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冬梅
誠信是立身之本,發(fā)展之道。只有講誠信,形成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才能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下面結(jié)合我自己的感受,談談教學中的誠信教育。
一、垂范,讓教師成為誠信的表率
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需要較高的學識修養(yǎng),能引領(lǐng)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共同追求“至真、至美、至善”的理想境界。所以,誠信教育也應從教師做起,使教師成為誠信的典范和表率。
記得有一次,我讓一個愛寫錯字的學生寫字詞,其中有個詞“風馳電掣”,我和其他的學生打賭,他寫不對“掣”字,如果寫對,我給全體學生買棒棒糖。結(jié)果,那個學生寫對了。第二天,我給全班學生每個人買了個棒棒糖??粗炖锖悄樠笮Φ膶W生,我笑了。是啊,小小的一顆糖,讓教育因誠信之泉的澆灌而芳香四溢。
二、求真,讓教程伴隨誠信的旋律
任何一項教學目標的達成,都必須落實在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流程之中。教程的設計與安排,因人而異:有的激情,有的恬淡;有的巧妙,有的簡潔;有的華麗,有的樸實。但是,有一條必須堅持,那便是求真、務實,讓誠信加盟教程。
陶行知先生曾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边@才是教育的真諦,它時刻提醒教師在別具匠心地設計教程的時候,不能忘了與誠信為伴,以誠信之歌的優(yōu)美旋律為教學流程的設計與實施增光添彩。
三、拓源,讓教材開啟誠信的泉眼
雖然有許多蘊涵誠信教育內(nèi)容的課文入編語文教材,但語文課畢竟姓“語”,它所要傳遞的價值觀念依附于語言的理解、積累、運用之中,其思想教化功能也沒有思品課那樣直接、明顯、集中。所以,語文課堂中“道”的滲透,既需要教師的引領(lǐng),又需要教師的挖掘。所謂引領(lǐng),是因為學生由于年齡、知識、閱歷等方面的差異與不足,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多元的反應,甚至是片面、混沌、錯誤的看法,這就需要教師的點化與指導,使學生了解、接納正確的價值取向;所謂挖掘,是需要教師對文本有敏銳的洞察力,獨具慧眼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人文價值,并進行必要的拓展、補充,猶如開啟一口泉眼,讓清泉汩汩涌出。
語文學科的誠信教育,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實施:一是以誠信為主導價值的課文,應重敲重打,鏗鏘地奏響一曲誠信之歌。如,《鴻門宴》等課文,它本身就是讓人動容的誠信之歌,教學時,必須圍繞主題,進行精心預設,盡情渲染,讓學生在情境的深度體驗中,感受誠信的重要,激發(fā)學生誠信做人的強烈愿望;二是局部出現(xiàn)誠信內(nèi)容的課文,應適當引申、拓展,巧妙地帶起誠信之美。
記得有一位老作家寫道:“以天地為心,以真誠為骨?!彼麑⒄嬲\無欺作為他創(chuàng)作的準則,往事如屐齒印蒼苔,斑斑點點、深深淺淺地留下生命的印痕,他采擷其中的幾點,無愧于讀者,更無愧于自己的良心。做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時,為什么不能像這位老作家創(chuàng)作一樣,做到誠信,做到真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