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瑜
摘 要:即興伴奏是聲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不同于正譜伴奏,要求彈奏者要有很強的技巧性和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要實現(xiàn)一次完美的即興伴奏,伴奏者在表演前就一定得掌握很多的知識和技巧,以便在用得到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從大腦中提取出來。本文筆者將即興伴奏所需要的技術,以及即興伴奏教學誤區(qū)進行具體的分析。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綜合教學能力及藝術實踐能力。
關鍵詞:即興伴奏;教學誤區(qū);練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087-02
當今在音樂學院的課程里,即興演奏課程已經提升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由于音樂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只是少數(shù)知識分子以及顯貴才能欣賞到的高雅藝術,變?yōu)樽呷肓饲Ъ胰f戶的素質教育的必備內容,繼而發(fā)展到運用于智力開發(fā)、幼教啟蒙、心理治療等眾多領域,使得音樂在群眾活動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由于群眾活動所涉及的音樂形式需較為通俗易懂,曲高和寡的高雅音樂在市場占有率以及欣賞群體中,所占的比例遠遠不及通俗音樂,而即興伴奏無論在靈活性及實用性上都比固定譜更具有包容性和親民性,所以就在群眾活動中突顯了其優(yōu)勢,漸漸成為音樂人士參與群眾活動時所必需的一項重要技能之一。
雖然即興伴奏教育已經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重視,但是由于我國的藝術類??圃盒#▏詠硌赜玫亩嗍嵌砹_斯一派的比較單一的教學體系,所以迄今為止,學院的即興伴奏教材還是以實驗性的和偏重理論性的教材較多,真正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這項技能的教材卻乏善可陳,致使學生們雖有學習之訴求卻無得道之路徑,從而掣肘了即興伴奏教學的發(fā)展及即興伴奏人才的培養(yǎng)。
接下來,我們應該找到在即興伴奏認識上的一些誤區(qū),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針對現(xiàn)有的教學思路展開思考和進行及時糾正。
誤區(qū)一:認為所有的樂曲都是作曲家憑空想象出旋律后,按和聲及作曲法公式般套入和弦來完成的。但實際上,很多樂曲的主題旋律其實都源自于民間小調,以前的作曲家往往同時也是鋼琴演奏家,他們時常都會即興演奏當時流行于民間的一些優(yōu)美的歌曲和小調,每一次的演奏都會不同,然后經過無數(shù)次的實踐后,他們才會匯總、選取他們認為效果最出色的一次即興演奏,并經過再次精雕細琢的加工,最后用記譜的方式記錄下來。所以這個類似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在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顯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那樣。
誤區(qū)二:很多編輯教材的教師也認識到了音階、和弦以及琶音的調性以及和聲系統(tǒng)是即興伴奏的奠基石,卻沒有意識到,運用者除了在理論上掌握這些知識,在即興伴奏上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呢?試問,一個在醫(yī)學院讀完所有理論課程卻沒有任何臨床經驗的學生,是否具有獨立完成診療的能力呢?人們又是否會信任一個沒有任何臨床經驗的醫(yī)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即興伴奏在這一點上與醫(yī)學教育體系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即突顯出實踐是重中之重。
誤區(qū)三:在無論固定譜鋼琴演奏或即興鋼琴演奏上,大多數(shù)學生往往都視音階、和弦、琶音等基礎訓練的練習為洪水猛獸,其實,較多時候造成這個錯誤認知的根源在于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樂曲中具有這些元素的地方提煉出來并告知學生,如果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做好了這項工作,學生們絕對不難發(fā)現(xiàn),音階、和弦、琶音可以說是充斥于樂曲的每個角落,只要我們熟習所有的音階、和弦、琶音等基礎訓練練習,幾乎所有肖邦練習曲程度以內的樂曲都可以順利的完成學習及演奏!也就是說,只要熟習所有的基礎訓練練習,學生們便可以輕松完成業(yè)余十級的所有學習內容,而不是落得個花了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時間學習某幾首樂曲,卻對樂曲的旋律之美、和聲之妙、結構之精渾然不知的結局。
誤區(qū)四,有些學生已經意識到了基礎練習的重要性,也把這個技巧掌握得相當嫻熟了,卻發(fā)現(xiàn)水是水、油是油,對即興演奏沒有任何幫助,這其實就是反應出了我們的教學徹底忘記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怎樣結合就是我們現(xiàn)在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此,我不想贅述大多教材里已經泛濫的理論知識,我希望能做到的是幫助莘莘學子們找到真正能走上即興演奏的成功之路。面列舉的各種誤區(qū),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即興伴奏教學成功的前途在于:實踐,千千萬萬遍的實踐!當然,實踐也是需要按部就班的,必須要有很好的、有序的布局,學習和教學才能卓顯成效。
首先,實踐的前提是熟習所有二十四個大小調的音階、和弦、琶音的基礎訓練練習,以及一些必要的和聲基礎理論知識。如上所述,這就如建筑的地基,地基打得越深,樓層才能蓋得越高。除了我們必須閉起眼睛都能流利彈奏的指法及調號音外,需要學生們留意的還有幾點:(1)大調與小調的“性別”特征;(2)二十四個大小調的調性色彩;(3)音階中每個音的地位與功能;(4)主、下屬及屬功能音及和弦的“近親”成員;(5)各和弦“近親”成員的音響色彩及作用;(6)各和弦“近親”的基本和聲進行方式;(7)各和弦“遠親”的連帶關系。
如何搞明白這些,我建議各位學生請教自己的鋼琴老師、樂理老師及和聲老師,因為這些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也不是寥寥數(shù)次課可以學會的。我想指明的是,你們需要的是學懂十二音體系的本質和精髓,而不是表面的單純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為實踐創(chuàng)造可以施展拳腳的空間!
其次,實踐的基礎是研究。即興伴奏主要以伴奏的形式出現(xiàn),伴奏的形態(tài)決定了音樂的形象與性格。即興演奏者應該對大量的中外優(yōu)秀作品有所涉獵,仔細觀察在作曲家的優(yōu)秀作品中,他們是如何通過節(jié)奏、音型的組合對各種音樂形象與性格進行成功的塑造,然后根據自己的程度與能力,由淺至深地對一種伴奏形態(tài)進行原型、加工、擴張等不同時期的反復演練,最終形成自己較為成熟的、運用較為自如的其中一種伴奏形式,然后再用同樣的方法嘗試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等不同風格的伴奏形式,最后形成自己的一系列實用的即興演奏風格。
最后,實踐的實質就是在于操作。如何操作?這便是我們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當我們把音階等基礎練習以及各類伴奏風格都已經掌握后,我們?yōu)槭裁催€是彈不好即興伴奏呢?其實,這也是很多鋼琴系出來的學生們的疑問與通病!通常,前面敘述的兩點都已經在他們多年的專業(yè)學習中得到了相當充分的訓練,然而,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使得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對固定譜樂曲的精確演繹和詮釋上,殊不知,彈好一首即興演奏的樂曲,其練習過程所耗費的時間可能遠遠大于彈好一首固定譜演奏的樂曲。接下來所說的,就是我所認識到的彈好即興伴奏所需要的兩個要領。
第一,將一首樂曲用十二個不同的調進行練習,伴奏型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和弦和聲的運用一開始也不需要復雜,這樣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可以很快地形成調性聽覺以及和聲進行聽覺。曲目量最好累積到20首左右。
第二,將這20首樂曲成年累月的演奏,但條件是,每次的演奏必須嘗試作出不同的改變,即使是非常細微的改變也可以接受,然后在過程中循序漸進地豐富伴奏音型。
可以看出,做到以上兩種練習方法,需要的練習時間很可能遠超于固定譜的練習,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的捷徑可尋,沒有更多的天賦可談,有的只是反反復復的、一次又一次的實踐與操作!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假如將這種教育思維與方法融入兩年的大專院校學習即興伴奏的教材中,第一學期完成第一階段的20首曲目積累,第二學期將這20首曲目作為每天練習的必修內容,第三學期完成第二階段的20首曲目積累,第四學期將這20首再作為每天練習的必修內容。不難看出,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不但可以滿足各種群眾活動所需的音樂即興伴奏需要,甚至可以成為音樂創(chuàng)作大軍中的潛在力量,對推動我國音樂事業(yè)的傳承與發(fā)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