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 徐永晨
為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國家加大培訓力度,斥巨資進行各種各樣的國培活動,學校常常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和校本培訓的方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那么,培訓是否受歡迎?效果怎樣?基層教師對“培訓”又有哪些建議呢?
我們從眾多稿件中遴選出了“培訓目前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培訓機構(培訓者)的意見和建議”等相關文字,讓教師親口說培訓。希望能夠引發(fā)各級教師的關注和討論,引起培訓組織者和相關專家的重視和思考,希望教師培訓無論從形式、方法還是內(nèi)容上都能“以師為本”,充分滿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求。
教師培訓,“動真格”做“真文章”
安徽省蕪湖縣第二中學 范德洲
著眼于教師成長,適當?shù)貐⒓优嘤柋夭豢缮???墒牵行┡嘤?,往往會招致教師的一片反對之聲。累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絕不是唯一的原因;培訓流于形式,教師勞而無獲才是導致廣大一線教師對培訓反感的關鍵。因此,教師培訓,必須“動真格”!
首先,應該在培訓內(nèi)容上“動真格”。既然是為教師培訓,就應該“專業(yè)對口”,可事實上,許多針對教師這一群體所開展的培訓,往往都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沾不上邊。我曾參加過“低碳經(jīng)濟”“知識產(chǎn)權”“行政訴訟法”等培訓,從理論上說,這些知識確實都是有用的,可是與教師的工作又有多少直接聯(lián)系呢?“動真格”的培訓應該讓教師能夠培有所思、訓有所得。教師在教學時講究“因材施教”,講究“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同樣,針對教師的培訓,也應該考慮教師的實際需求。在開展培訓時,可以將培訓的內(nèi)容由“單選一”變成“多選一”或者“多選多”,教師通過自主選擇要參加的培訓項目,主動性會不會因此水漲船高呢?
其次,應該在對培訓的監(jiān)管與考核上“動真格”。平心而論,并非所有的培訓都是在浪費教師的時間,但是幾乎所有的培訓都是熱鬧開場而最終卻一哄而散。這主要因為,教師培訓的整個過程幾乎完全依賴教師的自覺意識,所謂的考試就是事后上交一篇論文,而這類論文,百度一下就能找出幾百篇。至于在網(wǎng)絡平臺開展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幾乎完全變成了“掛時間”。如此培訓,即便內(nèi)容適合,也會因為培訓過程的混亂而導致想學的沒有學到、不想學的干擾他人的局面。沒有紀律的培訓與沒有紀律的課堂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如果所有教師都足夠自覺,那么,“培訓”其實完全可以取消。因為真正想學習的教師,即使沒有培訓,也不會停止學習與研究;正是那些不愿意主動學習的教師,往往習慣于用一成不變的方法與理念去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加大對教師培訓的監(jiān)管與考核力度,是將各類培訓的效果落到實處的另一層重要保障。
做實事,就要“動真格”,教師培訓,也得做一篇“真文章”,別再讓教師培訓成為勞而無獲的代名詞。
“培訓超市”接“地氣”
湖北省遠安縣鳴鳳中學 韓遠華
教師培訓中的最大問題是:想?yún)⒓拥呐嘤?,參加不了;不想?yún)⒓拥呐嘤?,不參加還不行。提高培訓的效率,讓培訓更“接地氣”,才能有實效。
1.培訓前,開辦“培訓超市”。
在每次培訓前,教育部門和培訓機構應未雨綢繆,先向教師征集期待參加的培訓內(nèi)容,再開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最理想的方法是教育部門和培訓機構聯(lián)合社會各種力量提供多種方案供教師選擇,比如,可與雜志社聯(lián)合舉辦教育寫作培訓班,讓喜歡寫作的教師參加;可以開辦多媒體技術提高班,讓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教師參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符合教師興趣、特長的培訓,效果才會好,質(zhì)量才會高。
2. 培訓時,改變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培訓中的主講教師最好以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為主,因為他們跟被培訓的教師在心理上沒有距離,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他們的實際經(jīng)驗可以給教師們更多的啟示。他們有很多教育實踐中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更容易引起被培訓教師的思考與討論,可以觸動被培訓教師的靈魂,與被培訓的教師產(chǎn)生共鳴,這樣的培訓才有價值。
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培訓方式,采取參與式、體驗式、研討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讓每一位教師都參與到培訓當中,并成為培訓的主人,使教師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3. 培訓后,搭建繼續(xù)學習的平臺。
培訓的時間都很短,很多問題并不能真正得到解決,而且,新的問題還會不斷出現(xiàn)?,F(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培訓者可以建立QQ群、博客圈、微信群等網(wǎng)絡平臺供被培訓教師繼續(xù)學習。在學習平臺上,教師們可以通過寫日志、寫留言、寫博客、微信留言等方式隨時向?qū)<摇⒔淌趥冋埥?,教師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鼓勵。
總之,衷心地希望教師培訓能接“地氣”,使更多的教師在培訓中受益,使培訓真正成為教師成長路上的“加油站”,使教師們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在“戰(zhàn)斗”中提高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康松
教師培訓學習,要講究一點兒戰(zhàn)術,弄清楚哪種方式最有效。以下略陳管見,愿做引玉之磚。
一、少搞閃電戰(zhàn),多打持久戰(zhàn)。教師培訓的時間不宜太過集中,把所有精華集中在短期內(nèi)吸收,很容易消化不良。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期堅持。不要試圖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大家都懂。蘇格拉底要求他的學生們每天甩手三百下,一年后堅持下來的只剩下一個人,這個人叫柏拉圖。如果能堅持每天都學習一點兒,便了不得、了不起了。應該學會制訂合理的、能做得到的目標,學會將長遠大目標分解為短期小目標,然后循序漸進,逐步靠近目的地,這其實是很多長跑選手取勝的秘訣。一個學期的學習任務完全可以分解到每天的工作時間內(nèi)完成。這樣不僅不會影響工作,還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對所學內(nèi)容及時印證,充分消化,何樂而不為?
二、少搞大決戰(zhàn),多打麻雀戰(zhàn)。少則得,多則惑,想要學到很多知識的秘訣是一下子不要學太多。要做成一件事情,不能把口張得太大,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件一件做。其實,一次能做到一件事,能做好一件事,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如周伯通、郭靖、黃蓉般能練就“雙手互搏之術”的人也許有,但應該不多。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積小勝就能成大功。學習最忌貪多求大要求太高,還是從小事做起的好,小事做一百遍也就成了大事。越簡單的事,越應該認真做,形成習慣,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學習不要苛求,要學會變難受為享受。比如大馬拉小車,能拉出花樣來,小馬拉大車,就是自己找罪受了??梢砸蠼處煆拿恐茏x一篇文章逐漸發(fā)展到每天讀一篇,從每天寫一句話到每天寫一段話,從每月寫一篇論文到每周寫一篇論文,之后再提高到每年能發(fā)表一篇論文……還可以利用日記或是博客等,每天記錄一下自己的體會、感想與反思,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足跡,這也是一種督促和鞭策。
三、少搞陣地戰(zhàn),多打運動戰(zhàn)。不是只有集體學習才叫教師培訓,不是只有坐在特定的場所才能學習。如果教師能參加各類大型培訓固然好,不能參加也沒關系,只要想學,只要有心,培訓無處不在。歐陽文忠公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我就曾經(jīng)把課程標準做成卡片,每天只裝一頁在身上,背過一頁再換一頁。況且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資源這么豐富,完全可以找很多有價值的視頻、音頻或電子書,視頻、電子書可以在公交車上讀看,音頻可以走在路上聽。教師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不只是專業(yè),還要博覽群書,廣泛涉獵,甚至包括讀無字書。擺棋譜就是與高手對弈,讀好書就是與智者交流,這樣送上門來的機會不應該抓住嗎?
四、少搞太空戰(zhàn),多打白刃戰(zhàn)。所謂教學相長,教會了別人,受益最大的是自己。所以學習就要貼身短打,積極開展交流討論,運用所學理論去說服別人,有碰撞才有火花,有爭論才有真理。耍刀尋關羽,弄斧到班門,盡可能找比自己高明的對手,這是進步的捷徑,所以教師培訓也需要“請進來,走出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培訓還要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每有疑問最好先自己嘗試著解決,實在不行就先百度一下,并不意味著要著急請教別人,因為學習的主人畢竟是自己,一定有些什么是別人替代不了的。
教師培訓要做到“大”“小”“多”“少”
甘肅省岷縣第一中學 李鑫
“大”——格局要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完善培養(yǎng)培訓體系……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边@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對教師培訓進行了定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所以,教師培訓要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而不是把教師視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工具。培訓要站在教師的立場、站在教育發(fā)展的立場,一方面要讓培訓充滿人性、有活力、關照教師自身的幸福,另一方面要讓培訓主題和內(nèi)容適合,并能滿足教師自身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這樣,教師才會樂于參加并學有所獲。
“小”——抓手要小。再大的格局、再好的理念,如果脫離行動,不通過一定的載體呈現(xiàn),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抓手要小,意味著教師培訓的內(nèi)容要精巧和微小,要圍繞一個主題,做實、做透、做細。例如班主任培訓,主題宏大,如果每次都籠而統(tǒng)之,沒有多大價值,如果將培訓規(guī)劃成系列主題,每一主題進行細微設計,則每次培訓就會更有針對性。如“師生溝通”“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心理調(diào)適與學法指導”“學習小組建設”等等。針對這些小主題,運用“解剖麻雀”的分析方法,將班主任置于鮮活的情景之中,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的體驗式培訓。
“多”——選擇要多。培訓能否產(chǎn)生實效的前提是培訓要有針對性。同樣是以教師專業(yè)成長為主題的培訓,不同的教師,因為所面臨的問題和興趣點不同,其對培訓內(nèi)容的期待就不同。新入職教師可能側重于如何適應教師角色、完成角色轉(zhuǎn)換、有效駕馭課堂等,所以,急需要的是“操作類”培訓;而成熟教師則更可能正面臨如何突破職業(yè)發(fā)展瓶頸、實現(xiàn)職業(yè)規(guī)劃、提升教育理論等問題,所以,應該側重于專業(yè)理論的引領與個體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類培訓。所以,教師培訓一定要注意“多”。
“少”——任務要少。教師培訓對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師培訓須要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須要喚醒教師的主動需求?,F(xiàn)在的教師培訓,有“一熱一冷”現(xiàn)象,即行政部門安排的培訓“冷”,民間團體組織的培訓“熱”。原因在于,行政部門安排的培訓大多被計入教師工作量,成為教師的一項“任務”,教師是被迫參與。而來自民間組織的培訓,契合教師發(fā)展,滿足于教師主動發(fā)展的需要,一線教師反而樂此不疲。所以,教師培訓,要少一些任務痕跡,少一些強制性要求,要把培訓當作教師的一項“福利”和“榮譽”來看待。比如名師工作坊培訓和國家高端研修活動,在很多地方競爭非常激烈,就是因為其被教師視為一種榮譽。而一些網(wǎng)絡“省培”活動卻備受教師詬病,就是因為它已異化為教師的一項額外任務。
我喜歡“二次培訓”與“活動樹”
泰來縣四里五中心學校 李爽
2015年10月8日至11月1日,我校校長參加了在成都師范學院舉辦的“校長國培計劃”2015邊遠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助力工程培訓班?;貋砗螅o全校教師進行了“二次培訓”,培訓內(nèi)容從如何選擇這次培訓到師資介紹、培訓內(nèi)容、跟崗實習學校、網(wǎng)培、回崗實踐等,他的培訓詼諧幽默、入情入理、旁征博引、給人啟迪,讓人有身臨其境、想盡快融入到課改洪流中的沖動。
為“二次培訓”叫好。很多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參加完培訓后,便悄無聲息地結束了,至于培訓的收獲怎樣,充其量也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然而二次培訓的好處在于:由于被培訓者要帶著培訓、分享的任務和壓力,必須在學習期間搜集、整理信息,這無形當中使被培訓者學習更用心、更專注;回到崗位后,被培訓者角色轉(zhuǎn)變?yōu)榕嘤栒?,在對全校教師培訓的過程中,也鞏固、加深了學習成果;對普通教師而言,雖然沒有親自參加培訓,但通過被培訓者的“星火傳送”,很容易實現(xiàn)“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的目標。
喜歡“活動樹”的方式。徐校長在培訓時說,這次國培選擇培訓地點就采取了“活動樹”的方式。在培訓前,舉辦方將50所培訓單位、培訓教師、內(nèi)容、方式、會務場地、餐飲等活動相關信息發(fā)布到網(wǎng)上,每個培訓單位人數(shù)額滿50為止。這種活動方式讓被培訓者利用移動客戶端,完成了從尋找活動到了解細節(jié)、確認參加的全部流程,輕松安排自己的活動日程。這種培訓有幾點好處:培訓機構從高高在上的“神壇”走下來,既要接受教育部的評價,又要讓參培者滿意,必須在滿足兩者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采取與時俱進的培訓方式;促進培訓機構自身完善與發(fā)展。50所培訓單位通過網(wǎng)上競爭,為爭奪“人氣”,必然會“招兵買馬”,做大做強師資隊伍,創(chuàng)新培訓內(nèi)容、方式,促進培訓品牌的生成。這不僅讓培訓者獲益匪淺,更能促進培訓機構的人本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選擇地點的“點單”式培訓方式,給予參與者“選擇權”,使被培訓者產(chǎn)生被尊重的感覺,很容易形成“我想要的,正是你想給的”培訓意向,激活培訓者積極參與的活動因子。由于培訓機構是自己選擇的,那么參培者很容易產(chǎn)生“心向往之”的急切心理,也正因為是自己選擇的,更多人一定會“無怨無悔”、全力以赴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其學習效果必然會好。
我喜歡“二次培訓”,它可以讓培訓之果在更多人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更喜歡“活動樹”的培訓方式,它讓教師更喜歡、更愿意參加培訓,使得培訓更有實效性。真希望這兩種方式成為教師培訓的新常態(tài)。
丟了人,掉了價,傷了心
富裕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管靜
有一年教師節(jié),我參加了縣里組織的關于“提升班主任能力”的培訓,主講的專家是從北京來的,六十多歲,二十幾歲就當了校長,特級教師,以自己的名字為學校命名,夠傳奇!
專家出口不凡,從家事談起,案例連著案例,娓娓道來,聲情并茂,是位擅長講故事的人。而講座進行近40分鐘時,我環(huán)視四周:低頭族至少有三分之一。送到家門口的免費學習,怎么可以這樣?教師都不專心聽講,還有什么資格要求學生?我為同行們臉紅,丟人啊!
會場的情形專家自然比我看得清楚,也許是為了給大家提神,專家順勢開了個文雅的“有色”玩笑,之后類似的語句頻頻蹦出。我有些反感,專家的分量在我心中削減,講座越發(fā)像一場為博大家一笑的“雜?!薄N矣行┦?,不是對專家的才學失望,他定是深諳教育學、心理學,也一定有豐厚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我失望的是他的講學態(tài)度,以他全國各地講學的經(jīng)歷,應該能感受到現(xiàn)場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摯愛與職業(yè)責任感,他應該臨時更換講學內(nèi)容,而不是為活躍氣氛而加大調(diào)侃力度。
其實專家在講到“真情實意贊美學生”時,我為之一振。因為我曾有過“功利忽悠——真情贊美——還學生真實自我”的教育過程。我渴望聆聽專家這方面的經(jīng)驗闡述,可惜他只是一帶而過。雖然培訓不可能適合每個人的口味,但起碼應有詳盡的闡述或觀點的爭鳴,引人深思?。∥蚁肫鹪谧x師范時,講《紅樓夢》的古代文學老師,縱使我們再怎么一臉茫然,他都始終津津樂道地講,他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一直影響著我。
由此我想對培訓組織者說幾句。培訓是給教師最好的福利,教師是終生學習的職業(yè)。要了解教師缺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方可有效,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一拍腦門,想請哪位專家就請哪位專家。
我也想對講座的專家說幾句。講座前應向主辦方了解聽眾的情況,也可以提前20分鐘到現(xiàn)場,向聽眾簡單問卷,或是現(xiàn)場提問,了解大家想聽什么,快速整合講座的內(nèi)容,適應聽眾的口味。有時曲高和寡,責任在“彈者”而不是“和者”。小縣城請一次大專家不容易,鄉(xiāng)村教師往返幾百里路聽一次講座很辛苦。講座者要對得起這方水土這方人。
我還想對參加培訓的同行說幾句?!叭诵斜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必說這樣高大上的專家,就是一個普通教師身上,也有我們可學的東西。
吳非老師說:“培養(yǎng)一代雄健的國民,要有三五代教師持續(xù)站立的姿態(tài)。”你站立了嗎?別跪著教書!
站立的姿態(tài),是學習的姿態(tài),是思考的姿態(tài),是擔當?shù)淖藨B(tài)。培訓是學習,是責任,也是擔當。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培訓
省農(nóng)墾總局寶泉嶺管理局新華農(nóng)場學校 李嵩穎
我喜歡培訓,無論什么樣的培訓,我都能從中獲益。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培訓,就會身心愉悅。
參加培訓能夠使自己的觀念得到及時更新,隨之眼界也會更加開闊。好的講座令人如沐春風,不欣賞的講座風格能令自己警醒、反思,從而更加注重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
我喜歡名校名師具有課堂示范性的培訓。還記得那年,一位女教師為我們講解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并親自示范。她穿著中式旗袍裙,用清脆溫婉的甜美聲音帶我們進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古詩苑漫步》,一舉手一投足都透著古典美,朗誦的古詩詞是那么悅耳,整節(jié)課的風格清新,給人以意境美,在我的記憶中久久揮之不去。我記得培訓班的班主任——語文教研員戚甫筠老師為我們培訓李清照詞風時激情朗讀《聲聲慢》的情景,那情真意切的朗讀吸引我進入情境,那感人至深的氣氛令人哽咽,我的眼淚隨著她抑揚頓挫的語句而簌簌落下,情感醞釀于胸中長時間不能散去。心靈受到強烈撞擊的示范性課堂能引起被培訓者的情感共鳴,這樣的培訓風格我欣賞。
我喜歡總結教學經(jīng)驗和方法的培訓。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招數(shù),如果善于總結并把它運用到培訓中,就會讓更多教師受益。還記得聽周欣老師(女作家丁玲的外孫)的作文教學法,他把教師和學生每學期所要教與學的內(nèi)容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劃,有據(jù)可循且操作性強。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可以引發(fā)被培訓者爭相學習,這樣的培訓風格我欣賞。
我喜歡用案例來解析道理的培訓。我相信人人都討厭那種干巴巴說理的講課方式,把人置身于一種空洞的大道理之下而不自知。培訓教師以案例說道理,把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地呈獻給每一個受培訓者,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如果培訓教師還能具備詼諧幽默的語言,那就讓人更易接受了。還記得一次全國班主任培訓,授課教師以自身經(jīng)歷為切入點,把自己的教育方法編成了一個又一個案例,聽來既親切又通俗易懂,他的語言既風趣又幽默,引發(fā)聽眾一陣又一陣笑聲,獲得了全體聽課教師的好評?;睘楹?、風趣幽默的講座可使被培訓者身心愉悅,這樣的培訓風格我欣賞。
教學多年,參加的培訓數(shù)不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幾次、那幾人,都化作一種美好的情感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腦海,正如王菲在歌中所唱:“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