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芹 谷文凱
摘 要:馬斯洛是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其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不僅在心理學界、教師教育教學、企業(yè)管理等方面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而且對于個人尤其是當代的青年大學生的行為發(fā)展及行動力的提高方面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文章擬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簡介”、“當代大學生行動力不足的原因及表現(xiàn)”、“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從家庭、學校、社會、個人四個方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行動力”三個方面展開,旨在通過理論分析達到提高當代大學生行動力的目的。
關鍵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大學生;行動力;引導
青年大學生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希望和寄托,在其不斷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找出大學生行為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提高其行動力是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重要課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于個人尤其是當代的青年大學生的行為發(fā)展及行動力的提高方面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利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行為發(fā)展方面的需要,只有正確認識青年大學生行為發(fā)展的需要,才能為其行動力提供正確的引導。
1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概述
馬斯洛通過對其需要層次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在《人的動機理論》一書中,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就表明了人的需要的層次性[1]。
馬斯洛所說的生理需要是指與有機體生存、繁衍有關的需要,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如對食物、水、氧氣、排泄和睡眠的需要等,這些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強烈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的生命對于穩(wěn)定、安全感、依賴、秩序、法律、界限、避免痛苦和恐嚇,受保護的需要等。歸屬和愛的需要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處于中間層次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理解為是人的一種愛和被愛的需要,希望能夠融入一定的群體并被大家認可,與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使自身有一定的歸屬感和存在感。 尊重的需要不僅包括自尊、自重的需要還包括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的滿足和實現(xiàn)能夠增強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最高級別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即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一定條件下得以實現(xiàn),或者是一個人的預期目標在一定時間內(nèi)得以實現(xiàn)。
二、當代大學生行動力不足的原因及其表現(xiàn)
人的行為往往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的,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采取一定的行動措施,人的需要和行動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需要是行動的基礎,行動是為滿足需要服務的。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有其獨特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成長需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行動力的總體發(fā)展趨勢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但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角度分析,當代大學生的行動力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2]。
1、家庭教育缺乏民主,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導和示范
在家庭教育中,部分父母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要,不管是切合實際的需要還是非理性的需要,只要孩子能夠提出來就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需要,父母這樣做一方面是不想讓孩子比同齡的小伙伴差,極力滿足孩子的優(yōu)越感和幸福感,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無法避免的教育弊端,父母長久的溺愛或放縱孩子,就會使得孩子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無法正確辨識好壞、正當與否,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此外,部分父母在生活中奢侈浪費、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也引起孩子不切實際的需求,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因此,需求得不到滿足或是需求不合理都會引起當代大學生行動力方面的問題,需要得不到滿足有可能引發(fā)其偷盜或者是過于小氣的行為,而過分滿足其需要很有可能導致其炫耀、攀比行為,虛榮心強,久而久之,這樣的行為必然不會被同學們認可和接受,影響其與同學們之間的人際關系。
2、學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在學校教育尤其是當代大學教育中,高校一味地注重相關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而忽視對于當代大學生的一些行為指導、需求指導方面的教育。當代大學生有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其需要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不合理性,高校課程教學中即使會涉及到思想行為以及需要方面的指導教育,也帶有很強的專業(yè)性,未從學生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科學合理的設置課程,教學過于形式化,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一味地注重理論方面的灌輸而缺少對學生行動力的引導和教育。另外,學校的社團、學生會和班委成員一般都實行領導班子的終身制,這就使得優(yōu)秀的學生因其管理需要的不斷滿足而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領導和管理能力越來越突出,而當初未能成功競選的學生因其需要未得到滿足也因此失去行動的積極性,其行動力在大學期間未能得到很好地鍛煉和發(fā)展。這樣的能力培養(yǎng)和教育體制,不能充分考慮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因此就不能引導大部分學生的行動力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也因此未能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進步的教育目的。
3、社會環(huán)境的多元化,沖擊當代大學生的需要和行動
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滋生出很多與大學生思想和行動發(fā)展不相切合的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盛行,這就引導當代大學生的需求不斷的功利化和自私化,其行動也往往帶有急功近利的色彩[3]。各種輿論媒體如電影電視、廣播等為了使自己的主題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弄一些真假難辨、稂莠不齊的信息誤導當代大學生的觀念和行動;微博、微信、QQ等現(xiàn)代信息傳播媒介和交流平臺上也是各種謠言四起,使得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大學生難以辨別信息的真?zhèn)?,混淆他們的需要意識,不明白自己的需要是否是合理的有意義的,因此其行動也變得蒼白無力。另外,韓日美等國的影視節(jié)目在我國的大量播放,無形中傳播了其國家的思想文化,沖擊了我國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導向的思想和觀念,無形中侵蝕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需要,更多的追求自由和利己主義而不顧身邊朋友、親人的感受,其行動也必然帶有一定的利己取向和不理智。
4、當代大學生盲目需求導致行動方向存在偏差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各方面的條件越來越成熟,當代大學生和以往的大學生相比,學習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相對優(yōu)越。但由于當代大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判斷真?zhèn)蔚哪芰^弱,再加上社會上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沖擊和影響,使得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理性,比如當代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過度追求高大上的名牌產(chǎn)品、盲目消費、攀比心理表現(xiàn)的十分明顯,對學習資料、經(jīng)典讀物的需求少之又少,不能夠從自身實際出發(fā)制定合理的需求計劃,這往往就導致當代大學生的一些行動表現(xiàn)的很幼稚。有些大學生過分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做事懶散不積極,一味地索取而不回報,責任心不強,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社會對當前大學生貼上了“任性、自私、幼稚”這樣的標簽。
三、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行動力
人的行動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的,在一定需要的引導下采取某種行動。當代青年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其獨特的需要和行為方式。但是依據(jù)人的身心發(fā)展有一定的順序性、階段性等特性,因此人的需要也必須依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所說從滿足低級需要開始到滿足高級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否則非但高級需要未得到滿足,低級需要的滿足程度也會受到影響。因此,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還是當代大學生自身都要遵循一定的需要規(guī)律,促進當代大學生行動力的發(fā)展。
一、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滿足其合理需要
家長的教育也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當代大學生雖然與父母的交流時間相對減少,但其受父母的影響也是非常深的。父母在滿足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需要的同時,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父愛和母愛,盡量滿足其合理需要,尊重其觀點、意見、人格尊嚴對于不符合其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要加以制止、引導和教育,為滿足當代大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提出建議。同時,父母要要發(fā)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和生活習慣,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什么是正確的、合理的需要,什么是不切實際的需要,既滿足其物質(zhì)需要,又要滿足其精神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使當代大學生在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明確自身行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行動力水平。
二、高校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的行動需求
高校是當代大學生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場所,高校教育是否符合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成長需求,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行動力。當代青年大學生心智發(fā)展尚未成熟,各方面的需要缺乏理性的思考與引導,其需要有時也會略顯盲目和任性,因此高校在課程內(nèi)容的講授上上要充分結合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課程設置以專業(yè)課程為主,輔之以道德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安全教育,要讓絕大部分學生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和避免的。學校要凈化學校風氣,杜絕學生之間的盲目攀比行為;打破各種學生干部終身制,給更多的學生鍛煉的機會,滿足其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增強其領導能力和鍛煉能力,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當代大學生的行動力,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且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
三、凈化社會環(huán)境,正確引導大學生的需要和行動
政府要加強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各種負能量思想的監(jiān)管和控制,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引導當代大學生理性的需要,這樣大學生的行動才會積極主動。各種新聞媒體也要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遵守職業(yè)法律法規(guī),不能為賺取閱讀量或者是點擊率進行信息造假誤導大學生的觀念;各相關部門也要對各種網(wǎng)絡如微博、微信、QQ等的謠言加強管制,利用法律手段制裁傳播謠言者;加強外來文化的市場準入機制,正確引導文化市場的發(fā)展,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宣傳符合當代大學生需要的。由于當代大學生的模仿能力不斷增強,很容易模仿各種新潮的動作或行為,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大學生走入歧途。因此要傳播社會正能量,宣傳身邊好人好事,以引導當代大學生正向的需求和行動力[4]。
四、當代大學生要你制定合理的需要計劃,提高自身行動力水平
當代大學生相比同齡人來說是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一個特殊群體,要做到知行統(tǒng)一就必須在提高自身知識文化水平的同時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結合自身的實際提出合理的需要,制定合理的需要計劃。不能過度追求不符合自身實際的東西,不盲目攀比,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多讀一些經(jīng)典書籍提高自身的精神需求,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行動力水平。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要有責任感,做事積極主動,不懈怠。學會保護自己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完成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只有不斷滿足其自身的需要才會明確自身行動的方向[5]。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需要,并為實現(xiàn)自身的合理需要采取必要的行動,這不僅有利于實現(xiàn)自身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還有利于促進其自身健康成長,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羅道友.需要一人的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從馬斯洛需要理論看人的發(fā)展[D].中國優(yōu)秀碩士論文庫,2007.
[2]曾蘭.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與教育引導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程敏,羅秋蘭,高普.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與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4(24):76-77.
[4]楊晶.把握當代大學生的行為心理特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效果.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5]李永香.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教育法優(yōu)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