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
【摘要】目的 探討心電散點圖輔助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價值。方法 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患者35例為研究組,并選擇同期正?;颊?5例為對照組。通過動態(tài)心電圖系統(tǒng)對患者心電散點圖進行繪制,對動態(tài)心電圖結果與散點圖結果雙盲處理,核對兩組患者診斷符合率。結果 對照組中出現各型心電散點圖類型與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結果具有一致性,診斷符合率均為100%。結論 利用動態(tài)心電圖并輔以心電散點圖對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進行診斷,可有效提高診斷符合率,降低漏診率,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關鍵詞】心電散點圖;動態(tài)心電圖;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1.0.02
SSS系竇房結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損傷早證心臟起搏和傳導功能異常,進而出現的一系列心率失常、血流動力學障礙等綜合病癥,嚴重者可致患者出現阿斯綜合癥或猝死[1]。該病患者多有竇性心動過緩,尤以夜間變現最甚,間歇出現,持續(xù)時間段,多無明顯自覺癥狀。動態(tài)心電圖作為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診斷重要方式,具有無創(chuàng)、安全、方便、可靠等優(yōu)勢,但僅憑動態(tài)心電圖做出的診斷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2]。本研究為了探究更為有效的診斷方式,選擇我院收治的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患者35例,對心電散點圖輔助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價值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患者35例為研究組,并選擇同期正?;颊?5例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符合陳灝珠2005年版《實用內科學》關于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診斷標準[3],均有顯著持續(xù)的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緩,最低心率<40次/min,最高心率<90次/min,24 h內總心搏數<8000次。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38歲~79歲,平均年齡(53.8±8.5)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6±2.5)年;基礎疾?。汗谛牟?2例,高血壓心臟病8例,心肌病7例,心肌炎5例,心肌梗死3例。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4.2±8.3)歲,均無心臟疾病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動態(tài)心電圖進行檢查,并以美國DMS12.0版動態(tài)心電圖工作站自動繪制兩組患者心電散點圖。雙盲處理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果與散點圖結果,核對兩組數據診斷符合率。
2 結 果
本組對照組散點圖以頭端小、尾端逐漸變大的“彗星狀”為主,占85.7%,研究組均為非彗星狀;研究組中經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為房顫5例,而房顫患者心電散點圖以扇狀分布為主,診斷結果具有一致性;房速、房早、室早心電散點圖分別呈格子狀、三分布、四分布及五分布,本組對應比例具有一致性;Ⅱ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心電散點圖呈特殊二分布,本組研究組中心電散點圖呈特殊二分布7例,而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只有6例,后經心電圖復查漏診1例Ⅱ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本組對照組經動態(tài)心電圖表現為竇緩2例,心電散點圖顯示呈魚雷狀1例,該例患者經復查確診為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見表1、2、3。
3 討 論
因SSS對患者機體危害較大,及早診斷治療意義重大。臨床關于SSS診斷方式主要有阿托品激發(fā)試驗法、電生理測定法和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法,前兩種診斷方法均有一定劣勢,如阿托品激發(fā)試驗法禁忌癥較多,且操作風險較大,而電生理測定法檢出率較低[4-5]。
動態(tài)心電圖在SSS診斷中,具有較大優(yōu)勢:首先動態(tài)心電圖可持續(xù)24 h對患者心電圖進行監(jiān)測,患者無需長時間臥床,儀器隨身攜帶,操作簡便,對患者正常生活幾乎無影響,具有無創(chuàng)性,且可重復多次操作;其次動態(tài)心電圖可最大限度捕捉臨床診斷信息,如最快心率、最慢心率、24 h總心搏數等,且可捕捉患者不同狀態(tài)下的心電活動信息,提高診斷準確率;再次,動態(tài)心電圖可記錄患者在距離快速心動過速的較長時間后出現的竇性激動,進而可對患者竇房結的自律功能進行評價[6];此外,動態(tài)心電圖可判定停搏的來源,并結合臨床癥狀對其進行分型,提高診斷準確性。
而單純依靠動態(tài)心電圖亦有其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數據量龐大,儀器自動分析之別功能不足,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心電散點圖作為動態(tài)心電圖系統(tǒng)一部分,其臨床輔助作用常常被忽略。大量文獻顯示,正常人心電散點圖多呈彗星狀,房顫患者多呈扇形,房早、室早、房速與散點圖三分布、四分布及五分布、格子狀匹配,本組對照組心電散點圖呈彗星狀占85.7%,研究組為0,房顫、房早、室早、房速與散點圖分布比率也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組研究組中心電散點圖呈特殊二分布7例,而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只有6例,后經心電圖復查漏診1例Ⅱ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本組對照組2例經動態(tài)心電圖表現為竇緩,心電散點圖顯示1例呈魚雷狀,該例患者經復查確診為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表明心電散點圖在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具有較高的輔助價值。
綜上所述,利用動態(tài)心電圖并輔以心電散點圖對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進行診斷,可有效提高診斷符合率,降低漏診率,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 丁,劉仁光.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診治進展[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73-76.
[2] 孟 軍,白 潔.動態(tài)心電圖對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診斷價值的探討[J].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2013,22(6):869.
[3]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364.
[4] 黃 東.動態(tài)心電圖用于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18-5519.
[5] Roger Dillier,Sonia Ammar,Gabriele Hessling,et al.Safety of continuous periprocedural rivaroxaba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eft atrial catheter ablation procedures[J].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2014,7(4):576-582.
[6] Wei Wang,Lei Liu,Yuan Li,et al.Does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affect the outcome of the radiofrequency modified maze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J].Texas Heart Institute journal,2012,39(1):17-23.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