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珂 桑青松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蕪湖 241000)
自憫量表在915名企業(yè)科技工作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許夢珂桑青松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蕪湖 241000)
對Neff編制的自我憐憫量表在企業(yè)科技工作者群體中進行信效度檢驗??偣策x取 915份有效問卷,使用SPSS 18.0和AMOS 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1)與國內(nèi)外研究一致,自我憐憫量表包含6個維度、26個條目。(2)各維度和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在0.65~0.87之間;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各條目對所屬因子有中度以上的負荷,抽取的6個因子解釋了總方差的58.4%。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均支持量表的六因素結(jié)構(gòu)模型。(3)自我憐憫量表在企業(yè)科技工作者中應(yīng)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可以用于此類群體的測試。
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信度;效度
自尊源于對自我價值的評價,由評價和對比組成,自尊包括在認為重要的領(lǐng)域根據(jù)已經(jīng)設(shè)定的標準來做出個人表現(xiàn)的評價。另外,自尊還包括了解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而決定其他人到底有多喜歡自己。社會比較是自尊的一個決定因素,這樣對自己的評價就與其他人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雖然毫無疑問低自尊總是與一系列消極的心理問題聯(lián)系起來 (如缺乏動力,抑郁和自殺傾向),然而高自尊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可能會導(dǎo)致自戀、自我欣賞、自我中心、缺乏對他人的關(guān)心。顯然自尊似乎滿足不了人們對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的界定,心理學界急需一個新概念來表明人們積極健康的態(tài)度,來描述自己與自己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guān)系[1]。
Neff教授提出了自我憐憫 (self-compassion)這一概念,它起源于東方的佛教,指的是同情自己的遭遇,體驗對自己關(guān)懷和友善的感受,以理解、非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不足和失敗,同時認為自己的經(jīng)歷只是普通人經(jīng)歷中的一部分。自我憐憫包括自我友善 (self-kindness)、普遍人性感 (the sense of common humanity)、正念(mindfulness)[2-6]。自我友善指對自己持關(guān)心和理解的傾向,而不是嚴厲地批評和指責[7]。普遍人性感是自憫的中心,指對人無完人的承認,即認識到所有的人都會失敗、犯錯或者沉湎于不健康的行為。正念是自我憐憫的第三個成分,它指以一種清晰和平衡的方式覺察當前的情形,既不忽視也不對自我或生活中的不利方面耿耿于懷[8]。自我憐憫和自尊是不同的,自尊高的個體往往更自大、自戀或者有自我抬升的錯覺,而自我憐憫高的個體卻不會[9]。為深化對自憫的研究,Neff編制了自憫量表,并且檢驗了自憫跨文化的普遍性。Neff選取了泰國、美國和中國臺灣的被試為研究對象,研究結(jié)果顯示,自我憐憫的平均水平在泰國最高,中國臺灣最低,美國處在中間[10]。這一結(jié)果也證明了自我憐憫這一特質(zhì)不但受到個體家庭、個體經(jīng)驗和成長經(jīng)歷的影響,還受到個體所處文化的影響。Raes等人對比了全版自憫量表和簡版自憫量表,結(jié)果顯示簡版沒有降低自憫各個維度內(nèi)在一致性,能較全面地闡述自我憐憫主要特質(zhì),并且與全版有高度相關(guān)[11]。Deniz等人驗證了自憫量表土耳其版本在大學生中間的信效度,結(jié)果顯示,土耳其版本與英文版本有高度相關(guān),Cronbachα系數(shù)和重測系數(shù)分別為0.89和0.83[12]。陳健等對中文版自憫量表進行了信效度研究[13]。李洪娟修訂了大學新生自憫量表,并做了信效度分析。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自憫量表各維度信度均在0.52~0.76之間,且總問卷信度達到0.78,表明問卷的同質(zhì)性信度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驗證性因子分析結(jié)果皆符合測量學要求[14]。
國內(nèi)外的研究者們多是對企業(yè)科技工作者的自尊進行研究,如陶建宏等認為自我領(lǐng)導(dǎo)以組織自尊為中介間接影響了員工的創(chuàng)新行為[15]。Pierce等將組織自尊定義為,組織中的個體感知到的組織情境角色能夠滿足他們需要的程度,是作為員工的自我概念在組織中的體現(xiàn),反映了員工對自己在組織中地位的判斷和認知與作為特定組織成員的自我感知價值。Hui和Lee認為組織自尊是一種態(tài)度,表現(xiàn)為自尊是環(huán)境中特有的以及由過去的經(jīng)驗建構(gòu)得到的對組織的一種知覺[17]。但是關(guān)于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情況的研究還尚未涉及過。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能否體驗到對自己關(guān)懷和友善的感受,以理解、非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不足和失敗,包容地對待自己和他人,對他們在企業(yè)的工作投入和工作中的熱情很重要。所以本研究主要是探索Neff的自我憐憫量表是否適合安徽省企業(yè)科技工作者這一特殊群體,以及安徽省企業(yè)科技工作者群體的自我憐憫水平的發(fā)展狀況。
2.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合肥、蕪湖、淮南、銅陵等城市的企業(yè)科技工作者中回收950份問卷,經(jīng)整理后得有效問卷915份,有效率為96%。其中,男性632人,女性283人,未婚267人,已婚648人。
2.2研究工具
自憫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SCS)由Neff編制,共26個條目,分為6個分量表:①自我友善(Self-Kindness),含5個條目;②自我評判 (Self-Judgment),含5個條目;③普遍人性感(Common Humanity),含4個條目;④孤立感(Isolation),含4個條目;⑤正念(Mindfulness),含4個條目;⑥過度沉迷(Overidentified),含4個條目。條目采用1~5級評分,分別是 “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確定”“符合”“非常符合”。
2.3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 SPSS 18.0和AMOS 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3.1項目分析
區(qū)分度檢驗計算了每個條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性,所有條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均大于0.2;將被試按量表總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得分最高的 27%個體組成高分組,得分最低的27%個體組成低分組,以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各條目高分組與低分組的得分。結(jié)果表明所有條目兩組間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這些項目具有比較好的區(qū)別力和鑒別力,結(jié)果如表1所示。
3.2自我憐憫量表的信度分析
自我憐憫量表總共26個項目,自我友善、自我評判、普遍人性、孤立感、正念、過度沉溺 6個維度的Cronbachɑ系數(shù)分別為:0.75、0.65、0.75、0.70、0.86和0.71,總量表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7(見表2)。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自我憐憫量表中各個條目區(qū)分度較好,各維度中只有普遍人性感Cronbach′sα系數(shù)略低,其余各維度的 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71以上。這說明,本次測試滿足心理測量學對量表信度的要求。自我憐憫量表在企業(yè)科技工作者這一特殊群體中的應(yīng)用信度較高,作為測量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程度的工具是可信的。
表2 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統(tǒng)計表
3.3自我憐憫量表的效度分析
3.3.1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915名企業(yè)科技工作者的自憫測量資料為依據(jù),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此來驗證量表的結(jié)構(gòu)。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共同因子,運用方差極大旋轉(zhuǎn)法加以旋轉(zhuǎn)。
對樣本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球形檢驗結(jié)果KMO值為0.90,p<0.01,達到非常顯著水平,這表明數(shù)據(jù)是適合進一步進行因素分析的。第一次因子分析后,基于特征值大于1共提取了5個因子,5個因子的累計解釋率為54.81%。而考慮到國內(nèi)外的研究中都指出自我憐憫共有6個維度,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旋轉(zhuǎn)的方法,設(shè)置為抽取6個因子,進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累計解釋率提高到58.36%,并且題項的共同度都在0.5水平之上。
3.3.2驗證性因素分析
表3 自我憐憫量表的驗證性分析結(jié)果
從表3可以看出,大學生自我憐憫量表的χ2/ df值為2.18,RMSEA為0.06,接近0.05,其余各項擬合指數(shù)也都在0.88~0.90之間,表明模型擬合的效果比較好;這一結(jié)果與Neff報告的結(jié)果一致:一階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 NNFI和 CFI分別為 0.90、0.91,二階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 NNFI和 CFI分別為0.88、0.90。
3.4內(nèi)部相關(guān)分析
大學生自我憐憫量表6個維度間以及與總分的相關(guān)見表4。
由表4可知,除正念與孤立感、過度沉溺維度之間相關(guān)系數(shù)較小且相關(guān)不顯著之外,其余量表各因子之間的相關(guān)在0.18~0.71之間,總分與自我憐憫正向維度,即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和正念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46、0.43、0.60,總分與自我憐憫負向維度,即自我評判、孤立感和過度沉溺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44、-0.63、-0.61,總分與各維度之間相關(guān)皆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4 大學生自我憐憫量表各維度與總分相關(guān)矩陣
綜上所述,修訂后的自我憐憫量表信效度滿足統(tǒng)計學要求,可以用于正式實證研究。
3.5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分數(shù)的人口學差異
由表5可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企業(yè)性質(zhì)經(jīng)過獨立樣本t檢驗后,p值分別為0.338、0.626、0.150、0.388,均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性別、年齡和婚姻不是影響自我憐憫分數(shù)的因素。而工作年限、月收入經(jīng)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后,p值分別為 0.050、0.024,達到了0.05的顯著水平,說明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月收入的企業(yè)科技工作者在自憫總分上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自我憐憫是積極心理學在實際應(yīng)用中的一個方面。自我憐憫和自尊是不同的概念,比自尊更適用于現(xiàn)代人對自身以及他人高度關(guān)注的要求。自尊高的個體往往更容易自大或者自戀,有抬高自己貶低他人的情況存在,而自我憐憫水平高的個體則不會。對于企業(yè)科技工作者這一特殊群體來說,僅僅像前人那樣研究自尊顯然已經(jīng)滿足不了心理學、社會經(jīng)濟學日漸擴大的研究領(lǐng)域。探索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的結(jié)構(gòu)能夠推動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擴充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因為這種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人類的一種潛在的幸福的、愛護的和寬容之心的能力,不僅僅是善待別人,也會更加善待自己,而不是如傳統(tǒng)心理學研究形式,集中在如精神病理學和功能適應(yīng)不良的心理學理論和研究中。社會科學研究能夠幫助個體獲得更加豐富和充足的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通過對人與人之間如何形成和維持一種親密的情感的研究,能促進與他人形成一種積極情感,更好地認識他人,認識自己。
表5 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分數(shù)的人口學差異
國外關(guān)于自我憐憫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果,而國內(nèi)學者對與此相關(guān)的研究卻很少,并且被試多局限于大學生[18]。本次對企業(yè)科技工作者這一特殊群體的研究顯示,企業(yè)科技工作者在自我憐憫量表得分上不存在性別差異。而在國外對成年人群體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自我憐憫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中西方在文化、價值觀、行為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以及中國人的自我憐憫結(jié)構(gòu)同西方人的自我憐憫結(jié)構(gòu)可能存在著不同的方面或水平,這在以后的跨文化研究中,還有待證實。
本研究對自我憐憫量表在企業(yè)科技工作者中應(yīng)用時的心理測量學特征進行分析顯示:自我憐憫量表由6個分量表組成,項目區(qū)分度、信度、結(jié)構(gòu)效度等心理測量學指標良好,自我憐憫量表可以用于我國企業(yè)科技工作者中被試的測量。
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測量結(jié)果不存在顯著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企業(yè)性質(zhì)差異;而工作年限差異顯著,工作年限在21年以上,自我憐憫水平最高,工作年限在4~6年次之,7~10年水平最低。這可能是因為7~10年這個階段工作時間較長,普遍存在職業(yè)倦怠,并且來自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壓力最多,面臨的人生選擇也比較多,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上可能會存在偏差,影響了自憫程度。結(jié)果顯示收入越高自我憐憫水平越高。這可能是因為收入高的個體,經(jīng)濟能力強,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購物、健身、慈善等獲得自我滿足感,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加強對自己和他人的關(guān)懷。
與國內(nèi)外研究一致,自我憐憫量表包含6個維度26個條目。
各維度和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在0.65~0.87之間;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各條目對所屬因子有中度以上的負荷,抽取的6個因子解釋了總方差的58.36%。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均支持量表的六因素結(jié)構(gòu)模型。
自我憐憫量表在企業(yè)科技工作者中應(yīng)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可以用于此類群體的測試。
我國企業(yè)科技工作者自我憐憫結(jié)果不存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企業(yè)性質(zhì)的差異,存在工作年限和月收入的差異。7~10年工作時間的人自我憐憫水平最低,工作時間超過21年,自我憐憫水平最高。并且收入越高,自我憐憫水平越高。
1張耀華,劉聰慧,董妍.自我觀的新形式:有關(guān)自憫的研究論述.心理科學進展,2010,18(12):1872-1881.
2Neff K D.Self-compassion: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Self and I-dentity,2003,2(2):85-102.
3Neff K D.The d 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self-compassion.Self and Identity,2003,2(3):223-250.
4Neff K D,Hsieh Y,Dejitterat K.Self-compassion,achieve-ment goals,and coping with academic failure. Self and Identity,2005,4(3):263-287.
5Neff K D,Rude S S,Kirkpatrick K.An examination of self-compassion in relation to positive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7,41(4):908-916.
6Neff KD,Vonk R.Self-compassion versus global self-esteem:Two different ways of relating to oneself.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9,77(1):23-50.
7Leary M R,Tate E B,Adams C E,et al.Selfc ompassion and r eactions to u npleasant s elf-r elevant e vents:Thei mplications of t reatingo neself k indl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92(5):887-904.
8Van Dam N T,Sheppard S C,F(xiàn)orsyth J P,et al. Self-compassion is a better predictor than mindfulness of symptom sever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ixed anxiety anddepression.JournalofAnxietyDisorders,2011,25:123-130.
9Hall C W,Row K A,Wuensch K L,et al.The r ole of s elf-c ompassion in p hysical and p sychological w ell-Being.TheJ ournal of Psychology,2013,147(4):311-323.
10Neff K D,Pisitsungkagarn K,Hseih Y.Self-compassion and self-construal in the United States,Thailand,andTaiwan.J Cross-Cult Psychol,2008,39(9):267-285.
11Raes F,Pommier E,Neff K D,et al.Construction and factorial validation of a short form of the Self-CompassionScale.ClinicalPsychologyand Psychotherapy,2011,18(3):250-255.
13陳健,燕良軾,周麗華.中文版自憫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6):734-736.
14李洪娟.大學新生自憫、自尊與應(yīng)對方式的關(guān)系研究.閩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5陶建宏,師萍,段偉宇.自我領(lǐng)導(dǎo)與組織自尊對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電子通訊、制造企業(yè)的數(shù)據(jù).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14,26(3):52-61.
16Pierce J L,Gardner D G,Cummings L,et al.Organization basedonself-esteem:Construct definition,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1989,32(3):622-648.
17Hui C,Lee C.Moderating effects of 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of organizational uncertaintyandemployeeresponse.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2):215-232.
18井凱,王敬群,劉芬.大學生自我憐憫問卷的修訂及信效度研究.社會心理科學,2011,26(8):41-44.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elf-com passion Scale in 915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 orkers in Enterprise
Xu Mengke,Sang Qingsong
(C 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es,Anhui Normanl University,Wuhu 241000)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elf-compassion scale which Neff develop ed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enterprise.We select ed 915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use d the SPSS 18.0 and AMOS 7.0 software to analyze data.The result s display ed that:(1)Consistent with foreign reserch,the self-compassion scale include d 6 components,26 items.(2)Each components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scale was 0.65~0.87;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 ed each item ha d above moderate load to the component,it abstract ed 6 factors wh ich explain ed 58.4%of total variance.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both support ed the six factors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scale.(3)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elf-compassion scale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enterprise conform 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metrics,it can be used for the testing of such group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enterprise;self-compassion;reliability;validity
項目編號:1502052038
桑青松,博士,教授。Email:s7210qs1@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