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鴻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面對的將是不斷頻繁更新的知識及外來文化的沖擊,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將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流暢動聽、妙語連珠乃至出口成章、旁征博引,無不體現(xiàn)著說話者極高的語文素養(yǎng)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積累;材料;習慣;實踐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可分為漢語拼音、字、詞、句、段、篇的訓練。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詞語、句、段、篇、文體的能力,豐富基礎語文積累。因此,我們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多讀多背,豐富語言積累
重視朗讀、背誦是新教材的一個特點,新大綱也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為避免單一、枯燥朗讀造成學生的死記硬背而使學生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朗讀方法讀書,如快讀、默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等。并引入小競賽,使學生樂于讀。
同時,可以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讓一些平時不愛說話、不敢讀書的學生也能跟著同學們讀起來。教師也可以隨機給孩子們作感情朗讀的示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情感意蘊,增強教學效果。
如,在教師范讀《秋天的雨》第二段時,學生閉眼邊聽邊想象秋雨五彩繽紛的顏色美之后談感受。有的學生說好像看到了各種顏色;有的學生說像“飄啊飄啊”“搖啊搖啊”這樣的詞語,教師讀得很有動感, 好像是為了強調楓葉和銀杏葉的確很美;還有的學生覺得這些顏色好像都動了起來,真是五彩繽紛……學生不僅從老師的朗讀中感受秋雨的色彩美, 還聽出了朗讀的方法。當學生比賽練讀后,再把這段話變成詩歌的形式配樂朗讀時,許多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能夠背誦了。
另外,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許多優(yōu)秀詩文,有些是著名作家的成名之作,有些是流傳千古的膾炙人口的佳作,這些作品不但文字優(yōu)美,更蘊含豐富的思想內涵,歌頌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閃耀著灼灼的智慧。積累這些名家名篇,學生得到的將是文化的熏陶、人格的啟迪,受益匪淺。
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讀、背的詞句、課文均是學生自主選擇的,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正如魯迅先生說的,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作為語文老師,要鼓勵學生有選擇地博覽群書,鼓勵他們去書店,每天利用語文課前五分鐘舉行交換閱讀圖書的讀書活動,使學生積累、豐富語言材料。
二、新舊銜接,積累語言材料
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能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讓語文的基礎更扎實。教學中,學生在接觸新詞時,可由詞義、詞語搭配、詞語的感情色彩等引申出同類訓練材料。
例如,可以從《火燒云》一課中的“笑盈盈”引出“笑瞇瞇、綠油油、金燦燦、亮堂堂”等,《飛奪瀘定橋》中“水聲震耳欲聾”引出“雷聲,琴聲,鳥聲,風聲,雨聲 ”等詞語搭配。
再如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結束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邱少云在熊熊烈火中如千斤巨石般紋絲不動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大家還記得那些像邱少云一樣的戰(zhàn)斗英雄嗎?”通過學生的激情發(fā)言,我適時激發(fā)學生對英雄的崇敬之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也讓這一系列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上。
在《驚弓之鳥》一課中引導學生思考:空中有一只大雁,你能用哪些辦法把它打下來呢?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用箭射,用槍打……接著請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思考更羸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的原因。強烈的好奇心讓孩子主動思考,主動閱讀。
再如《月球之謎》一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關于明月的詩句和文章,重溫“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民間傳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大家主動探求月球奧秘的積極性,在躍躍欲試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利用新舊知識的銜接積累語言,這在識字教學中尤為明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舊字來記住新字。
例如《七顆鉆石》中的生字“竭”可以利用學過的“渴”字來記憶,生字“享”字可以利用學過的“哀”字來記憶。在利用不同的間架結構記憶生字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部首和偏旁進行拆分記憶。如:哀=衣+口,忍=刃+心……
三、學會學習,形成積累習慣
新的教學大綱強調:“語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外閱讀的習慣”“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讀書記筆記的習慣”等。這些習慣的形成對學生今后乃至終身的學習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而指導學生掌握、運用學習方法,更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常說的“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學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都闡明了這種教學觀。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例如,教給學生查字典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白字典是我們終身的老師,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習慣;摘抄妙詞佳句是一種常用的讀書方法,而且淺顯易懂,也能發(fā)揮學生自主積累語言材料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結合不同年級的自學水平,指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yǎng)初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課本第六組課文時,因為本組教材都是介紹自然科學技術的,所以,課前課后我都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收集資料的任務,并讓學生在下節(jié)課時把收集到的資料與同學分享,或把一些較好、較新的資料張貼在學習園地“小資料”一欄里。這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時饒有興趣和富有成就感的講述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膽量。
面對新大綱、新教材,教師要嘗試重新調整課堂結構,淡化課文內容分析,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讀。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我設計了幾個步驟的朗讀訓練:①學生反復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幾件事,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親人般的愛。②哪件事讓你感觸最深?為什么?你把這件事再讀一讀。③你認為課文有哪些地方的描寫非常細致?找出來,讀一讀。④通讀全文,師生共同梳理歸納,確定下節(jié)課重點討論的問題。整節(jié)課,學生非?;钴S,較之以往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顯著,學生更在朗讀中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語言材料的理解和存儲是以運用為關鍵條件的,因此要加強語言運用的訓練,讓學生在運用中積累,教師就應挖掘教材的可用素材,為學生提供運用的機會。創(chuàng)設積累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逐步內化語言。要把理解感悟作為積累的重要前提,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語言的基礎上,促使語言內化。
如,教學《秋天的雨》一課中的“五彩繽紛”,可在借助詞典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具體說一說文中的含義,知道這個詞不單指顏色多,這些顏色還是會動的,進而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列舉生活中“五彩繽紛”的情景,試著用這個詞說一句話。如“國慶節(jié)上燦爛的煙花是五彩繽紛的”。這樣就使“五彩繽紛”一詞變得具體形象了。
在教學《翠鳥》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用生動的朗讀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貼著、疾飛”,感受翠鳥動作的敏捷。再出示句子請學生比較:①翠鳥離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②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學生在比較朗讀中體會到翠鳥的機靈、捕魚動作的迅速,在相互交流中深入領會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特點密切相關:翠鳥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是因為有一雙小爪子;能及時發(fā)現(xiàn)小魚是因為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能在疾飛中叼起小魚是因為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能悄悄等待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是因為有淺綠色的羽毛;能貼著水面疾飛是因為小巧玲瓏。
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指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文中相關詞語,如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可以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原因。語言運用的訓練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實踐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終身學習教育思想認為,教育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問,用心觀察生活、參與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不僅為學生寫作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更讓學生在生活中“成長”,我們常說“生活是一部無字的書”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在教拼音時,可以讓小朋友創(chuàng)編兒歌進行識記,例如,在教學“j”時,學生編出“一群小雞去散步,母雞媽媽跟后頭,嘰嘰嘰嘰真熱鬧”。每當學生看到這個字母時,都會不由自主想到這個字母的順口溜。這樣的教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并且小小的順口溜使他們把字母記得更牢固了。
在學習了課文后,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游覽情境, 讓學生試著當導游,內化課文內容。例如,學習《草原》一課后,讓學生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在語文課本的實踐活動中,指導學生搜集篩選資料,閱讀,習作,設計,畫畫,書寫。
再如,“辦小報迎國慶”的活動,學生在辦報的過程中提高了語文綜合能力,增進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并掌握了許多積累語言材料的方法。利用每次的口語交際活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與人交流的良好行為習慣;利用設計校園黑板報,鍛煉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要求學生做到好書每課一交流,日記每日一記,好詞佳句每周一摘抄,讀書心得每月一篇,這樣使學生時時、處處學語文、用語文,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中,我真實地體會到:注重語言的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這句至理名言:“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闭Z文學習也不例外。
參考文獻:
[1]朱立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方法[J].文理導航(下旬),2012(2).
[2]姚麗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積累[J].時代報告(學術版),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