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50021) 周 林 劉月玲 張 軍 劉守欽韓 京 房巧玲
?
2011-2014年濟南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特征和疾病負擔分析
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50021) 周 林 劉月玲 張 軍 劉守欽△韓 京 房巧玲
【提 要】 目的 了解濟南市COPD死亡狀況和疾病負擔,為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jù)。方法 采用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壽命損失年、平均潛在壽命損失年、PYLL率分析濟南市2011-2014年COPD死亡資料。結果 濟南市2011-2014年COPD平均死亡率為36.63/10萬,標化死亡率為21.85/10萬。2011-2014年,65歲以上人群COPD死亡率范圍為250.03/10萬到373.10/10萬,遠高于65歲以下人群。平均每年COPD潛在壽命損失(PYLL)為5792.75人年,平均每個死亡病例潛在壽命損失(平均PYLL)為9.15年,人群每萬人潛在壽命損失(PYLL率)為9.94年。45~64歲的死亡病例產(chǎn)生的疾病負擔最多,此年齡段死亡病例PYLL占總PYLL的53.28%。結論 COPD已成為濟南市居民主要健康問題,其疾病負擔不容忽視。應積極控制COPD的危險因素,減輕疾病負擔。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負擔 潛在壽命損失年 過早死亡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主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西太平洋地區(qū),COPD已成為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其疾病負擔已位列第3位[1]。為了解濟南市COPD死亡現(xiàn)狀和過早死亡帶來的疾病負擔,本文對濟南市2011-2014年COPD死亡情況進行分析,旨在為制定全市COPD防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1.資料來源
COPD死亡資料來源于濟南市2011-2014年死因監(jiān)測資料,人口資料來自濟南市公安局。
2.指標與方法
分析指標包括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壽命損失年(PYLL)、平均潛在壽命損失年(平均PYLL)、PYLL率。具體計算見文獻[2]。
COPD分類按照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包括I27.9,J40-J44。鑒于我國死因登記報告中肺心病(I27.9)基本都是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引起的,因此將全部肺心病納入COPD[3]。標化死亡率以2000年中國標準人口計算。統(tǒng)計分析軟件為excel 2013和SPSS 21。
1.死亡率分析
濟南市2011-2014年累計報告COPD死亡病例8892例,平均死亡率為36.63/10萬,標化死亡率為21.85/10萬??傮w上,2011-2014年COPD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有緩慢下降趨勢,四年內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分別下降了7.74%、7.33%。男性COPD死亡率高于女性,2011-2014年男女標化死亡率之比分別為1.54∶1、1.63∶1、1.61∶1、1.65∶1(表1)。
表1 2011-2014年濟南市COPD死亡率(/10萬)
從表2可以看出,COPD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快速上升。14歲以下無COPD死亡病例。15~64歲人群的COPD死亡呈低流行狀態(tài),死亡率范圍為3.92/10萬到4.86/10萬。65歲以上人群COPD死亡率大幅上升,死亡率范圍為250.03/10萬到373.10/10萬。
2.疾病負擔分析
2011-2014年濟南市COPD潛在壽命損失(PYLL)總計為23171人年,平均每年COPD潛在壽命損失(PYLL)為5792.75人年,平均每個死亡病例潛在壽命損失(平均PYLL)為9.15年,人群每萬人潛在壽命損失(PYLL率)為9.94年。2011-2014年各年度潛在壽命損失(PYLL)范圍為4839~6249人年,平均每個死亡病例潛在壽命損失(平均PYLL)范圍為8.76~9.79年,人群每萬人潛在壽命損失率(PYLL率)范圍為8.31~10.81年。2011-2014年COPD導致的PYLL和PYLL率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但平均PYLL變化不大。COPD導致男性的PYLL、平均PYLL和PYLL率均高于女性(表3)。從年齡角度來看,45~64歲是產(chǎn)生疾病負擔最大的年齡段,此年齡段2011-2014年PYLL占總PYLL的53.28%,其中45~64歲男性PYLL占其總PYLL的56.13%,45~64歲女性PYLL占其總PYLL的47.68%(表4)。
表2 2011-2014年濟南市COPD各年度死亡率(/10萬)與構成比(%)
表3 2011-2014年濟南市COPD的PYLL(人年)、平均PYLL(年)和PYLL率(/萬)比較
表4 2011-2014年濟南市COPD分年齡組PYLL(人年)比較
2011-2014年COPD一直為我市居民第四位死亡原因,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COPD死亡率變化趨勢與國內外報道一致[4-5],死亡水平與福州的死亡水平相當[6]。我市COPD導致的PYLL、平均PYLL和PYLL率均高于南京[5]、南通[7]等地,這與平均期望壽命選擇、不同地區(qū)人口結構和疾病死亡特點均有關聯(lián)。與我國農村地區(qū)相比[8],我市COPD的PYLL率要遠低于我國農村地區(qū)的平均水平。我市COPD導致的PYLL、平均PYLL和PYLL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表明男性COPD疾病負擔要大于女性。從年齡來看,45~64歲的死亡病例是產(chǎn)生PYLL的主要群體,表明此年齡段死亡病例導致的潛在壽命損失最多。
COPD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吸煙和空氣污染[9]。減輕COPD疾病負擔可以從開展煙包健康警示圖展[10]等健康教育活動,積極推進控制吸煙立法[11]等多種途徑來減少吸煙帶來的危害。政府還應不斷推進空氣污染治理工程,減少COPD的發(fā)病和死亡[12]。
一般來說,描述死亡的常用指標有死亡數(shù)、死亡率,其側重描述老年人死亡情況。PYLL等相關指標則更側重對過早死亡的描述,強調過早死亡導致的損失[13-14]。PYLL與死亡數(shù)有關,平均PYLL是指每個死亡病例的平均壽命損失,PYLL率是指總人口中平均每個人承擔的壽命損失。目前,在我市PYLL等相關指標很少用于衛(wèi)生政策制定的決策,可能是因為缺少相關的數(shù)據(jù)。PYLL等相關指標可以幫助政府決策部門找出需要優(yōu)先解決的問題,合理配置衛(wèi)生資源,制定有針對性的減少過早死亡、提高人群期望壽命的相關措施。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2004 update..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
[2]Elizabeth D,Remington P.PYLL:A Summary Measure of Premature Mortality Used in Measuring the Health of Communities.Wisconsin Public Health and Health Policy Institute Issue Brief,2004,5(7):1-2.
[3]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世界衛(wèi)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4]US CDC.Deaths from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United States,2000-2005 .MMWR,2008,57(45):1229-1232.
[5]徐斐,梁亞瓊,沈洪兵,等.南京市1997-2005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及潛在壽命損失情況流行病學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58(2):203-4.
[6]鄭婉輝,林輝.2005-2012年福州市城區(qū)居民慢性病死亡原因.職業(yè)與健康,2014,30(15):2099-2102.
[7]嵇紅,黃建萍,楊自力,等.2004-2006年南通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8,25(3):291-3.
[8]石小倩,胡楠,李曉燕,等.2004--2005年中國西部農村地區(qū)居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死亡負擔.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45 (1):68-72.
[9]蘭豐鈴,王勝鋒,曹衛(wèi)華,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新進展.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0):998-1001.
[10]高涵昌,潘耀東,茆漢梅等.煙包健康警示圖展板展覽效果及居民對其上煙包接受度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14,30(1):48-50.
[11]甘泉.地方無煙立法先行先試:無煙環(huán)境促進項目成果評述.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2014,3(4):207-208.
[12]陳勇,孫海龍,賈紅.北京市室外空氣污染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的影響及防控建議.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4,31(7):632-635.
[13]US CDC.Premature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Public Health Issues in the Use of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MMWR,1986,35 (2S):1s-11s.
[14]湯軍克,徐慧萍,李惠英,等.減壽年數(shù)計算方法的比較.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4,21(4):222-223.
(責任編輯:劉 壯)
通信作者:△劉守欽,Email:liushouqin@ 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