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是課堂太沉悶.為了讓課堂活躍起來,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如何讓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動起來呢?
一、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動不起來的原因
1.學生不愿動.在每一個班里都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學習意志不堅定、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下課的時候,這部分學生能立刻進入瘋狂狀態(tài),但是一上課就無精打采,要么睡覺、要么趴著.對于這樣的學生來講,學習就是煎熬.所以,不管教師講什么,他們都不愿意動.
2.學生不屑動.學生不屑動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教師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愿意回答,覺得即使能答上來也沒面子.二是學生在裝酷,其實高中階段的學生是外表冷漠,內心渴望被關注.教師要多給予學生一些愛心和耐心.
3.學生不敢動.有的教師上課比較嚴肅,致使整個課堂氣氛都很沉悶,有的學生想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卻不敢,有的學生有疑問也就不再追問.這樣,學生慢慢地就不敢動,課堂氣氛就更加凝重.
4.學生想動不能動.高中化學課程與初中化學內容相比,難度增加了.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時主要靠形象思維,而到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更加抽象,難度明顯增強.這樣的學習現(xiàn)狀,學生只有形象思維是不夠的,還需要抽象思維.有人這樣描述高中化學所學內容:由描述性知識向推理知識發(fā)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本質,在能力要求上出現(xiàn)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面對這樣的學習內容,有些學生是聽不懂的,又不好意思請教老師和同學,久而久之,就產生負面學習情緒,課堂上自然就保持沉默.
二、多措并舉,讓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動起
來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心動.課堂之所以沉悶,那是因為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識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相聯(lián)系的,在實際情境下學習,可以使學習者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心動,積極地投入到化學學習活動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營造氛圍,讓學生敢動.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里,學生和教師之間是默契的、輕松的、積極的.學生不僅能全神貫注地聽課,教師也能得心應手地講課.如果有什么問題,教師可以和學生及時溝通.要想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努力.首先,教師要用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yè),就要熱愛這個行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人的情緒有很強的感染性,積極的、健康的情緒,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低落的、消極的情緒,則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中,教師應帶著飽滿的精神去教授每天的課程,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其次,教師要用心關愛學生.教師學會關愛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就活躍,學生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若課堂氣氛不和諧,師生關系緊張,學生的思維也會受到限制.甚至課堂中的一些小問題都會釀成大錯.在教學中或者生活中,教師要多多關心學生.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給予輔導;對于生活中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心理輔導和幫助.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自己的老師,才能慢慢喜歡上化學課.
3.研究教法,讓課堂生動.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評價是藝術,教學方法也是藝術.只有這些結合起來,課堂才能生動,才能高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用鼓勵的、肯定的語言來增強學生的信心.當學生沒有回答全面時,教師可以說:“你再思考一下,答案會更好.”課堂評價,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來進行,不能隨便敷衍.另外,要想讓課堂生動,教師要努力研究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課堂,享受化學.筆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例如,在講“鈉”時,筆者以“金屬鈉水雷驚現(xiàn)珠江”為情境,設置一系列問題:鈉是怎樣的物質?它能與水反應嗎?若反應又生成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探究鈉與水的反應及產物.這樣,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總之,動起來的課堂是生動的、活潑的.能不能打造出互動式、生動的課堂,關鍵在于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方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