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芳,韓秀婷
?
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管理工作的路徑探索
崔淑芳,韓秀婷
摘要:基礎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到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然而高職院校學生所具有的特殊性,給基礎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管理者要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新的工作方法,方可取得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管理;路徑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睂W校日常管理工作既是學校工作的基石,也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職院校錄取分數(shù)的降低,特殊群體學生逐漸增多,給學生日常的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因此,做好學生的日?;A管理工作,成為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艱巨而重要的課題。
根據(jù)各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學生工作的內(nèi)容大同小異,就學校而言,二級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和共青團工作合二為一,其在工作內(nèi)容大致有: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紀律、學生衛(wèi)生管理、學生宿舍管理、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管理、學生獎勵、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資助和勤工助學、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其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紀律、學生衛(wèi)生管理、學生宿舍管理、學生安全穩(wěn)定是每天都要涉及到的日?;A管理工作(見圖1)。
圖1 學生基礎管理工作細化
學生基礎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瑣碎、細致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說其瑣碎,是因為其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處理不好,會牽扯到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說其細致,是因為它不同于黨建工作、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等系統(tǒng)規(guī)范。因此,要做好學生日?;A管理要提高認識、用心去做、深入其中。
(一)提高學生管理工作者對基礎工作的認識
學生基礎管理工作是無法量化、在短時間內(nèi)也不會有明顯效果的工作。一般來講,學生管理工作者(特別是年輕人)都愿意做成績能夠量化或通過努力能有成效的工作,畢竟明顯的成績會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也會進一步激發(fā)工作積極性,使自己進入一個良好循環(huán)的工作狀態(tài)。然而,基礎管理工作不容易出成績,見效也不快,因此,日?;A工作往往不被重視。所以,要從團總支、輔導員、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入手,使團總支書記、輔導員認識到日?;A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對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給與鼓勵和肯定;另一方面,用案例或日常管理工作不扎實引發(fā)的問題共同分析和討論,同時,也主動深入到工作中,和團總支書記、輔導員一起,通過了解情況、分析問題、解決困難,用實際言行來帶動他們用心做事、以身作則、扎扎實實地做好日常基礎管理工作。并通過深入工作掌握一手材料,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基礎工作很難出成效,而工作成效的高低又反映個人的工作能力強弱,現(xiàn)在干部的考察往往也通常以成績論能力。正因如此,大家往往會忽視基礎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做大事”“出亮點”上,因為“做大事”會被人關注,會有明顯的成績。所以,無人愿意把過多的精力用在基礎工作上,時間一久,基礎管理就被忽視,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出現(xiàn),就不容易解決,繼而使整體工作受到影響。如果領導在注重重點工作出成績的同時,重視日常基礎工作,則有利于整體工作的均衡進展,相互促進。例如,將日?;A工作內(nèi)容項目進行細化,根據(jù)實際工作情況,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督促指導。(1)檢查指導每學期日常基礎工作計劃的制定,做到工作計劃目標明確,具有可實施性;(2)注重過程化管理。對工作過程進行了解和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如資金到位情況、人員協(xié)調(diào)情況,等等;(3)對最后結果進行評價。當主要領導對工作效果給予評價時,無論工作結果如何,下級會感受到上級對自己工作的關注和重視,這樣會增強他們的責任心,調(diào)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完善管理制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不在于如何去約束誰、管制誰,而在于通過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學習及實施,使其內(nèi)化為學生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本著這一理念出發(fā),一方面,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完善行政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明確每位工作人員的自身崗位職責并要求嚴格履行,使他們認真及時完成職責范圍內(nèi)的工作;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各項學生工作管理制度,如安全、制度完善和制定,是根據(jù)普遍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或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的,通過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出管理制度。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必須與制度管理的結合,通過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學習,使學生更加充分認識到這些規(guī)章制度的重要性;并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討論,讓學生明確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時,不斷增強自制能力。這對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提高執(zhí)行力
“發(fā)展是硬道理,落實是真功夫”,規(guī)章制度制定后,其關鍵在于執(zhí)行。制度好不代表效果好,無論做任何事情,人的因素是第一位,即人浮于事、敷衍了事是一種層面,恪盡職守、樂于奉獻、認真落實制度、認真研究工作、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努力解決問題又是一種層面。[1]為了保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的實效性和持久性,對制定的學生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如對違紀學生的處理,可以每月統(tǒng)計一次,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由輔導員、團總支書記、分管學生的書記對這些學生進行談話教育,共同商定處理意見,做到讓受處分的學生口服心服,不再違犯紀律,也教育警示全體學生嚴格遵守各項制度是做人做事的行為規(guī)范,這樣違紀現(xiàn)象就會逐漸減少;如果有了制度不去執(zhí)行,就會誤導學生,讓他們以為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學生工作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實踐證明,有效的執(zhí)行力,能最大限度的把各種規(guī)章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雖然剛開始的時候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時間,但好風氣、學生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把思想工作融于日?;A管理工作
思想是一切行動的先導和指南,將思想工作融于日?;A管理中,學生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其行動上自然就會有所體現(xiàn)。
1.通過年級大會和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每天都涉及到日?;A管理工作,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對于思想獨立具有反叛意識,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90后[2],根據(jù)普遍存在的問題或不良現(xiàn)象,及時的組織主題班會或年級大會,圍繞存在問題開展以講座或報告會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主題班會進行討論或典型發(fā)言,如最近針對教師和學生反映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如以往的問題,首先組織學生干部座談會了解情況,針對原因請專家作報告,并召開學風建設階段性總結大會,就當前學風建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分析就業(yè)形勢和崗位要求,以引導學生的積極性。
2.注重發(fā)揮情感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往往可以比單純的說教、管理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與共鳴。從情感入手,將心比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考慮問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對掌握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如父母恩(一封家書)、師生誼(為你喜愛的老師做一件事)、同學情(以寢室為單位的征文大賽)等,都能夠從不同的側面感化一個學生,改造一個學生。及時的鼓勵、適當?shù)谋頁P、充分的肯定在一些平常紀律渙散的同學身上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點帶面,使大家感受到學生管理工作者對學生的關愛,只要學生對管理者認可了,嚴格的日?;A管理就能順利進行。
3.掌握思想工作的方法。根據(jù)基礎管理工作內(nèi)容的不同,要善于去找做好思想工作的切入點,把握時機,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大道理講實、講透,易于學生接受。生硬的說教,多數(shù)情況下不但達不到目的,往往適得其反。在改革開放形勢下成長起來的高職學生,他們從小就接收、接受了來自于方方面面的信息,形成了富有時代特征的個性品質(zhì),他們崇尚獨立、追求平等,喜歡張揚自己的個性,在求知的過程中渴望與教師成為朋友。面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要在教育方法上弱化教師的“權威主義”,強化教師“以生為本”的思想,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人格尊嚴、具有極大潛力與優(yōu)勢的個體,每個學生都“孺子可教”。如在談到紀律、宿舍、衛(wèi)生等問題時,歸根結底是學生們自制力存在問題,因此,在各種會議場合,不會過度宣講學生如何加強自制力或學習有多重要,而是從就業(yè)形勢分析或邀請實習生、畢業(yè)生談離校工作后的體會等方面加以引導、啟發(fā)學生自己思考,認清形勢,自然就會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學生能將80%的精力用在學習上,有了良好的學風,違紀的少了,日?;A管理工作也就減少了難度。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開展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活動應服務于學生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適當?shù)?、有目的開展各類活動有利于學生管理和教學工作,達到育人的目的;單純的日常基礎管理工作讓師生感覺乏味,在班級中開展集趣味和知識于一體的各科知識競賽、優(yōu)良學風表彰等活動,會極大地從思想上增強同學們的學習意識和組織紀律性。例如,在日常衛(wèi)生管理工作中,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隨手丟垃圾現(xiàn)象時,開展了“伸伸手,彎彎腰”攝影賽,將彎腰伸手撿垃圾的學生拍下來,洗出照片,在宣傳欄上展示,這樣做既表揚了撿垃圾的學生,也教育了丟垃圾的學生,促使學生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好習慣。新生入學第一學期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抓紀律、抓黨建、促學風建設”一系列活動,使新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為下一步日常管理打下基礎。這些看似細小的活動,卻能很好地起到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琴琴.學分制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問題研究[J].科技信息,2009(1):128.
[2]黃小奇. 90后大學生的寢室人際關系現(xiàn)狀探究[J].亞太教育,2015(24):266.
[責任編輯秦濤]
基金項目:2014年度山東省委高校工委課題“高職院校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敘事研究”;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高職思政理論課運用課堂‘學習共同體’模式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14SW78)
作者簡介:崔淑芳,女,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黨支部書記,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韓秀婷,女,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2016)11-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