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保
在我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無疑對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令我們擔心的是,目前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存在,實際運用的效果并不樂觀。尤其是在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往往只是調動了少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忽略了大多數學生,這樣就難免會出現“一枝獨秀多數綠葉陪襯”的局面。對此,筆者認為提高課堂教學小組活動的效率尤為重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把好分組關
1.小組人數宜少不宜多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教學組織形式。一般來講,小組人數宜少不宜多。就我國中學課堂座位排列的情況來看,學習小組每組以四人為宜,由前后排四名學生組成。小組的人數少一些,一是可以照顧到所有學生,使每位同學都能有發(fā)言的機會,二是能夠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小組學習效率的提高。但是在分組前必須要考慮到每個同學的學習狀況以及他們的愛好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提升教學質量。
2.小組成員分工應明確并隨時做適當調整
學習小組中,應當明確每個成員的職責。根據小組的需要,可以在小組中設立若干個職位,如,主持人、記錄員、檢查員等。主持人應當根據學習任務做好小組學習計劃,并處理好小組內出現的意外情況;記錄員應當如實記錄本小組活動的情況,并及時向主持人匯報;檢查員應當督促各成員及時跟上“大部隊”的進度,防止出現個別成員掉隊的情況。以上職務可定期調整。另外,還應注意小組內成員的座位安排,可以根據組員的需求隨時調整,同時鼓勵男女生混編,以適應某些話題的需要。
二、把好活動關
1.活動話題要設計好
活動話題設計既要注重其趣味性更要注意到話題的可拓展性。也就是說,話題的選擇一定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都能主動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理解教材,整合知識點,采取任務型教學法,及時地把整理好的素材分到每個學習小組中。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到話題的設計中來。
2.內化與拔高要處理好
如,學了SEFC BOOK 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后,可以設計一次有意義的記者采訪活動,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讓“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居民談污染”,然后要求每個學生都寫一篇報道。
3.教師角色要扮演好
在各個小組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來回巡視,對于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性問題,如果學生需要,教師要及時地給予點撥和指導,如果小組不需要,教師應當作一個觀察員。此外,對于各小組活動效果的評定,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本話題有關的測試題,對各小組的學習效果進行量化評分。總之,教師在各個小組活動時,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過問太多。
三、把好評價關
1.評價要及時
評價是檢查各個小組活動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做“巡視員”和“監(jiān)督員”的時候,要及時地對各個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如,哪個小組組員發(fā)言積極,哪個小組討論熱烈,哪個小組提出了新的創(chuàng)意等,都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對于活動表現較好的組也要及時進行表揚。
2.糾錯要適時
各小組在活動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巡視員”和“監(jiān)督員”,教師切不可粗暴地打斷學生們的討論。如果教師頻繁地糾正組員的錯誤,就會打斷組員的思路,使他們感到不知所措。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把各組討論或匯報中的錯誤及時地記錄下來,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統一進行講解,其他個別錯誤可以讓其他小組幫忙糾正。
3.肯定與鼓勵要不定時
心理學家認為:教師的期望與鼓勵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有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能喚起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價值意識和對高尚目標的追求。教師在巡視各組活動情況時,對于表現好的小組,要定時或不定時地進行表揚。這樣就會漸漸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
(作者單位:山東滕州市張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