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鶯鶯,袁曉清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南院/奉賢中心醫(yī)院,上海 201499)
?
全程整體護理干預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jié)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高鶯鶯,袁曉清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南院/奉賢中心醫(yī)院,上海 201499)
目的 探討全程整體護理干預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依從性及其對關節(jié)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予以全程整體護理干預。觀察2組干預后的依從率,治療后前后枕墻距、胸廓擴張度、晨僵時間、模擬視覺評分(VAS)、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畢氏強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數(shù)量表(BASFI)及IgG、IgA、IgM、C3和C4水平的變化。結(jié)果 觀察組的依從率為93.33%,對照組為75.56%,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枕墻距、胸廓擴張度、晨僵時間、VAS、PSQI、BASFI及IgG、IgA、IgM、C3和C4水平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均<0.05),而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為明顯(P均<0.05)。結(jié)論 全程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提高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依從性,提高關節(jié)功能和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強直性脊柱炎;護理干預;免疫;關節(jié)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是侵犯中軸脊柱關節(jié)為主,同時可以累積外周關節(jié)的慢性炎癥免疫性性疾病[1]。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晚期可以引起關節(jié)功能嚴重障礙,致殘率較高。治療的目的是控制炎癥,緩解癥狀,抑制病情的發(fā)展,但目前尚無根治性治療[2]。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患者早期藥物干預,并進行功能鍛煉時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不可替代的部分,也是臨床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往往不被家屬和患者重視。除藥物之外,如何進行系統(tǒng)性進行干預,增強患者緩解期服藥的依從性,促進患者在恢復有效鍛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是醫(yī)護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3]。本研究采用全程整體護理干預方法,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晨僵,腰背部疼痛和背部活動受限,HLA-B27(+),血沉、C反應蛋白不同程度升高,CT提示骶髂關節(jié)炎。排除有惡性腫瘤、精神疾病的患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軀體疾病的患者,重度睡眠障礙患者,肝炎、結(jié)核和肺炎等急慢性感染患者,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細菌感染性關節(jié)炎患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18~60(31.73±2.84)歲;病程0.5~22(6.36±2.13)年;大學及以上24例,中學12例和小學及以下9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18~60(31.18±3.17)歲;病程0.5~23(6.47±2.18)年;大學及以上22例,中學15例和小學及以下8例。2組年齡、性別和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均采用常規(guī)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全程整體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仔細講解強直性脊柱炎的概念,危害,治療必要性,臨床表現(xiàn),預后和并發(fā)癥等基本知識。告訴患者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用溫水洗澡,不洗涼水澡,并保持直立,行走時的良好姿勢,盡量保持挺胸,收腹和抬頭。不宜久坐,久臥,經(jīng)常扭動腰背部和髖關節(jié)。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可以做一些脊柱和四肢體操、太極拳等,但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②心理護理。由于強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病,病程長治療效果較差,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常常具有煩躁,焦慮和恐懼等不良情緒,故護理工作人員應與該類患者多溝通,傾聽患者的訴說,并給以最大的關心,并使患者轉(zhuǎn)變心態(tài),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③疼痛護理。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疼痛,可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應根據(jù)疼痛的特點,部位和性質(zhì)給相應的護理措施。晨起的疼痛可以通過適應性鍛煉能夠緩解疼痛,或者通過理療和中藥外敷等均能緩解疼痛,也可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聽音樂、閱讀和參與社會活動等。④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對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十分重要,如何鍛煉、鍛煉程度和哪些禁止鍛煉。根據(jù)不同的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鍛煉方案十分重要,并教會在鍛煉過程中監(jiān)測個人的身體情況,如出現(xiàn)新的癥狀和病情變化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鍛煉的方法主要
[8] 嚴前琳,陳洪波. 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8):946-949
[9] 趙丹妮. 護理干預對交鎖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治療脛骨骨折患者的影響研究[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11):148-149
[10] 陳育娟,尤春雨. 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評價[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10(28):245-246
[11] 薛曉明,吳玲玲,秦玲,等. 個案管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疼痛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10):1171-1173
有散步、游泳、太極拳和廣播體操等,鍛煉的強度應該控制在不引起第二天的癥狀加重為度,并且鍛煉需循序漸進,有計劃進行??梢赃M行適當?shù)姆潘捎柧毴缰兴幣菽_、熱水浴、聽音樂和練氣功等。⑤穴位按摩。由于本病病因復雜,療程長,單一藥物治療難以全面抑制病情的發(fā)展,故建議增加穴位按摩,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選穴主要有百會穴、天柱穴、膈食穴、夾脊穴、足三里、三陰交、涌泉和照海等,每天1次,每次10~15min,如果患者無法自己完成,可要求家屬協(xié)助。⑥家庭和社會支持。由于該類疾病病程長,需要長期治療,往往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情緒,故家屬和社會的支持十分重要。囑家屬多關心患者,使患者焦慮和抑郁的情緒降低,并滿足患者心理,生理和社會的需求。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使患者將自己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社會活動中去,同時得到社會的尊重。⑦調(diào)整睡眠。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養(yǎng)成定時、定點的睡眠習慣,提倡午睡,但時間一般控制在30min以內(nèi),晚上睡眠不要過早。運用枕頭睡眠時,建議枕頭的高度在6~9cm,采取仰臥位,保持舒適體位,避免蜷曲。側(cè)臥位時,建議用枕頭墊前胸,雙腿和腰部是睡眠姿勢呈最為舒適的狀態(tài)。對于睡眠困難的患者建議使用一些中成藥物如棗仁等。進行安神補腦,避免西藥催眠。⑧飲食護理。禁止飲刺激性飲料(可樂、咖啡和茶等),建議吃一些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鈣和鐵等易消化的食品,多吃水果、新鮮蔬菜、瘦肉和豆制品等,并根據(jù)患者的喜好制定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計劃。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干預后的依從率以及治療后前后枕墻距、胸廓擴張度、晨僵時間、模擬視覺評分(VAS),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畢氏強直性炎柱炎功能指數(shù)量表(BASFI),及IgG、IgA、IgM、C3和C4水平的變化。
1.3.1 評價指標 ①依從性評價。患者治療和干預護理4周后進行依從性評價。完全依從:主動配合藥物和干預性護理,按時、按量遵醫(yī)囑完成規(guī)定的內(nèi)容;部分依從:被動按照醫(yī)囑吃藥和干預性護理,但不按時或者不按量完成醫(yī)囑規(guī)定的內(nèi)容;不依從:不按照遵醫(yī)囑吃藥和干預性護理。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病例數(shù)×100%。②枕墻距:在站立時,臀部和足跟均靠墻,測定頭部與墻間的距離,0cm為正常。③胸廓擴張度:在站立時,測定患者第4在肋間隙水平深吸氣和深呼氣的周圍差,正常一般不低于5cm。④BASFI:對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分,量表中有10個問題,每個問題為1分,0為輕易做到,10為完全做不到,分數(shù)越大,說明關節(jié)功能越差,10個問題的平均得分為BASFI。⑤VAS:對疼痛程度進行評分,0為無疼痛,10為最為嚴重的疼痛,分數(shù)越高疼痛越明顯。⑥PSQI:對睡眠質(zhì)量進行評價,7個部位,每個部位按照0~3分進行評估,各個部位評分之和為PSQI,分數(shù)越高說明睡眠質(zhì)量越差。
1.3.2 血液標本采集和指標檢測 2組入院時和術(shù)后4周,采集外周靜脈血約3mL,注入不含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放置在室溫30min后,采用離心機以3 500r/min的速度離心,收集血清放置在-80 ℃的冰箱中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測定血清IgG,IgA,IgM,C3和C4。
2.1 2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依從情況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4.145,P<0.05。
2.2 2組干預前后枕墻距、胸廓擴張度和晨僵時間比較 干預前2組枕墻距、胸廓擴張度和晨僵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2組枕墻距、胸廓擴張度和晨僵時間比較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P均<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枕墻距、胸廓擴張度和晨僵時間比較
注:①與干預前比較,P<0.05。
2.3 2組干預前后VAS、PSQI和BASFI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VAS、PSQI和BASF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2組VAS、PSQI和BASFI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為明顯(P均<0.01)。見表3。
2.4 2組治療前后IgG、IgA、IgM、C3和C4水平比較 干預前2組IgG、IgA、IgM、C3和C4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2組上述指標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4。
表3 2組干預前后VAS、PSQI和BASFI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干預前比較,P<0.05。
表4 2組治療前后IgG、IgA、IgM、C3和C4水平比較
注:①與干預前比較,P<0.05。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由于無法根除,不僅鈣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并且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出現(xiàn)相應的部位出現(xiàn)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狀態(tài)。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干預是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關鍵。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關節(jié)功能鍛煉具有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作用。隨著護理理念從單純的治療性護理轉(zhuǎn)變?yōu)槿陶w護理模式,現(xiàn)已經(jīng)逐步運用于臨床[4-6]。本研究表明全程整體護理干預運用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后,可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并且明顯降低枕墻距、胸廓擴張度、晨僵時間、VAS、PSQI和BASFI水平,說明全程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可能與患者的依從性提高和全程整體護理干預內(nèi)容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全程整體護理將患者視為一個整體,即除生物學的患者與社會及生存的外環(huán)境視為一個整體;把出入院的患者視為一個延續(xù)性的整體;對患者的護理是一個延續(xù)性的和系統(tǒng)性的,保證護理貫穿在出入院的整個過程中,使護理不間斷;護理具有積極主動,按照程序化有計劃進行;護理具有全面、系統(tǒng)和整體性,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護理和指導,具有預防、保健和康復指導[7]。將整個護理過程貫穿患者的整個病程,可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緩解疼痛,提高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通過患者長期、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地進行功能鍛煉,以維持脊柱關節(jié)的最佳位置,增加肺活量。
強直性脊柱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xiàn)為大量的B淋巴細胞激活,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引起一系列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IgG、IgA和IgM水平增高和免疫功能亢進的狀態(tài),并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具有明顯相關性[8-9],且有75%的患者C3和C4水平明顯升高[10]。本研究表明全程整體護理護理干預能夠明顯降低血清IgG、IgA、IgM、C3和C4水平。
總之,全程整體護理護理干預通過心理和生理的干預,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降低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提高合理的營養(yǎng),適度的功能鍛煉,緩解機體的免疫紊亂,從而降低強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提高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依從性,提高關節(jié)功能,加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1] 古潔若. 中國脊柱關節(jié)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規(guī)范監(jiān)測和研究展望[J]. 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5,36(1):1-5
[2] 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強直性脊柱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8):557-559
[3] 徐勝前,黃烽. 強直性脊柱炎的達標治療[J]. 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4,53(11):841-843
[4] 周國秀,黃冬枚. 全程整體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身心康復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2):1388-1390
[5] 陳寶霞. 全程整體護理管理模式在創(chuàng)傷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 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4):488-489
[6] 何寧寧,黎國萍,張成芝. 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全程護理模式中的應用[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20):2441-2443
[7] 盧璠萍. 全程整體護理干預對風濕免疫性疾病護理體會[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15):187-188
[8] 葉文芳,劉健,曹云祥,等.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變化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2):121-123
[9] 秦學軍. 人類白細胞抗原B27和免疫指標在強直性脊柱炎診斷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6):87-89
[10] 王永仿,許聯(lián)紅,蔣立新,等.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功能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27(6):132-134
[收稿日期] 2016-03-20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4.040
R
B
1008-8849(2016)34-3868-03
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