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教育界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就提高小學中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高段;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13-01
數學是小學階段最具難度的教學學科之一。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科的學習難度也在提升,學生想要單純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來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全面掌握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教師必須要在小學中高段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中高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技術和學習能力,這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有利條件。對此,本人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對小學中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策略進行探究。
一、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信心是一切成功的重要基石,膽怯退縮則是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摒棄膽怯退縮的心理,樹立信心,可以為開展自主學習鋪平道路。
首先,教師應該充分信任學生。遇到學生對某一問題提出個人見解的時候,要耐心傾聽,幫助他們分析他的意見的合理性,表揚他敢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行為,鼓勵他繼續(xù)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其次,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發(fā)表見解的機會。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情境創(chuàng)設后,鼓勵學生積極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中提煉有價值的問題,并探討合理的解決方案。教師應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各個方面為學生著想,幫助學生表現自己、增強信心。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就要力求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有新意、有新鮮感,使教學活動富于生動性、情感性,以教師豐富的感情去牽動學生的情思。另外,為了引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釋疑解惑欲望,應在小學中高段數學教學中多次設置疑點,制造懸念。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意識。“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鼻擅钤O計課堂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美國教育家皮斯博認為:如果你想要讓兒童能夠獨立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應當采取能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教師應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因為一組好的提問,就像在思維的海洋中投入一塊石頭,能激起智慧的浪花,對于學生能力的形成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小學中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使提問目的明確,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同時要講究問的藝術,把握時機,激起求知欲,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要以“問題”帶動教學,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面對問題,做到欲放不忍,欲罷不能。
三、培養(yǎng)表達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延拓性
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問一答”的模式,隨著學生主動性、獨立性的增強,變?yōu)榛柣ゴ稹=處熃巧舶l(fā)生轉變,不再是課堂提問的壟斷者,而是一位傾聽者。教師應傾聽什么?首先要啟發(fā)學生說思路,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然后借助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如個人陳述、同桌互談、小組討論、師生切磋、大組交流、全班共議等等,讓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而開發(fā)智力,不僅使團結協作、個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中得到弘揚,還促使思維方式得到訓練,觀察、思辨、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這對他們的終身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在訓練學生數學語言表達時應做到為每一個學生想說、敢說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證和時間保證。同時要注意到,一循序漸進地對學生數學語言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二訓練學生表達算理概念的邏輯性和準確性;三訓練數學語言表達的靈活性。對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敘述,提高思維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四、提高學生們的探究能力
對于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講,其很大程度上是對學生們一個探究能力的磨練和培訓,只有學生們的自我探究能力達到要求,他們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發(fā)揮出該有的效果,并達到預想的自學成果。所以教師們要特別注重平時學生們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當學生們在遇到一些數學題目時,教師們可以要求學生們用多種方法來解決,這樣學生們的思維才能在課堂上得以活躍開來,其探究能力也就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目:3班和4班共有79個學生,4班比3班多3個學生,問1班和2班各有多少學生?學生剛看到這道題目是,一般都能正確地直接進行計算解答,倘若要求他們運用所學的另外一種方法進行解答,那么他們還可以運用設未知數解方程的方法來解答。久而久之,學生們的解題思路便能經過訓練而變得更為開闊,探究能力便得到很大提高,從而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水平也就能相應提高。
五、加強動手操作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
在小學中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動手、動腦,引導其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以及數學思想與方法。從建構主義角度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主動獲取、主動構建的過程。為此,教師要通過探究性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誘導學生最大限度的投人動手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操作與體驗中獲取知識,并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
總而言之,在小學中高段數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不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將來長遠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眼前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與眼前成績的提高完全不矛盾的。因此,教師要真正負起責任來,不要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要把教育的眼光放長放遠,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春生.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3
[2] 宋雪梅.小學數學如何教導學生自主學習,讀寫算·教研版 2015年14期
[3] 支啟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才智,2013,17
[4] 張安娜.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科學:教師,2011(11)
[5] 唐沂芹.小學數學教學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學.信息,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