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璐,趙金芳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工商管理系,浙江杭州 311231)
?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以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為例
魏 璐,趙金芳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工商管理系,浙江杭州 311231)
[摘要]“翻轉課堂”是近幾年興起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同時也是與慕課關系密切的前沿教育理念。文章以其理念為指導,分析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并構建適用于該課程的“三階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調查問卷和對比檢驗,證明該模式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知識的吸收,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翻轉課堂;慕課;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已經(jīng)普遍采用各類信息系統(tǒng)來處理日常經(jīng)濟業(yè)務,具備一定的會計電算化應用能力已成為企業(yè)對財務人才最基本的要求。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活動應如何設計及開展,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應用能力和綜合工作技能,成為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融會計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為一體的交叉學科,涉及到的內容不但廣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核心內容是理解并掌握企業(yè)經(jīng)濟業(yè)務在ERP環(huán)境下的實際操作。傳統(tǒng)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方式主要是采取整個班級一起上課,全部教學過程都在電算化實訓室進行,教師邊講授理論邊操作演示,學生隨后按照教師要求進行相關軟件操作,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能夠做到邊講邊練、講練結合,但在實際教學中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課時有限,實訓效果不佳
筆者所在院系會計電算化課程使用的是用友ERP系統(tǒng)的U8.72版本,課程從大二上學期開始開設,分上下兩個學期進行,一學期約64課時,一周4課時。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掌握總賬、UFO報表、薪資管理、固定資產(chǎn)管理、應收應付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多個模塊。由于學習模塊較多而課時有限,邊講邊練的方式使得課堂內完成教學任務時間非常緊張,許多實訓任務都是作為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這樣使得教師無法監(jiān)督學生是否獨立完成實訓,學生出現(xiàn)疑問也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二)課堂難以解決學生差異化問題
跟其他許多高職院校一樣,筆者所在院系會計專業(yè)在教學計劃安排上是先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主干課程后再學《會計電算化》課程,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理解能力不同,一年的專業(yè)課學習時間已經(jīng)使得學生的專業(yè)基礎存在了一定的差異。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跟不上教師進度,而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不可能兼顧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學習效果在課程教學中期就會出現(xiàn)很大的差異。
(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
目前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訓的組織仍然以單機版系統(tǒng)為主,學生單獨完成全部崗位實訓,缺少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分崗實訓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體驗實際工作中的業(yè)務流程與職位分工,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溝通協(xié)作的能力和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指出,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需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相互融合,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優(yōu)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xiàn)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shù)字化教育基礎設施,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1]。因此,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新的教學模式整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弊端,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翻轉課堂與慕課的概念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譯為“顛倒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將傳統(tǒng)課堂任務與家庭作業(yè)場景進行置換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作業(yè)在家里完成;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傳統(tǒng)教學序列徹底翻轉,教師提供以微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自學視頻資料掌握相應知識點,完成相關測試題,而課堂則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與個性化溝通的場所,包括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2]。2011年,加拿大的《環(huán)球郵報》將這一模式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
MOOC,是英文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縮寫,中文譯為“大規(guī)模網(wǎng)絡開放課程”,慕課平臺的主要元素是有組織的微課,在課程與課程之間設置了許多過關性質的小測試、小問題,只有全部答對才能繼續(xù)聽課,使得課程有序開放;學生可在討論平臺上進行問題討論,無論是同步還是異步,最終會有來自教師或學習伙伴的解答[3]。
(二)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研究現(xiàn)狀
近年來,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以及全球最大的三大慕課平臺Coursera、Edx、Udacity風靡全球,對全球教育的變革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已經(jīng)比較深入,許多教育從業(yè)者把翻轉課堂應用到教學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美國學者Moravec在他的生物課上要求學生提前學習教學視頻并按要求完成作業(yè),課堂上則讓學生輪流進行小型講座和集中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考試成績提高了21%[4]。
翻轉課堂等教育理念傳入我國后,引起了廣泛關注,各地教育學者及一線教師都展開了關于翻轉課堂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張輝等構建了“MOOC—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三位一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5]。張金磊等研究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于慕課內容的吸收和內化[6]。楊九民等構建了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進行實驗研究,研究表明該模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正確率等[7]。通過對文獻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國內的研究集中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研究,但微課只是一個單獨的知識點,不具有系統(tǒng)性,使得其對整門課程的“翻轉”作用十分有限,而慕課作為系統(tǒng)化的、結構化的資源體系,有序的整合了系列微課及其它課程資源,因而能更好地支持翻轉課堂的進行。本文在基于慕課的條件下對翻轉課堂的實施方法進行了實踐探索,根據(jù)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點,構建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期為其他課程“翻轉課堂”的建設提供借鑒。
(一)翻轉課堂的設計原則
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時,應該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原則一:要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生通過有意識的信息加工建構獲得的,而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視頻等資料來學習傳統(tǒng)知識點,而課堂則變成了師生互動、生生協(xié)作等的地方。教師從原來知識的權威傳遞者變成了課堂的協(xié)調者和指導者,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這種方式很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活力,使得學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識的建構和內化[8]。
原則二:要有利于學生知識的互聯(lián)。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網(wǎng)絡化聯(lián)結的,學習即連接專門信息源和節(jié)點的過程[9]。慕課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電子布告欄、聊天媒介等工具進行有機探討與合作,可以對教師提供的資源進行甄別與選擇,繼而建立或分享自己的課程資料。學生產(chǎn)生的內容成為學習和互動的中心,學生提供的資源則擴展和放大了知識的界限。學生在不斷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建立學習小組,而翻轉課堂則更成為學習小組探討實踐的場所,這些自發(fā)形成的學習小組的前進方向極有可能超出教師的最初設想。
原則三:要有利于實現(xiàn)分層教學。根據(jù)認知負荷理論,傳統(tǒng)的課堂對相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使得基礎差的學生認知負荷過高,阻礙了學習興趣,而基礎好的學生認知負荷過低,造成學習時間的浪費。在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師提供的微視頻和相關的學習資源,可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學習資源,而且微視頻可以反復觀看,可以方便的暫停或快進,從而實現(xiàn)分層教育、個性化學習。
(二)翻轉課堂的實施條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同時還需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課堂前的充分準備。由于知識的學習過程放在課外,所以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十分關鍵,將直接決定整個課堂的實施效果。首先,教師需要從總體的角度合理安排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jù)課程特點和學時安排,確定本門課程中哪些內容需要制作成微課視頻,并根據(jù)課程的教學目的與內容完成微課的教學設計和制作。微視頻制作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軟件操作講解過程宜采用屏幕錄制加同期聲的形式,對關鍵操作點和注意點可結合PPT演示講解,以方便學生把握重點;(2)根據(jù)有關調查得知,教師出鏡比不出境更具吸引力,因此可偶爾出現(xiàn)教師講授的鏡頭以增加視頻的現(xiàn)場感;(3)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負荷,微課控制在5—10分鐘左右為宜,最長不要超過15分鐘。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課程相關的資料,分成基礎資源和拓展資源,以便學生根據(jù)需要來有選擇的學習。
第二,課堂前的有效傳遞。微視頻等學習資源準備好后需借助網(wǎng)絡教學平臺來進行傳遞,因此教師需能熟練地操作和應用相關的慕課平臺來上傳微課視頻,同時設置課程后的任務,還可利用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信工具來傳遞資料,布置課程任務和開展及時在線討論等。同時,還需教會學生基本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從而能夠及時參與互動,自由上傳搜集來的各種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
第三,學生需具備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準備再充分,學習平臺再先進,如果學習者缺乏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那老師的一切努力也都是徒然。理想的課堂狀態(tài)是學生對課程的內容感興趣,已完成特定知識點的學習和作業(yè),存在了疑惑,對即將到來的小組研討、個人展示、答疑解惑等充滿期待。這就需要課程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從筆者所在院系當前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實踐來看,已經(jīng)具備了實施翻轉課堂的基本條件。首先,從事這門課程教學的任課老師,在學校的支持下參加了系統(tǒng)的慕課平臺應用及微課開發(fā)的培訓并已經(jīng)運用于教學實踐,能勝任常規(guī)的微課制作和學習資源管理及發(fā)布等任務;其次,由于課程在大二開設,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且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經(jīng)過一定的操作指導,能夠熟練地使用各種網(wǎng)絡平臺進行相關的操作,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展自主學習;再次,這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大部分內容適合設計成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項目,便于組織成小組探究類型的教學活動。
(三)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流程
在充分考慮翻轉課堂的設計原則和筆者所在院系已有的實施條件后,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基于慕課的“三階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課中的知識構建和課后的知識固化三個過程實現(xiàn)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圖1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課前自主學習階段:首先,在每一大塊知識點之前,先要設置問題導論,讓學生知道這一過程的學習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點及要完成的任務。如在初始建賬時,設置導論問題:什么是賬套?公司建賬需要做哪些工作?手工核算賬套跟電算化賬套有什么區(qū)別?然后,布置學習任務:通過這一部分內容學習后要完成所提供實訓資料中公司建賬的實訓任務,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所提供的大量有關這一塊知識點的素材,包括微視頻、PPT課件、網(wǎng)絡課程、相關的網(wǎng)頁鏈接和電子教材等進行自主學習,以解決導讀部分提出的問題和實踐性任務,并提交自己的練習結果以及對學習過程中問題的反饋。教師通過網(wǎng)絡平臺來檢查學生學習的完成情況,在線回答問題,并搜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展開課堂教學。
課中知識建構階段:課堂中首先組織小組匯報,每一組5—8分鐘,介紹本組自主學習后對問題的理解及解決過程,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然后組織探究式課堂或者討論式課堂,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跟學習伙伴探討自主學習時碰到的問題,或是教師安排某些典型問題進行集中討論。教師在這段時間可以對不同的問題進行適宜的個別輔導,也可以對重要知識點和集中問題進行答疑講解,并對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和評價。在完成這些環(huán)節(jié)后,教師設置新的任務,如在傳統(tǒng)課堂中沒有時間實施的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分組分崗實訓,設置總賬會計、出納、成本會計和財務主管等多崗,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選擇來擔任某一崗或多崗,體驗在實際工作中的崗位職責和流程,最后完成實訓任務,實現(xiàn)知識(技能)的建構和內化。
課后知識固化階段:課后可通過網(wǎng)絡平臺布置一定的實訓作業(yè),以固化學習效果。同時,可布置一定的拓展學習任務由學生自行選擇是否完成,如對其他類型ERP軟件的操作,掌握一些數(shù)據(jù)庫知識以及軟件維護知識等,從而真正的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和分層教學。最后,可以不定期地開展一些測試,以檢驗的學習效果,并收集他們對教學的意見或建議。
(一)實驗方法
本研究中,隨機選擇了筆者所在院系2013級會計的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班開展試點研究,通過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2013級同類教學班進行教學效果對照,分析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首先,我們對比了兩個班會計先行課程的成績,發(fā)現(xiàn)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基礎相當;其次,實驗班學生46人,對照班學生45人,人數(shù)相當,因此符合對照的條件。學期結束,我們對比了兩個班的期末測試成績,同時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測試成績對比
將兩個班的成績以10為間隔劃成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四段(如圖2所示),實驗班的成績在這四段的比例分別為23.91%、45.65%、21.74%、8.70%,而對照班的成績分布比例分別為17.78%、35.56%、35.56%、13.33%。90分以上的優(yōu)秀段實驗班比對照班高出6.13%,得分在80—89分數(shù)段的比率也高出10.09%,可見實驗班的學生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圖2 學生成績分布對比圖
(三)調查問卷分析
為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滿意度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2%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形式能夠很大的提高學習興趣,47.09%的學生認為有所提高,只有8.4%的學生認為沒有提高。10.36%的學生表示課堂討論、小組學習這種方式對加深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非常有幫助,55.45%表示有幫助,但有25.74%的學生認為一般,還有8.45%表示沒有幫助。24.14%的學生認為慕課資源對于提升知識運用能力非常有幫助,46.18%認為有幫助。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翻轉課堂的實施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對翻轉課堂的實施意見調查結果顯示為: 42.21%認為視頻形式比較單一,37.55%認為課業(yè)負擔過重,44.55%認為在線溝通及時性較差,56.81%表示未學習過拓展知識??梢?,翻轉課堂的實施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對課堂質量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課堂的實際運用時,仍然存在許多的阻礙。通過對所出現(xiàn)問題的深入思考,筆者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進行相應的改進。
首先,優(yōu)化課程資源。慕課視頻的制作與資料的搜集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學生對學習資料的認可度和利用率卻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對先進教學信息技術駕馭的能力,不斷的豐富慕課資源的內容,以提升課程資源的吸引力。
其次,多方式增強學生線下學習積極性。一方面,由于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是稍有欠缺,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線下學習的積極性,如設置任務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組長負責監(jiān)督組員,記錄每位組員的發(fā)言率、貢獻率等,并以此為依據(jù)判定學生平時成績等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及時關注學生在線討論情況,及時溝通和協(xié)助解決問題,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這需要占用教師較多的課外時間,學校可通過增加課外津貼和評獎評優(yōu)等措施,調動教師積極性。
第三,增加激勵措施促進學生拓展學習。針對大部分同學只完成基本任務,對拓展任務較少關注的情況,可通過多開展運用相關知識的競賽,讓學生多參加,多獲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增強與企業(yè)間的合作,為學生謀求更多運用知識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的實踐機會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4-07-23.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易慶竑.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及其教學結構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4):95.
[4]Moravec M,Williams A,Aguilar-Roca N and O’Dowd D K.Learn before lecture:a strategy that improves learning outcomes in a large introductory biology class [J].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10,9(4):473-481.
[5]張輝,馬俊.MOOC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構建與實踐——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為例.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 (5):54.
[6]張金磊,王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8):4 6-51.
[7]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0):36 -40.
[8]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9):46-51.
[9]George Siemens.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On Teaching Model of"the Flipped Classroom"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OCs: A Case Study on the Course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 Colleges
WEI Lu,ZHAO Jin-fang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Zhejiang 31123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F(xiàn)lipped Classroom has become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odel which takes students as its center,and a kind of frontier education idea walking hand in hand with MOOCs.With its concept as a guide,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course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 colleges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MOOCs,and a" three-stage"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for the course has been constructed.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test,it is proved that this model can 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absorption of knowledge,thus achieving better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Flipped Classroom;MOOCs;teaching model
作者簡介:魏 璐(1984-),女,湖北咸寧人,會計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電算化及其教學研究;趙金芳(1974-),女,浙江諸暨人,副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研究。
基金項目: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JG2015289)
收稿日期:2016-02-25
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3.02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934X(2016)03-01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