0.261 MIU/ml,促卵泡生成素0.751 MIU/ml;腎上腺軸早8點皮質(zhì)醇3.17 ug/dl,下午4點皮質(zhì)醇2.44 ug/dl,ACTH 11.34 pg/ml;生長激素軸生長激素<0.030 ng/ml;全段甲狀旁腺激素15.30 pg/ml;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電解質(zhì)均未見明顯異常;垂體MRI示空泡蝶鞍。結(jié)合相關(guān)檢查分析示患者同時存在甲狀腺軸、性腺軸、腎上腺軸、生長激素軸功能低下,垂體MRI示空泡蝶鞍,診斷垂體前葉功能低下明確。分析患者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的病因,基本的病理基礎(chǔ)是垂體缺血壞死或壓迫導致功能低下[4]。本病患者能可尋的能導致垂體缺血壞死的病因是患者20年前有流行性出血熱病史。結(jié)合病史,癥狀體征及相關(guān)檢查,本病的病因考慮為流行性出血熱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流行性出血熱臨床分為五期:發(fā)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偟闹委熢瓌t是\"三早一少\",即\"早診斷、早休息、早治療\"和\"少搬動\"患者,把好休克、出血、腎衰與感染\"四關(guān)\"。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患者必須采用長期激素替代治療,一般病情可獲得明顯好轉(zhuǎn),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的治療,主要是補充周圍靶腺激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替代治療應(yīng)先于甲狀腺激素治療;腺激素使用應(yīng)從小劑量開始。男性患者可用睪酮替代。
參考文獻:
[1]熊良圣,祝金泉.流行性出血熱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一例報告[J].實用臨床醫(yī)學:江西,2006,7(1):60.
[2]張存喜.流行性出血熱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一例報道[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4(1):60.
[3]郭仕榮.流行性出血熱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及文獻復習[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2(4):51.
[4]吳疆,江霞.流行性出血熱并發(fā)垂體前葉功能減退1例[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7,43(1):69.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