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化,英語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學好英語,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小學四年級的英語學習中,老師運用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可以說是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基礎的關鍵。這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英語學習;有效性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不管是感知能力,還是接受教育的能力,都不能同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提并論。所以,在對這樣的群體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老師不能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要重視小學生的興趣與心智的發(fā)展,幫助他們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讓他們在教學過程匯總學會體驗,進而養(yǎng)成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好習慣。老師在教學中,要多多進行有效的課程設計,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好英語的目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好動力,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尤為如此。所以,老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必須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大前提,不能一味的進行填鴨教育,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它的核心思想在于理解,而不是背誦。由于教材的內(nèi)容比較固定,這就讓教材的使用者有了主觀能動性。老師在授課時,必須讓方法多樣起來,不妨根據(jù)教材上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能在歡樂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幫助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多樣的展開;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what time is it”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老師不妨通過教室,來進行一個情景創(chuàng)設。一般來說,課堂上都有不同的小組,老師可以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名同學,假設他們身在不同的時區(qū),然后進行對話練習。比如一名同學位于北京,他可以說“Now is the Beijing time 8 p.m”;假設另一名同學身在紐約,因為北京與紐約相隔十三個時區(qū),所以這名“身在紐約”的學生可以回答“Im in New York, the time now is at 7 o clock in the evening”,其他時區(qū)的同學,比如說是東京、悉尼、倫敦等等,都可以借助這樣的方式,來進行交流互動。這樣以那個面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是學生身處較為有趣的環(huán)境中;另一方面,老師還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讓他們擁有更為廣闊的知識面。
二、小組合作,在討論中來深化知識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最終的目的還是用來交流。所以,老師在英語課堂上,不能過度強調(diào)學生在試卷上的書寫能力,要讓他們敢于用英語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捎捎趥鹘y(tǒng)教育的固化,導致許多學生還停留在“紙上英語”的階段,有些時候心內(nèi)滿是想法,可卻不能清晰表達出來。老師不妨在平常的英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同學間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問答、合作等方式,讓英語成為他們學習中的好伙伴。同樣,在利用小組來對英語學習內(nèi)容進行探討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擺脫以往英語學習中的枯燥感,加深同學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At a farm”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布置,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小組設定中,不妨讓兩名學優(yōu)生,兩名學困生,以及一名中等生進行合作。這樣,在大家交流的過程中,可以起到有效的互補。一般,學優(yōu)生可以來擔當小組探討活動的引導人,對于大家交流的內(nèi)容,可以進行指正和總結;而學困生,則是將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用提問的方式,來進行討論;而中等生,在聽取的過程中,可以對出現(xiàn)的一些重要內(nèi)容進行記錄,幫助大家完善小組活動。當然,角色并不是固定的,像“At a farm”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可能有的同學平常有所接觸,可能有的同學就缺乏理解。比如像“duck”、“cock”、“horse”等,每名同學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認識進行闡述,以此來豐富討論的過程,讓學生在交流中,將自己的英語知識運用出來。
三、老師總結,幫助學生來回顧課堂
對于一堂課而言,既要有課前的預習,也要有課中的講述,同時,關于課尾的總結,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內(nèi)容。但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在課尾的時候,不注意幫助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進行回顧,這樣,很容易使整堂課的學習大打折扣。由于素質(zhì)教育更多的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如果沒有很好的總結,那么學生很可能會讓自己鉆研出來的內(nèi)容而遺忘掉。所以,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的有效,英語老師對于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萬萬不能輕視。
總結不是重復學習,是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精準的回顧,幫助學生加深記憶的過程,所以,老師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既要把握好課上的重點知識,還要了解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妨建立一個“總結本”,一方面,在授課過程中,將重點知識記錄下來;另一方面,在課上通過觀察、提問的方式,爭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在課后總結的時候,就能進行的游刃有余了。
老師在小學四年級的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尤為重要。盡管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我們的英語老師也要注意篩選,選擇一個合適的學習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朱怡紅.小學英語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9.
[2]張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調(diào)查報告[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