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蓉
(廈門理工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福建廈門 361024)
?
基于教練技術的大學生生涯輔導模式建構
黃麗蓉
(廈門理工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福建廈門 361024)
[摘要]教練技術的外延和內涵都與大學生生涯輔導吻合,兩者過程相通、指向一致。結合大學生生涯輔導日常實踐,建構“5R”個體生涯輔導教練模型。按照該模型,引導大學生重新聚焦,實現(xiàn)自我定位;承認現(xiàn)實,實現(xiàn)自我澄清;認清關系,實現(xiàn)自我評估;掌握資源,實現(xiàn)自我探索;承擔責任,實現(xiàn)自我決策。五步推進大學生個體生涯輔導,以此提升大學生生涯輔導質量,促進高校就業(yè)指導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教練技術;生涯輔導;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
1975年,添·高威宣告他能讓任何人快速學會打網(wǎng)球,他找到了一個不用“教”的辦法。在一場現(xiàn)場轉播中,高威讓一位多年不運動的叫莫莉的胖女人,讓她既不要考慮步伐,也不用考慮姿式,甚至還不用盡全部的力量,只要在網(wǎng)球過來的時候,自然地握拍接球。如果能接到,就歡呼“擊中”(Hit),如果沒接到,球飛出去了,就說“飛彈”(Bounce)。莫莉按教練說的去做。令人吃驚的是,她成功了。高威說:“我只是引導她克服了她固有的認為自己不會打球的意識,沒有教她技巧?!卑锤咄恼f法,莫莉實現(xiàn)了心態(tài)的轉變從“不會”到“會”。之后20多年,高威轉型為企業(yè)教練,受聘多家著名企業(yè),被譽為“企業(yè)教練”先驅,他寫的《網(wǎng)球的內在訣竅》堪稱教練技術的經(jīng)典之作而風靡全球。
20世紀90年代,神經(jīng)語言程式學專家Jan Elfline和Tim Hallbom等人創(chuàng)建了NLP教練技術,用心理學知識豐富教練技術的內涵。隨著多年的發(fā)展,教練技術廣泛應用于情緒、技能、人格、心態(tài)和人際關系等諸多領域。教練技術被譽為本世紀最具革命性的管理技術。教練的重點是為客戶提供挖掘和使用潛力的機會。它通過改善被教練者心智模式來發(fā)揮其潛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1]。合格的教練擁有四種信念,即相信個體的可塑性;相信個體擁有所需的資源;相信個體行為的積極意義;相信個體改變的能力[2]。教練技術通過提問引導客戶自己尋找答案,它讓人們認識到自身獨特的價值,激勵人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價值,其輔導的過程是雙向溝通。
教練技術以建設性、結果導向的談話為主,通過情感發(fā)掘被教練者不同行為的潛在動機,引導其調整心態(tài)、排除干擾、明確目標,支持被教練者自我覺察和自我澄清,直接回應被教練者的有效性表現(xiàn),支持其找到人生的方向與捷徑,最終以優(yōu)秀狀態(tài)去實現(xiàn)成就。
大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過程中,面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規(guī)劃和抉擇。高校的生涯輔導引導學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把重新選擇的機會交給學生,引導大學生自我定位、自我澄清、自我評估、自我調適以及自我決策。其核心是引導大學生利用時間、交往和處世、對周圍環(huán)境主動適應、創(chuàng)新等,幫助找到屬于自己的內心寶藏或者潛藏的被自己忽略的資源,有效地加以整合運用,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生涯目標。從內涵上看,生涯輔導支持學生建立生涯坐標,在學生各異的興趣、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的基礎上,找尋生涯角色,獨立進行生涯設計,“發(fā)現(xiàn)每個人心中的桃花源”。這與教練技術的外延、內涵都是吻合的,兩者過程是相通的,指向具有一致性。
在大學生個體生涯輔導中運用教練技術,可以通過“5R”生涯輔導模型來具體實施(見圖1)。通過該模型,生涯輔導引入專業(yè)教練技術的聆聽、發(fā)問、交流、體驗、分享、整合、嘉許、應用、挑戰(zhàn)和支持等,使大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善用自身的所有資源,從而確定職責。這樣一來,生涯輔導的思路更加清晰,教練的過程更加順暢,生涯決策的效果更加顯著。
圖1 基于教練技術的生涯輔導模型
按照“5R”模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五步曲”來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生涯輔導。
(一)重新聚焦,實現(xiàn)自我定位
在生涯輔導中,重新聚焦的工作對象是面臨適應困難或者處于困境的大學生。適應困難往往表現(xiàn)在高三填報志愿時選定的大學專業(yè)并不如想象中那樣有意思、大學的獨立生活怎么如此“一地雞毛”、大學的學習怎么如此枯燥、大學的感情怎么如此難以駕馭等等。焦點技術是引導學生“把你的時間找回來”。添·高威說“聚焦,集中注意力!這是運動領域和工作中表現(xiàn)出色的共同點?!?/p>
在大學生生涯輔導過程中,運用重新聚焦技術發(fā)問學生可以從以下內容來進行:你來大學,目標是什么?通過四年的學習生活,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對這件事或者這個選擇你的整體概念是什么?你要怎樣做才能達到目標?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你認為什么是最重要的?現(xiàn)在所做的這些事情,是否有利于達成你的目標呢?你的未來愿景是什么?你愿意為之付出怎樣的代價?你做了嗎?你有近期目標嗎?持之以恒了嗎?所有這些問題不是一口氣問完的,是慢慢的一點點的溝通,建立在“共情”技術基礎上,與學生有情感的交流和互動,鼓勵學生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共同梳理答案。在聚焦的時候,教練技術遵循“目標SMART原則”,即目標是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挑戰(zhàn)的(Ambitious)、現(xiàn)實的(Realistic)、限時的(Timebond)[3]。重新聚焦的教練技術,用積極正向的態(tài)度關注現(xiàn)在和未來,如果與學生討論過去,可以從過去經(jīng)歷和體驗中找到成功的做法,并遷移到現(xiàn)在的情境中。輔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就鼓勵、鼓勵、再鼓勵。重新聚焦的指向是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初步建構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過程注重目標導向而非問題導向,這是實踐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分的。
(二)承認現(xiàn)實,實現(xiàn)自我澄清
大學生自我定位后,其不清晰的、模糊的生涯目標漸漸清晰。一旦啟動實現(xiàn)目標的行動,大學生開始面臨新的困惑:來自于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來自于行動力不足;來自于行動時遇到的諸多障礙;來自于面對他者眼光的猶豫不定等等。當遇到困惑、困難和挫折,人的第一反應是找借口,把借口合情合理化,指責別人,抱怨環(huán)境,自己也迷失在里面,心安理得的躲避和逃避目標,而非自我挑戰(zhàn)。這種情況下,承認現(xiàn)實的教練技術運用于生涯輔導,通過“照鏡子”手段讓學生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你之前設計的路徑是否行得通?行不通的地方在哪里?知道有哪些障礙嗎?你現(xiàn)在的實際位置在哪里?你的心態(tài)位置在那里?到底完不成目標的盲點在哪里?承認現(xiàn)實技術引導學生看清楚自己的定位于目標的關系,自己的情緒、心態(tài)與目標的關系,到底自己的目標重要還是情緒重要,更或者是感覺重要。承認現(xiàn)實是達成目標前的準備,如果不能很好地自我澄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現(xiàn)實,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會很小或根本達不成目標。
承認現(xiàn)實的教練技術很考驗生涯導師,有時候不在于你反映的現(xiàn)實真不真,而在于你所反映的現(xiàn)實對方接不接受,這需要一定的技巧。悅納的學生那是沒問題,他本是帶著意愿來的。不悅納的話,學生沒有意愿讓你繼續(xù)輔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練技術很難發(fā)揮作用,如果你還是按步驟來教練,學生會很反感,教練會趨于無效。這點是實踐中應該注意的。教練技術反映的現(xiàn)實,沒有合情合理,沒有應該不應該,只是學生內心深處隱藏的東西,以及學生愿不愿意為事件的本身負責任。在承認現(xiàn)實教練過程中,生涯導師不要帶著自己的演繹,要把教練的內在放空,否則生涯導師不但不能讓學生清晰,反而會讓學生更加迷茫。
承認現(xiàn)實技術下,找到的現(xiàn)實可能是事情的現(xiàn)實,也可能是心態(tài)的現(xiàn)實。通常我們會帶著假設來看世界,帶著假設來解決問題。假設來自于內心的想法,來自于以往的經(jīng)驗所做出的判斷。這種假設就像擋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墻,使我們不能看到其背后的現(xiàn)實。因此,承認現(xiàn)實技術是解決很多問題的關鍵所在。面對現(xiàn)實,學生會更加了解自己,自主意識更強,漸漸找到自我澄清的路徑,解決問題也會更迅速。
(三)認清關系,實現(xiàn)自我評估
通過“照鏡子”承認現(xiàn)實輔導后,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很多學生基本上確定了生涯目標,找到自我澄清的路徑,不斷地調整個人生涯規(guī)劃。但很多學生常常在這時,開始感覺到實現(xiàn)自我決策的無力感、自我效能比較低下,有時候執(zhí)著于一個項目甚至某一環(huán)節(jié),怎樣也想不通,生涯導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自我評估,激發(fā)其潛能,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找尋自身的爆發(fā)力,在情緒和智力方面尋求突破。簡言之,即以激發(fā)潛能和領導力來影響關系。教練技術有個著名的公式,即P(表現(xiàn)Performance)=P(潛能Potential)—I(干擾Interference)。一個人表現(xiàn)不佳的原因,不是其沒有潛能,而是有更多的干擾。生涯輔導應鼓勵學生要事為先,以此引導學生拋開次要的、干擾性的因素。具體做法可以采用奇跡式問題的教練技術打開思維,用激勵式反饋代替表揚。你知道你的哪些行為能達到預期效果?在你看來它是什么樣的?當它發(fā)生時,你看到什么,你聽到什么?感覺到什么?你現(xiàn)在處于什么狀態(tài)中呢?你想達到的狀態(tài)可以怎么描述?從1分到10分,你自己感覺在幾分?怎樣才能知道你得到了它?那會是怎樣的愿景?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自我評估。按照這條路徑走會有什么可能?當你可以選擇,你會怎么做?大致跟我說說你的行動計劃?這個環(huán)節(jié)你做和不做分別會怎樣?還有更好的選擇嗎?你將會怎樣完成新的選擇?你將挑戰(zhàn)自己做的是什么?用這些步驟引導學生采取行動。
做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還可以運用霍蘭德職業(yè)六邊形理論,引導學生自我評估。我究竟是R(實際型)、I(調查型)、A(藝術型)、S(社會型)、E(事業(yè)型)、C(常規(guī)型)這六種類型的哪種?我適合對應哪種職業(yè)?大學生尤其是在大一因專業(yè)選擇產(chǎn)生困惑以及在求職就業(yè)因工作選擇產(chǎn)生的困惑,在生涯輔導中顯得尤為突出。筆者在實踐中經(jīng)常向學生強調,霍蘭德代碼是人格傾向,不是勝任能力。代碼會因為人的成長提升而改變。選擇不能代替努力,選對代碼,只代表你參加對了比賽。要想贏得比賽,還是要付出相應的勤奮和努力。通過霍蘭德職業(yè)興趣測評,使學生科學認識自己的職業(yè)類型,有助于學生科學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4]。
(四)掌握資源,實現(xiàn)自我探索
大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yè)代碼,科學地自我評估,潛能被激發(fā),能排除干擾,對自己充滿自信。這時,運用教練技術的探索性問題發(fā)問,傾聽和追問,引導大學生對生涯資源進行自我探索,為其生涯決策奠定基礎。對這個問題,還有其他觀測角度嗎?就這個想法,我們廣泛深入探索下,好嗎?我們是否可以尋找另外的可能性?我們可以繼續(xù)探索下去嗎?也可以運用舉例類問題:能舉個例子嗎?從這個角度,你覺得這些資源看上去怎樣?像第一類資源的情況還有嗎?是什么?當然了,能引導學生說得越詳細越好,看問題看得越深越好。這方面還有其他什么想法嗎?跟我分享更多這方面的情況吧!對于這方面,你能說得更詳細點嗎?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生涯輔導,可運用九型人格測試作為輔助。九型人格包涵:完美主義者、給予者、實干者、浪漫者、觀察者、懷疑論者、享樂者、能力者、調停者。九型人格測試引導學生什么情況下他的實踐更高效,幫助大學生科學認知自己弱點和優(yōu)勢。不管自己是哪種人格,學生能清晰地對照測評結論,了解這幾種人格之間應如何相處,更有趣的是,學生還會知道別人是怎么看待具有這種人格的自己。全面性地認識人格,這在自我探索階段尤為重要。
同樣的,蓋普洛優(yōu)勢測試方法也值得一試。筆者在進行生涯規(guī)劃輔導的時候,遇到根本找不到自己優(yōu)勢的學生或對自己優(yōu)勢不確定及迷茫的學生,常會指導他們進行蓋洛普優(yōu)勢測試,并得到最終分數(shù)。一旦完成測試,學生基本上是類似的反應,挺有趣的,我的優(yōu)勢原來是這些。當學生去求職的時候,面試官問他們,你覺得你有什么優(yōu)勢的時候,我的學生能很有自信地毫不猶豫地說出自己的5條優(yōu)點。當他們面試求職成功的時候,總不忘記來跟我分享他們對自己優(yōu)勢的識別及發(fā)揚的激動和感動心情。
(五)承擔責任,實現(xiàn)自我決策
大學生通過自我探索,明確自身內在及外在資源,基本上能較為有效地指向自我決策。生涯導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運用自我承擔責任的教練技術,引導大學生更科學和準確地進行生涯決策。導師要清楚學生將做什么、做的時間以及結果控制。
導師要了解學生將做什么的時候,有這些問題可以發(fā)問:你把行動具體化了嗎?你會采取什么步驟?導師可以跟進學生具體到類似每天會寫三到四頁文書或者每周會背三百個單詞這樣細碎的計劃。這些都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的,他希望怎樣對他所要采取的行動承擔責任。學生的實踐承諾的方式,也是由他自己決定。當然了,可以要求導師定時檢查他的進度,也就是說,學生選擇讓導師來負責,如果學生定時向導師報告進度,效果也是一樣的。這些無形中帶進了跟進與檢視的教練技術。當學生定好做的時間,導師可要求學生出一份行動進度表。時間定下來后不要輕易更改。一旦學生需要加時,教練日程也應同步體現(xiàn)加時。如果學生選擇對其行動自我負責,生涯導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承諾,引導正確執(zhí)行以及效果。結果控制環(huán)節(jié),學生要向導師匯報相關情況。導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負責,查看學生是否按照行動進度執(zhí)行,是否遇到障礙、是否擱淺,引導學生行動表上體現(xiàn)進度、困難以及下一步的改進。
學生的自我決策,生涯輔導一般通過強有力的推進,引導學生實現(xiàn)承諾、承擔責任。生涯輔導實踐中,學生往往遇到問題最多的是就業(yè)、考研、考公務員等的決策困擾。引導學生完成生涯決策平衡單,每個項目的重要性因人、因時、因地不同。導師可以根據(jù)項目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給他們乘上權數(shù),最后給出學生生涯決策的參考意見。
“5R”個體生涯輔導模式是個閉合循環(huán)的教練模型。經(jīng)過自我定位到自我決策的一輪輔導后,可能大學生會產(chǎn)生新的迷茫和新的困惑,生涯輔導可以在前一輪輔導的基礎上開展新一輪的體驗輔導。教練式的溝通需要積極的情緒引導和肢體語言。在這個循環(huán)模型中,積極的傾聽、有力的提問、有效的反饋,始終是輔導老師應該具備的工作素養(yǎng)。在發(fā)問及評價時,多用支持、期待、信任的正向態(tài)度,適時點頭,保持與學生目光的接觸,多問開放性和拓展性的問題,多問What而少問Why,少用破壞性的評價,能迅速地與大學生建立友好、信任的輔導關系。在語言的使用上,盡量用較為瑣碎的口頭語,而非一些硬的書面化的官方用語,以此拉近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像是在“話家?!币话?。教練技術奉行的哲學邏輯是“持有問題的人,最清楚問題的答案”。因此輔導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總是把輔導的意見放在補充的地位,多點時間用于聆聽。輔導的形式也具有多樣性。我們常常會通過三人小組練習、案例分析、情景模擬、體驗式學習、角色扮演、自我評測和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開展日常的生涯輔導。運用“五步曲”推進大學生個體生涯輔導實踐,提升大學生生涯輔導質量,促進高校就業(yè)指導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曾令華.應用教練技術構建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0(9):48-51.
[2]方雅靜,趙佳菲.教練技術在大學生生涯教育中的應用[J].生涯發(fā)展教育研究,2014(1):29-35.
[3]余佳瑩.基于霍蘭德職業(yè)類型理論的應用型人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6): 12-13.
[4]朱紅,閆廣芬.基于教練技術的大學生生涯輔導模式建構與應用[J].高校教育管理,2012(2):85-90.
Model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Career Guidance Based on Coach Technology
HUANG Li-r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F(xiàn)ujian 361024,China)
Abstract:Both the 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coach technology are in line with the career guidance to university students,and their processes are unanimous and their directions are consensus.Combing with the daily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career guidance,5R coach model for individual career guidance has been established.And the model is used to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to achieve self-identity by refocusing,to achieve self-clarification by admitting reality,to achieve self-assessment by recognizing relations,to achieve self-quest by acquiring resources and to achieve self-decision by undertaking responsibility.Five steps are supposed to apply in a circle movemen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career guidance aiming at improving guidance quality and at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ob-hunting guidance in university.
Key words:coach technology;career guidance;university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作者簡介:黃麗蓉(1977—),女,福建惠安人,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及就業(yè)指導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20
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3.023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934X(2016)03-01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