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航 赫陽陽
摘 要:從體育教學方法、教學主體、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育制度體系等方面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呈現(xiàn)教學活動單邊化、教學內容形式化,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脫鉤、與國家期望產生偏差。研究認為,高校體育教學應著力踐行核心價值觀,堅持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從縱向普遍體現(xiàn)在國家教育體系和諧、社會公正、師生個人的素養(yǎng)三個方面,橫向體現(xiàn)在以“健康第一”為基本原則的素質教育的價值觀、終身體育的價值觀、立德樹人的價值觀。
關鍵詞:體育教學;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807.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1-0090-01
一、體育教學與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理論分析
近期伴隨著黨和國家一系列新政策相繼出臺,新的文化思想、理論觀點脫穎而出,已然深入人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概括出了“二十四字”理論體系。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師生關系呈現(xiàn)單邊化、教學內容形式化、與社會需求相背離、與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期望差距較遠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合時宜。在理論思想與實踐方面,在素質教育提出了數(shù)十年,現(xiàn)在體育界中又出現(xiàn)了以“健康第一”為準則的“終身體育”“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等[1],這些所謂的新理念反而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漸行漸遠,流于形式。從縱向上來看,國家層面上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思想認識較低,表現(xiàn)為缺乏民主的單邊性,高校體育文明和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一再被質疑;從社會層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凸顯出來的是學生缺少自由發(fā)展的平臺,更不能體現(xiàn)平等、公正的因材施教原則;從個人層面上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與教育部近期提出的立德樹人教育相輔相成,著重提升大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學生的誠信態(tài)度、師生集體的友善氛圍。從橫向上來看,健康教育、終身體育、立德樹人等價值觀亦是如此。解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不平衡發(fā)展問題以及各方面影響要素,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以健康第一位準則,明確為何教、教什么、怎樣教的體育教學問題。
二、新常態(tài)下高校體育教學中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一)堅持傳承與創(chuàng)新,構建和諧育人環(huán)境
第一,“民主”,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的追溯,一方面是在近代西方育人思想體系中,其主張用“人性取代神性,用人權取代神權”,核心思想就是把人的價值或地位放到首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中國人本主義思想流傳千年,道家思想:“天地萬物,唯人為貴”,強調人在萬事萬物中的重要性??梢?,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是體現(xiàn)在人是最為重要、最為根本的。因而高校體育教學中踐行核心價值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第二,“公正”,構建和諧的體育教學體系。在高校體育教學系統(tǒng)中,主導者體育教師及其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主體學生及其學習的行為方式與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huán)境、教學組織形式等要素共同構成了復雜的體育教學體系。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整個教學體系的運作是通過以上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以及相互制約來實現(xiàn)的。第三,“自由、平等”,教學關系由“單向”轉向“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以“教師中心型”發(fā)展為以自我教育為主的“環(huán)境實用型”,由于教育關系的轉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由權威式教授知識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實現(xiàn)高校體育教學核心價值觀的公正化、自主化、終生化、和諧化。
(二)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核心價值觀的實現(xiàn)
第一,“和諧”,傳授知識的價值。身為高校體育教師面對的是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在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知識、運動技能傳授時簡潔明了,切合主題,以便大學生有效掌握和運用,其中還應側重方法性的知識和觀念的詳細解說。第二,“民主”,指導的價值。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遵循啟發(fā)引導的原則,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覺。第三,“公正”,組織的價值。因為大部分體育教學的場地是在室外開闊的地方進行,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有序的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限定在一范圍內,隊列整齊,便于講授新知識,傳授新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第四,“敬業(yè)”,轉化的價值。表現(xiàn)為教師對體育教學價值的追求和認知轉化為學生對教學價值的認知和追求。依據(jù)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優(yōu)勢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在一定價值觀念上,教師體育教學的核心價值觀映射出其對體育教學價值取向的認識、組織與判斷。[5]
(三)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核心價值觀的實現(xiàn)
學生在體育教學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xiàn)在他們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第一”的思想認識、終身體育的認知、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等,均是大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核心價值觀的實現(xiàn)。調查發(fā)現(xiàn),當今高校體育教學課程開設的運動項目依據(jù)大學生喜愛和普及的程度分為:首要項目有:籃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喜愛或普及程度在80%以上;第二個層項目有:武術、太極拳、體育舞蹈、體育保健與康復理論課,喜愛或普及程度在60%~79%;第三層項目有:網球、田徑、跆拳道、散打,喜愛或普及程度為40%~59%。另外還有比較冷門的項目如:交誼舞、瑜伽、定向運動、形體、游泳、奧林匹克文化、健美、現(xiàn)代健身方法、舞龍舞獅、軟式排球、輪滑、藝術體操、體操、運動營養(yǎng)與減肥、三人籃球、街舞;毽球、拓展訓練、棋牌類、手球、5人足球、臺球、戶外運動、高腳馬、跳竹竿、板鞋、攀巖、搏擊擒拿術、自衛(wèi)防身、柔力球、啦啦隊、氣功、高爾夫、導引養(yǎng)身功、沙灘排球、體適能、柔道、氣排球、登山、保齡球、活力板、垂釣、沙灘足球、棒球、壘球等共計59項。[5]
學生在高校體育教學核心價值觀的表現(xiàn):第一,“自由”,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是要經過學生自身思維的轉化,在價值觀的指引下通過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加工改造,從而轉化為自我行為習慣的過程,也即是體育運動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第二,“敬業(yè)”,只有學生親身積極性的參與學習、練習、思考來掌握知識、鍛煉能力、不斷發(fā)展,才會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才會尊重體育運動,產生體育健身興趣。第三,健康營養(yǎng)的價值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有關提高自身健康素質與全面發(fā)展體能的理論方法的同時,選擇合理的營養(yǎng)膳食并保持良好的習慣。只有具備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夠在體育運動中找尋樂趣,成功體驗運動的快樂,也是實現(xiàn)“快樂體育”“成功體育”最基本的保障。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遵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教育思想,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踐行核心價值觀,鍛煉道德情操,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同時養(yǎng)成體育運動興趣和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季瀏.論“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的運動技能教學[J].體育教學,2006,(2):4—6.
[2]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20.
[3]姚蕾.體育教學論學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2.
[4]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2.
[5]馮留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探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