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澤
【摘要】素質教育思想明確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建構主義理論重視學生的主體水平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同時也強調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要落實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就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動力,引導學生發(fā)現、參與為前提,創(chuàng)設探索性課堂氛圍為保證,從而實現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自主學習 發(fā)現 參與 探索
所謂“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生命發(fā)展的載體,煥發(fā)師生生命的活力,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的教學。其中,教師的科學引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學習的主體,學生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是教學活動的中心。
一、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教學的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合作對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建構過程中,學生要用探索法、發(fā)現法去主動地搜集并分析有關的數據和資料,對所學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加以驗證,最終通過探索得出結論。教師作為組織者,促進者,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的動機,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促進建構向有效方向發(fā)展。
(二)現代教學論依據
現代教學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兩個轉化過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識結構向學生的認知結構轉化;二是由學生的認知結構向智能轉化。這種轉化過程,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才能實現。沒有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是沒有辦法學會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只有設計和組織好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并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心向,讓學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內在需要和追求,成為一種自我表現的方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發(fā)展,不斷提高。
二、現實教學嘗試及收獲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著眼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努力改革課堂教學,并積極進行了一些嘗試,同時也有所收獲,在閱讀課程教學中應該提倡學生參與、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帶領學生探索,以此來鍛煉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引導學生提問題
古曰:學起于思,源于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腦子里沒有問題也就沒有思維,空洞的思維是不能夠進行思維活動的,一般來說,愛提問題的學生往往思維活躍,勤于動腦,各方面的能力較強,學習成績教好,不少后進生轉化的過程中,最先出現的征兆就是提問題多了,所以我試圖讓學生主動提問題,激起學生活躍的思維,引導學生發(fā)現。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提問題主要應該做好下面幾點:
1.創(chuàng)造機會
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為學生提供“提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隨時可以提問。
2.營造氛圍
學生的好奇心理往往可以促使他們更加細致的觀察、探索,提出問題,這是可喜的現象,為此,常常熱情、真誠地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重視課堂上的師生交流,允許課堂上有笑聲,有爭議,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這些對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提問題”的氛圍,引導學生發(fā)現有推波助瀾之用。
3.傳授方法
機會來了,氛圍營造了,就可以了嗎?不是的,盡管“提問題”是思維意識流動時產生的一種隨機行為,然而在最初時,還是要教給學生一些有章可循,有繩可依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一是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 像與本節(jié)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問題;自己似懂非懂的問題;自己在思考過程中值得懷疑的問題;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見解等。二是樹立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學中,老師要當即表揚提問題提的好的同學,對他發(fā)言的優(yōu)點,如:提問題的角度、回答時表達的方式等及時肯定,并啟發(fā)學生思考:“他提的問題你想到了嗎?你為什么沒有想到?”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別人沒有想到的而又有價值的問題。三是要留有余地。在講課中,有意留下一些問題不講,讓學生自瀆,明確問題由學生提出,又由學生回答,而且問題要從課文中來,在到課文中去尋求答案,教學時,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余地,每學完一個段落,都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啟發(fā)他們提問題。
(二)調控學生參與
在我們的課堂上,幾乎堂堂都在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我認為:合作學習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為學生開設了平等、互助的學習場所與機會,創(chuàng)設了人人都能表現自我的條件。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可以更好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從而共同探索,發(fā)現新的東西。所以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對于我們這種大班額的班級,為了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教學中來,使每個孩子都能有所實際的收獲,引進這種學習的模式尤其重要,而模式的引進是為了更好的參與,而學生參與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著老師的調控,那么,如何調控學生參與呢?
三、研究結論
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學生對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具有持久的動力,極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會學,而且善學。發(fā)現、參與、探索式的閱讀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協(xié)作學習的環(huán)境,而且還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胡斌武、吳杰:建構主義教學論述評,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07期
[3]韓清林:關于“自主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基本問題,河北教育,1999年第12期
[4]韓清林: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周刊,2011年04期
[5]李紅,郝春東,張旭: 教師教學效能感與學生自我效能感研究,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