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厚
【摘 要】中學生的思想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正處于上升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急于掙脫家長的懷抱,常常有極為美好的夢想。對于接受新知識、新觀念特別積極,同時已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中學階段是一個形成優(yōu)秀品格的重要時期。與其讓他們的思想、行為習慣胡亂發(fā)展,不如給他們樹立榜樣、建立機制、監(jiān)督行為、引導思想和輿論,將良好的習慣、優(yōu)秀的品格復制到他們身上。
【關鍵詞】習慣決定命運;優(yōu)秀習慣;養(yǎng)成策略
一、成人、成才、成功與習慣的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惫柿晳T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擁有好習慣的孩子走遍天下都可以讓人放心。
有位馴象人從來不把大象拴在大樹上,只把它用細繩拴在小竹竿上。許多人很難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無比的大象呢?原來,在象很小的時候,它就被拴在上面,小象雖然拼命掙扎,卻無力逃脫,最后終于放棄了努力,并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這竹竿是無法掙脫的。漸漸的,象雖然長大了,卻再也沒有想過如何掙脫竹竿。其實,它只要跨出勇敢的一步,就會迎來一個新天地。這個故事里的象在小時候是被實實在在的鎖鏈綁住的,長大后的象卻是被看不見的習慣力量綁住了。所以說,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拿破侖.希爾曾說:“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边@話一點也不假,壞習慣足以把一個人拉向墳墓,而好習慣卻足以把一個人推向成功的巔峰。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功。有人想成功地提升成績、有人想學會彈吉他,也有人想學會快速閱讀或開始創(chuàng)業(yè),也有人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或找到自己的終身伴侶,也有人想升職、想升官。為什么有人成功而有人失敗呢?首先,這與人們的心態(tài)有關;其次,成功的人士養(yǎng)成了一些習慣,這些習慣可能是他們天生就具有的,也可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但卻是我們其他人不具有的好習慣。
二、優(yōu)秀中學生應該具有的幾個習慣
(一)目標意識:
在中學生應該形成的幾個好習慣中,我覺得目標意識應該排在首位。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智力、學歷、環(huán)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做過一項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27%沒有目標的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60%目標模糊的人生活在社會中下層,10%有短期目標的人成為社會中上層人士,只有3%有清晰長遠目標的人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
我們既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平時測驗、月考、高考等考試內容,為將來打好知識的基礎,也需要引導學生思考未來人生發(fā)展等長遠目標,教導學生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情懷。唯有如此,青春才不會迷茫。
(二)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應該仔細、全面地思考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找到并記錄下來,每天都提醒自己。其實在所有的成功人士身上,總能發(fā)現(xiàn)一些極為優(yōu)秀的特點,他們總能忠實的執(zhí)行自己的觀點。我列舉一些條款,以作借鑒:自主自立、自強不息的精神;堅強的意志;非凡的合作精神;鮮明的是非觀念;以“誠實、進取、善良、自信、勤勞”為做人的基本準則等等。對于那種“跟著感覺走”、“過把癮就死”的觀點要堅決摒棄。
(三)養(yǎng)成積極、樂觀對待事情的心態(tài):
一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素質、氣質、品行等并不是與生俱來,多數是通過后天的“修行”得來。這就需要我們每天都暗示自己,將“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并長期堅持,則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積極主動的思考模式就會成為我們的習慣。如此,在漫長的“修行”道路上才會自得其樂,不至于被歲月磨滅自己的理想。
(四)將任務按重要程度排序,重要的先做:
我們可能發(fā)現(xiàn),有些人一天到晚都在忙,卻始終不見結果,忙了一輩子,生活卻絲毫不見起色;有些同學,一天到晚都在學,成績卻始終墊底;這種毫無效率的狀態(tài)如何改變?這就需要我們每天醒來做第一件事是:思考當天有那些任務,確定那些事情最重要,給任務按重要程度排序,選重要的先做。唯有如此,才不被繁重的工作或學習淹沒。
(五)學會反思、總結: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么進步那么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是否學好?如果發(fā)現(xiàn)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边@就是“三省吾身”的來歷。通過反思,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然后加以改正;通過總結,可以提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之更為完善。
(六)嘗試找到一些符合于自己的小習慣:
總有一些習慣是只對自己適用的,我們把它找出來,并進行強化。例如:下課時抓緊休息,上課時就有精神聽課了;晚上睡前將當天所學回憶一遍;學完章節(jié)馬上進行知識結構建立;對人總是笑臉相迎;做事總是先計劃再執(zhí)行;當天事當天完成;終身學習等等。
三、優(yōu)秀習慣養(yǎng)成的一般策略
我認同周士淵先生在《管理自己的學問》一書中提出培養(yǎng)習慣的三性:認識必要性、選擇可行性、具有操作性;兩句話:關鍵在前三天、奧妙在纏纜繩(每天重復鞏固)。據研究,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不同的習慣所需的時間不同,一般都需要30到40天左右,總之重復的時間越長,習慣也就越鞏固。
故我們需要清楚的認識自我,找到自己需要養(yǎng)成的優(yōu)秀習慣,將自己處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每天通過暗示等手段提醒自己,找家長朋友監(jiān)督自己,不斷的反思,如此長期的重復,定然會養(yǎng)成我們所需要的優(yōu)秀習慣。成人、成才、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