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利,孫伍柒,孫飛達
(陜西省渭南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陜西渭南 714000)
?
·短篇與個案·
腎毛細血管瘤1例報告
王增利,孫伍柒,孫飛達
(陜西省渭南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陜西渭南714000)
關鍵詞:腎血管瘤;腎動脈造影;誤診
腎毛細血管瘤臨床罕見,現(xiàn)報道陜西省渭南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診治的1例患者。
1病例報告
患者女性,52歲,于2015年5月31日因“右側腰背部疼痛伴肉眼血尿3 d”之主訴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9年。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尿常規(guī):血(++);泌尿系B超:右腎積水(輕度),右側輸尿管擴張,右側輸尿管下段及膀胱內所見、考慮凝血塊;泌尿系CT平掃:右腎周滲出性改變,右側輸尿管稍增粗, 輸尿管下段及壁間段管壁增厚且密度增高;泌尿系增強CT加三維成像提示:右側腎盂后上壁扁狀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輕度強化改變,不排除腎盂癌,膀胱內凝血塊(圖1A);靜脈腎盂造影示:右腎顯影延遲呈棉團狀改變,右側輸尿管未見顯影;膀胱鏡下見:右側輸尿管開口未見明顯噴血,行右側輸尿管插管后自導管引流出血性尿液,收集標本行脫落細胞學檢查未找見癌細胞;逆行右側輸尿管造影示:右腎盂及腎盞見多發(fā)不規(guī)則形態(tài)充盈缺損,右側輸尿管顯影良好(圖1B)。因患者斷續(xù)肉眼血尿及右側腰背部持續(xù)疼痛不適,術前多考慮右側腎盂癌。故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右側腎盂癌根治性切除術。術后剖開標本:見腎中上極腎盂黏膜有2 cm×1.5 cm區(qū)域表面粗糙,呈暗紅色出血狀,其上附著凝血塊2.5 cm×2.0 cm×1.5 cm,于該區(qū)域腎盂最硬處腎實質可見灰紅色區(qū)域2.0 cm×2.0 cm×1.5 cm,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術后病檢報告示:(右腎中上極)結合組織形態(tài)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考慮腎髓質毛細血管瘤(圖1C)。
圖1患者影像學及病理資料
A:增強CT成像;B:逆行造影;C:術后病理圖片(HE,×10)。
2討論
腎血管瘤為良性先天性腫瘤,少見,由病變部位血管或淋巴管聚集增生而形成腫瘤樣結構,可以壓迫周圍組織,但不會與周圍血管相通。血管瘤最易侵犯肝、其次為腎。常單側、單發(fā),雙側12%,多數(shù)在髓質黏膜下。腎血管瘤分為海綿狀血管瘤和毛細血管狀血管瘤,以海綿狀血管瘤多見。血尿常見,可以有血尿和腰痛。凡40歲以下單側腎源血尿患者,如已排除腎腫瘤和尿石癥,應考慮到血管瘤可能。術前明確診斷非常困難,容易誤診為腎盂癌、腎癌。選擇性腎動脈造影有助于診斷,特征性表現(xiàn)為造影劑早期向靜脈分流和低血管區(qū),也可表現(xiàn)為腎動脈分支增粗、分散、拉長,毛細血管期顯示團狀擴張,毛細動脈網(wǎng)呈卷發(fā)狀、斑點狀分布。較大的腎血管瘤,應行腎切除術。較小的腎血管瘤,如果血尿比較明顯,可采用腎部分切除術。對于小的腎血管瘤,選擇性腎動脈栓塞也是一種有效的、損傷較小的治療方法。綜上,對于不明原因反復血尿患者,必要時行選擇性腎動脈造影,以提高術前診斷率,從而減少誤診的發(fā)生。
(編輯王瑋)
收稿日期:2015-07-02修回日期:2015-10-12
作者簡介:王增利(1978-),男(漢族),主治醫(yī)師.E-mail: wzlwn@139.com
中圖分類號:R737.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