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泉
摘 要: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思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增強。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意識;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9-00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9.053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提高學生素養(yǎng)與能力的重要陣地。而課堂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則在于學生是否能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其中。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次要從屬地位,只是在機械而被動地接受經由教師所傳遞的教學信息,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接受之中,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更加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只有讓學生以主體身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由被動到主動,才能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與飽滿的熱情主動參與,其思維更為活躍,學生才能實現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如何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廣泛地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做到各有所學,各有進步,各有所得,是研究和探討的方向,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強化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的教學往往忽視學生自身對數學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只是一味地講解,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自然會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與思維活躍程度,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產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才能主動學習。
鉆研教材,注重教學魅力的創(chuàng)設。教師不能只是機械地照搬教材,而是要深入地鉆研教材,在教材與生活、教材與學生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這樣才能改變以往照本宣科的枯燥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使數學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展現出獨特的學科魅力,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時,可以利用動畫讓學生感受不同形狀的輪子在前進時車身產生的不同顛簸程度,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寓于直觀而動態(tài)的畫面效果之中,這樣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又將抽象的知識寓于直觀的事物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讓學生深刻理解圓的半徑處處相等的特性。
二、確立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轉換師生角色,確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實現學生全面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的關鍵所在。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處于教與學的對立面上,教師錯誤地認為教學是教師單方面的活動,而將學生置于次要從屬地位,成為教學的附屬,認為學生只要記住教師所講的內容就可以了,造成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以及思考的惰性,學生并不能真正地參與到數學探究中來。新課改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實現師生角色轉換,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探究的主體,而教師則要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讓學生全體參與、全面參與。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課前教案的設計還是課堂活動的開展,都要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暢所欲言,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成為探究的主體,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堂。
三、引導學生勇于發(fā)表個人的不同見解
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思想不盡相同,要讓學生主體參與到教學中來就要尊重學生之間的不同,營造民主而自由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勇敢地發(fā)表個人的不同見解,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全面參與。教師不要以所謂的標準答案來限定學生的思想與思維,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展開,讓學生的探究有深度與廣度,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如有這樣的一道應用題:一輛汽車3小時行駛18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到乙地有360千米,這輛汽車需行駛多少小時?一般學生想的解法是:360÷(180÷3)。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主動思考,大膽嘗試,看還有沒有其他解法。學生就可以聯想到其他解法:3×(360÷180);3÷(180÷360);3÷180×360。如此一題多解的訓練題目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重新整合與加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發(fā)散性。
總之,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將以往教師的一言堂變?yōu)閹熒?、生生互動共同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的場所,讓全體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其中,成為一個發(fā)現者與探索者,促進學生素養(yǎng)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董海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國教師,2011(S2).
[2] 劉慧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