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星
(大理大學政法與經(jīng)管學院,云南大理671003)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徑分析
——以大理大學為例
曹星
(大理大學政法與經(jīng)管學院,云南大理671003)
禮儀作為重要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塑造主體形象、協(xié)調人際關系、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等特殊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當今許多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與禮儀尊重缺失密切相關,禮儀教育應當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中,而目前大學教育中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正確認識現(xiàn)代禮儀的涵義、價值,分析現(xiàn)代社會中禮儀缺失帶來的問題;闡述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以大理大學為例探討加強本科生禮儀教育路徑和策略。
禮儀;教育;大學生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9.017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體系中一直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荀子強調“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1〕。朱熹也認為學習并踐行禮儀規(guī)范,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都有重大意義:“古之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2〕。事實上,禮儀不僅是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無論是構建和諧社會還是踐行社會主義文明、和諧、友善等核心價值觀,都離不開禮儀。禮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伴隨著我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經(jīng)濟、文化、社會活動中,禮儀將在未來中國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現(xiàn)代禮儀,指的是人們在社會各種具體交往中,為了互相尊重,在儀表、儀容、儀態(tài)等方面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準則和規(guī)范〔3〕?,F(xiàn)代禮儀以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為內核,以自尊和互相尊重為原則,以個體素質和修養(yǎng)的提升為出發(fā)點,具有重要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個體是構成家庭、組織、社會的最重要因子,禮儀的立足點雖然在個人,其價值卻是多元的,主要體現(xiàn)在個體、組織和社會三個層面:個體普遍具備禮儀素質,個體形象、組織形象(譬如單位形象或區(qū)域、國家、民族形象)也會隨之提升;伴隨著個體形象和組織形象的提升,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的關系會逐漸走向和諧;社會整體環(huán)境也將得到優(yōu)化,有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所以禮儀的價值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塑造主體(個體、組織)形象,協(xié)調關系(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
人們一般都會認同禮儀在個體和組織形象塑造、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但從現(xiàn)狀來看,禮儀缺失是現(xiàn)代社會一個普遍而突出的問題,這種缺失直接表現(xiàn)為許多個體不懂得尊重他人,因尊重(無論是情感上的尊重或是方式上的尊重)缺失而導致的問題已日益突出。
(一)尊重的缺失正不斷造成人際沖突進而引發(fā)社會矛盾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4〕,禮儀的核心和內涵在于提倡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如果日常人際交往中缺乏言語、行為上的尊重,人與人之間難免就會出現(xiàn)矛盾沖突,而更該引起注意的是,禮儀和尊重的缺失不只造成人際間的小沖突,而且在現(xiàn)代社會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甚至已被看作社會問題的人際矛盾與對立,比如醫(yī)患關系——近年來已發(fā)生多起患者或患者家屬打死打傷或羞辱醫(yī)生事件;還有城管與小販的關系,既有城管粗暴執(zhí)法打死小販(2013年鄧正加案)的案例,也發(fā)生過小販捅死城管(2006年崔英杰案)的案例;另有導游、旅游執(zhí)法人員粗暴對待游客(2013年香格里拉導游阿布事件)……這些問題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禮儀問題,如果回顧各種事件經(jīng)過尤其是事情起因,可以看到,事件中的雙方并沒有深仇大恨,很多時候甚至是素不相識的,只因表達交流溝通或執(zhí)法方式的不當——這種不當其實主要就表現(xiàn)為缺乏對關系對方的尊重進而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仇恨,于是輕則引起口角爭吵等人際糾紛沖突,重則可能出現(xiàn)違法犯罪暴力行為。
(二)尊重缺失正在造成主體公眾形象及相關社會群體和組織形象的損害
目前,醫(yī)生、城管、警察、導游乃至大學生等群體的公眾形象都不甚理想;“中國人”這一旅游群體在國際旅游市場上形象也很不好,內地游客一度被香港同胞稱為“蝗蟲”——其實破壞群體形象的往往只是群體中少數(shù)甚至個別人的不文明行為,但負面印象卻會被加諸整個群體、組織、地域乃至國家、民族之上,使得組織或群體形象無端躺槍。
當整個社會都面對禮儀尊重缺失的問題時,大學也未能幸免。近幾年,大學里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因人際交往中的言語、態(tài)度問題引發(fā)矛盾沖突不斷,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和惡性案件不時占據(jù)新聞媒體頭條,如2004年馬加爵殺室友案,2013年復旦黃洋被室友投毒案,2014年華東政法大學大四女生因不滿老師批評自己遲到而用開水潑老師事件……“大學生怎么了?”一時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導致目前社會中禮儀和尊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樣的,但禮儀教育的缺乏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只有具備了尊重他人的意識,才可能有相應的尊重他人的言行,但無論是作為一種觀念還是一種行為的禮儀,社會成員都不會自發(fā)形成和具備,必須通過教育來促成,因此有必要從禮儀教育的角度來思考當下社會尊重缺失的問題。
禮儀教育是一種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教育,其重點首先在于培養(yǎng)主體對于“禮儀”的一種認知,然后在認知的基礎上能夠將對他人的尊重以恰當?shù)男问奖磉_出來。禮儀教育本應當貫穿于個體的家庭教育和各階段的學校教育中,就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而言,家庭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早期教育無疑也是重要的,我們也希望國內中小學能逐步加強禮儀教育教學的力度,而筆者之所以要特別強調在大學教育教學中加強禮儀教育,是因為對禮儀內涵、重要性等的理性和深切認識,需要建立在對社會文化、社會關系具有一定層次的理解之上的,需要以一定的學識修養(yǎng)為基礎,所以禮儀教育的普及和加強,大學既是理想的時期,也是極其重要的時期。
(一)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大學生禮儀教育以學識為基礎,以道德為內核,以自尊和尊重他人為原則,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尊重他人的行為習慣,這一思想恰恰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是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從知與行的角度,發(fā)掘每個人心底蘊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意識,外化為群體和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才能產(chǎn)生凝聚力、煥發(fā)戰(zhàn)斗力,夯實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礎”〔5〕。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禮儀教育是題中應有之義,應當“不僅僅限于基礎教育,還應該深入職業(yè)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各個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只有覆蓋到所有教育平臺,形成長效的教育機制,不斷用各種方式和載體加以引導和熏陶,才能立德樹人,引領社會全面進步”〔6〕。
(二)加強禮儀教育教學是大學集體集中學習、生活模式的必然要求
群體越是集中,人際交往頻率越是頻繁,人際間發(fā)生矛盾沖突的概率相應也就會增高。大學生的許多特性以及大學的組織運行管理方式更讓這些問題比其他組織和成員更為突出。首先大學生的年齡基本在18~23歲,本就是血氣方剛的年紀,自尊心普遍較強,年輕氣盛易沖動是其普遍的特點,再加上來自全國各地,家庭環(huán)境、成長環(huán)境、生活方式、性格各不相同,這樣的年輕人群體集體住宿、集體學習,確實較容易因生活小事產(chǎn)生矛盾,小矛盾又可能引發(fā)較大沖突,馬加爵、林森浩案就是典型案例;其次大學的紀律、行為規(guī)范約束往往比中小學寬松,離開了學校、老師、家長的嚴格管束,學校、老師所給予的自由度也比較大,是否能尊重同學、老師更多依靠的是大學生的個體素質——雖然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群體,基本的禮儀禮貌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具備的,但對其禮儀的要求不能只以“基本能達到底線”作為標準,大學里也不可能采取像中小學一樣的管理方式,制定非常細致的行為規(guī)范和守則,因此,更應當重視通過禮儀教育的方式來提升大學生素質,構建和諧校園。
(三)強化禮儀教育教學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本科教育重視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
目前,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變?yōu)榇蟊娊逃蟊娊逃A段高校雖然仍然劃分各種專業(yè),但許多專業(yè)(特別是社會科學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性與精英教育階段相比已經(jīng)大大弱化了,本科四年所謂的“專業(yè)教育”其實很難讓學生直接成為相關專業(yè)領域的專門人才,更多只是對相關專業(yè)的基礎性教育,如果學生想成為該領域專門人才,需要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教育。因此,目前的本科教育,除了少數(shù)教學實力雄厚的老牌院校優(yōu)秀專業(yè)和部分應用性極強的專業(yè)能在本科教學階段培養(yǎng)出專業(yè)素質較強的人才外,大多數(shù)的本科教育教學,應該在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同時,重視對學生包括禮儀在內的社會技能的培養(yǎng)——專業(yè)基礎知識教育為學生開啟了相關專業(yè)的大門,有興趣有意愿繼續(xù)深化學習的會自主自覺地繼續(xù)學習,而社會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需要學校進行強化教育,進而讓本科學習結束后就走上工作崗位(而且很多未必是專業(yè)對口)的學生因為在如何與人相處、言語交談、禮儀禮貌等社會技能方面有了相關知識儲備和素質養(yǎng)成而有效融入社會。這與專業(yè)教育不僅不矛盾,而恰恰是本科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和體現(xiàn)素質教育內涵的體現(xiàn)。同樣也可設想,哪怕是那些專業(yè)教學實力雄厚的老牌本科院校,在能提供高質量專業(yè)教育教學的同時,有意識地強化一下學生在溝通、尊重、形象方面的社會技能和素質,也只會是錦上添花而不會是畫蛇添足。
(一)大理大學目前禮儀教育教學現(xiàn)狀
作為一名在高校教授禮儀課程的教師,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在大理大學,除了公共關系學、旅游管理等專業(yè)因為專業(yè)課程開設公關禮儀、現(xiàn)代禮儀等專業(yè)課程外,其他專業(yè)學生極少數(shù)選修了禮儀課程,多數(shù)學生沒有學過禮儀相關課程。筆者在大理大學古城校區(qū)和下關校區(qū)分別進行問卷調查,隨機抽樣學生問卷600份,其中下關校區(qū)300人(涵蓋9個專業(yè)),古城校區(qū)300人(涵蓋25個專業(yè)),開課情況統(tǒng)計見表1。
表1 大理大學禮儀課程開設情況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的同學沒有學過禮儀類課程卻有學習的渴望。關于希望開設禮儀課程的原因,調查結果見表2(多選題)。
表2 大理大學學生希望開設禮儀課程的原因調查
表2中的數(shù)據(jù)表明,大理大學學生無論從提升個人形象和素質,還是基于人際交往、就業(yè)等需要,都愿意學習禮儀方面的課程。筆者還對大理大學50名教職員工(教師30人、行政后勤人員2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及“在與大理大學學生在課堂內外的接觸中,覺得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欠缺”,調查結果見表3(多選題)。
表3 大理大學教職員工認為大理大學學生的主要不足和欠缺調查
從表2、表3的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同學能意識到禮儀在塑造形象、協(xié)調人際關系中的重要作用,也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學習禮儀的需求和愿望;教職員工普遍覺得目前大理大學學生禮儀禮貌水平有待提升。因此,考慮在大理大學本科教育中加強禮儀教育,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雖然大理大學的調查結果不能代表國內所有高校,不同學校的大學生的禮儀水平肯定是有差異的,但是我們從社會整體現(xiàn)狀來看,整個社會倫理道德水平的下滑,人與人之間尊重與禮儀禮貌的缺失確已成為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高校也不例外,其他高校也有與我們調查的結果相類似的情況,都應當從教育教學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承擔起應有責任。
(二)大理大學加強學生禮儀教育教學的對策和措施
1.建議將禮儀課由選修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
禮儀教育在教育體系中不受重視,與社會觀念對于禮儀認識的淺薄化不無關系。在許多社會公眾心目中,禮儀只不過是生活中涉及衣食住行或迎來送往中的一些簡單行為規(guī)范,只是服務行業(yè)需要掌握的簡單技能,不是什么重要的知識和應該學習的課程,只需要在那些可能從事公關工作的專業(yè)中開設即可。其實這只是認識到了禮儀中“儀”的淺表層面,忽略了“禮”豐富的內涵和本質。對于個體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對于組織來說,禮儀是組織形象和文化的外化;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懊鞫Y”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明禮、友善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之義,是每一個社會人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禮儀缺失導致的人際問題、社會問題還有個體、組織乃至國家民族形象問題已經(jīng)在上文中具體論述過。作為大學生,更需要在大學這個職業(yè)準備期也是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好好學習禮儀知識和技能,懂得為何要尊重他人?如何才能學會尊重他人?又如何才能恰當真誠地將這種尊重表達出來?這是無論什么學科什么專業(yè)的大學生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社會技能。大理大學的學生已經(jīng)有機會通過通識選修課自主選擇相關課程的學習,但是通識選修課的面相對還是太窄,選修相關課程的同學畢竟是少數(shù),高?;蚩蓢L試把禮儀課作為各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來開設,逐步將禮儀教育教學在各專業(yè)中普及,當然,課時可多可少,視需要而定。
2.強化禮儀師資培養(yǎng),深化禮儀教育教學改革
一方面是學校對禮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人們對禮儀的認識表淺化,導致目前高校禮儀教學的形式單一、分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也不夠,普遍認為大多數(shù)專業(yè)無需開設此課程;已經(jīng)開設了的專業(yè),教師一般也只是局限于對各種禮儀行為規(guī)范知識的簡單介紹,沒有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性,導致學生雖然上過禮儀課,也多半不能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未能把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將來的工作中,未能把禮儀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因此,高校應當積極思索禮儀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對教學時間、場所、教學方式也應當積極拓展創(chuàng)新,比如禮儀課程的開設考慮結合學生相關專業(yè)實習,以醫(yī)學、護理學專業(yè)為例,當學生即將在醫(yī)院開展專業(yè)實習的前一個學期,可以考慮開設禮儀課程,這時學生因為即將切實面對著領導、同事、患者、患者家屬等各類公眾,禮儀實踐課會顯得更有意義和價值,而且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可能會更高,也更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多種形式營造學校重禮儀、講禮儀的整體環(huán)境和氛圍
之所以說禮儀是一種重要的道德實踐和社會技能,在于這種技能在社會生活中時時處處有實踐的必要和可能,如果一所高校能形成講禮重禮的氛圍,不但重視課堂上的禮儀知識教學,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帶動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要在學校中形成講禮重禮的氛圍,學校應當動員廣大教師參與禮儀教育,并將這種思想認識積極轉化成切實可行、可操作的各種具體活動,比如廣大中小學課堂上普遍實行的起立、問好——這些行為規(guī)范的背后,其實想傳達的還是師生間的相互尊重,當然并不是說要在大學里也去推廣這樣的做法,這是一種思路、一種從小事做起的行動,學校應把禮儀氛圍的營造看作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努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舉辦與禮儀相關的演講賽、辯論賽、校園文化校園禮儀規(guī)范知識技能大賽等,由各學院各專業(yè)各班級的學生自己積極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身邊開始,思索認識禮儀,思考如何以更恰當?shù)男问皆谒奚帷⒄n堂、校園中,把自己對同學、老師以及其他公眾之間的尊重恰當有效地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將尊重的內涵不斷延展,擴展到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個體在社會中的定位,個體自身,個體與他人,與環(huán)境,與社會,如何通過禮儀實現(xiàn)和諧,從而實現(xiàn)禮儀“心尚禮則心泰,身尚禮則身修,家尚禮則家大,國尚禮則國昌”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
〔1〕張覺.荀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8.
〔2〕朱熹(輯),高愈(注),沈元起(譯).言文對照小學集注〔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3.
〔3〕秦啟文.現(xiàn)代實用公關禮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4.
〔4〕楊伯峻.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46.
〔5〕人民日報評論員.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2-12(1).
〔6〕人民日報評論員.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論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1-17(1).
〔Abstract〕Etiquette,as an important social behavior norms,is a major part of social core value which owns individual and social values and helps shaping the main image,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and optimizing social environment.Nowadays,many social problem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absence of etiquette.The education of etiquette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college education,especially in the situation that most colleges don'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t now.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modern etiquette,analyzes the problems generated by the absence of modern etiquette and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reinforcing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Finally,we take Dal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ways and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Key words〕etiquette;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責任編輯胡椿)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and Measurement of the Enhanc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Etiquette Education:Taking Dal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ao Xing
(College of Politics,Law,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G641
A
2096-2266(2016)09-0087-05
2016-01-28
2016-06-21
曹星,講師,主要從事公共關系與組織形象、公關禮儀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