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摘 要: 《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考試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和指導,明確了考試制度的任務是檢測考生綜合素質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改革明確了總體要求,使得教育事業(yè)邁向新的高峰;對單科并沒有具體的細則要求,考試招生制度的改變缺乏對單科的具體引導與方向,使得語文單科教育陷入發(fā)展的茫然。
關鍵詞: 考試制度 教育改革 招生 高中語文
科技與信息時代,人才成了最珍貴的資源,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關鍵,在當今社會議題中,教育問題成為熱點,是全民都關心關注的重中之重。
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十分重要,人才的篩選分配也不容忽視,如何選拔人才才能公平公正是中國幾千年以來不斷探尋的課題,但自隋唐設立科舉制以來,中國的考試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考試制度也是如今大面積選拔人才最具合理性、可操作性、公平性的手段。
一、以往考試制度留下的弊病
1977年,鄧小平恢復全國高考,其后的幾十年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考試招生制度幾經調整與改變,不少考試招生政策一直存留到如今。幾十年間,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幾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形態(tài)早已不似以往,一些當年的制度留存到現在早已不適應現今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甚至阻礙了發(fā)展,成了制約時代發(fā)展的弊病。
以往高考制度只講分數,不問能力的政策形成了社會上分數至上的風氣。高校的招生過于看重高考總分,考試形式單調,使得一些單科成績優(yōu)異,偏科嚴重的高中考生無緣心中理想的學校。
二、協同前進
新的考試招生體制改革著眼于考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逐漸對以往已不適用于當今社會的政策作出取締或者改變,提倡高校進行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在錄取學生時,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分數,也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學校評價,分數不再是一切,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壓力,使得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促進學生全方位的鍛煉和能力的提高。
對于學生的單科特長,偏科問題也給予充分尊重和自主選擇科目的權利,避免了考生因偏科問題無法進入高校的窘況。在學校中,我們常常發(fā)現有一些偏才,有些學生語文成績很好,有很強的文學天賦和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但其他科目卻不甚理想。學生經常會被要求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其他科目上,久而久之,忽視了對文學上的培養(yǎng)和教導,磨滅了他們的文學的興趣和熱愛,很多時候就失去了也許可堪造就的人才??荚囍贫鹊母母锔淖兞爽F狀,對于有天賦的學生給予其發(fā)展空間,充分發(fā)掘學生天賦,實現真正的“教書育人”。
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考試改革給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春天的同時,語文教育也在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變化。傳統文化的地位逐漸提升,不再一味西化,尊崇西方文化,對于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愈來愈受到重視,語文課堂教育對于傳統文化的講解更加深入,古代文學的比重增加,形成以“本土文化為主,西方文化為輔”的學習狀況,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文學素養(yǎng)。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幾千年前孔圣人孔子便不把教育目光局限在書文之上,同樣也重視開展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荚嚫母镏蠼逃恢煌A粲跁?,以往的教學只是課本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現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的體驗與感受,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細膩的情感感受。擁有情感豐富、充滿體驗的心靈才是文學創(chuàng)作不竭動力的源泉。高中語文教育注重實踐活動,更加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科目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改變了高中語文長久以來枯燥呆板的教育方式,使語文教育事業(yè)向素質教育時代邁進。
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不再受到壓制,提倡學生對文學作品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使學生的閱讀思考多樣化、全面化。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不再是以往學生硬性記憶文本解讀,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各盡其才、展現自我、積極發(fā)言。一改語文課堂一味的概念灌輸之風,促進學生思考,彼此交流,暢所欲言,不存在標準答案,所有見解和觀點都得到尊重,積極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新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把學生培養(yǎng)為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特見解力,豐富想象力的人才。
三、發(fā)展教育
考試招生制度是學校教學的指揮棒,寬松人性的考試制度使教育蓬勃發(fā)展,但存在一些問題,只提出改革總論方向,但并未對語文考試制度提出具體的改革方要。政策的模糊性使得高中語文考試制度有些無所適從,高中語文教師不知道教育方向該如何把控,致使考試改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考試制度的改革不僅需要把握主旨方向,更需要明確要求單科例如語文的具體實施綱要,對高中語文教師加以培訓輔導,使老師明白高中語文教育的具體目標和要求,使改革落到實處,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發(fā)展繁榮。
四、總論
考試制度改革給語文教育事業(yè)帶來了新的氣象,語文教育從枯燥僵硬的模式逐漸進化成開放、重視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從培養(yǎng)應試人才到培養(yǎng)素質型人才的轉化。一個國家重要的是文化,中國文化的繼承主要依靠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改革下逐漸完善先進的語文教育是中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步驟。
如今中國社會處于戰(zhàn)略轉型的階段,多種社會矛盾叢生,改革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旋律,考試制度改革依勢而行,但仍處于初期的發(fā)展摸索階段,現在還存在許多問題,并且將來仍舊會遇到許多難題。不可否認的是,改革給社會帶來了新的氣象,盡管仍有不足,但會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不斷完善,與時俱進,建設全面完備的考試招生制度體系,促進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薛二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設計與機制創(chuàng)新——以山東省濰坊市中考改革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4(04).
[2]王利群,金晶一,趙曉杰.淺談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部動機的作用及途徑[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