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特別是近年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英語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初中英語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組成,直接面向生活和工作實用的特點,就決定著英語教育必須聯(lián)系生活實際,突出“實用性”。然而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然是教師“滿堂灌”,以教師為中心,這極大地束縛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利于他們應對將來要參加的高考。我們作為當代的英語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英語教學改革。讓他們在輕松,自主的開放式課堂里學習英語。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引領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0-012-01
新課程改革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到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開放式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融洽的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在離開學校后仍具有獲取知識的方法、技巧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開放式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和諧高效、開放自主”作為我的奮斗目標。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開放式英語教學呢?我總結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和經驗,得到以下幾點方法。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揮初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英語新課標中,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對知識的傳授,注重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是否到位,而忽視學法的指導,忽視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由教師轉向學生,學生在課堂教學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開放式自主教學重在“情景”的出現(xiàn),而教學的重點則是“引出興趣,激發(fā)興趣”。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是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我國有學者研究出,開放式自主學習有兩個基本特點:首先,自主學習表明學生進行的是主動的;其次,開放式思維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大腦鍛煉。
1.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并且按照自己所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并且對自己自主學習的結果有一個正確的評估,這就是學生自主管理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制定一個符合自我發(fā)展的目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教師還要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對學生的目標制定、學習方式和學習中的問題加以指導。那我們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要注意什么呢? A、學習目標的自我確定。要學習什么,學到說什么程度,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充分的利用和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B,學習方法的自我選擇。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喜歡自己獨立的思考問題,有的學生喜歡和同學之間交流,對于學生的這種喜好,我們不應該強求一致,給他們自由選擇學習方法的空間,這既是尊重了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 C、學習結果的自我反饋。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中,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由老師來做的。其實總結不僅僅是用簡短的語言復述,它也是學生的一種自我的機會,學生的自我反思是我們所無法替代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種體驗會逐漸培養(yǎng)學生興趣、這是很重要的。
2.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是分不開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互動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正確對待自己學習中主人翁的地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巧妙設置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相聯(lián)系的學習習慣。教師的提問盡量避免機械式的回答,多提問一些能夠培養(yǎng)學生靈活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思維。尤其是一些在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無法找到準確現(xiàn)成的答案的問題,最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與他人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問題的巧妙設置,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地去思考、去合作探究。
二、教師的在開放式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新課程改革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初中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將自己放在學生學習的監(jiān)督者、鞏固階段時的幫手的位置。但是教師同樣也要認識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不等于讓學生放任自流,要正確認識自主學習,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自主學習的條件。教師要根據(jù)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在課前精心設計好每堂課,為學生提供駕馭語言的材料。教師可以嘗試給學生提出一些語言任務,讓學生能夠使用所學語言材料的情景,喚醒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語言學習中。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聽、說、讀和表演,增強學生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過程自我調控。另外,教師要注意,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這一知識點時所采取的學習方式,所需要的時間是不同的,我們不能整齊劃一的對學生進行要求。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題,而課堂教學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這種能力的主陣地。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參與和合作的方式,實現(xiàn)教學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的調整,以形成積極地學習態(tài)度,促進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英語課程標準.
[2]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